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药师参与小儿重症化脓性胸膜炎的会诊与治疗,探讨其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针对具体病例,协助医师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关注患儿治疗期间用药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临床药师提供的治疗方案大部分被临床医师支持和采纳,使重症化脓性胸膜炎患儿的病情得到控制,取得了治愈的效果.结论:临床药师必须熟练掌握药学知识和临床相关知识,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可提高疗效,确保患儿用药安全,使患儿受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近2年某儿童医院主要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变迁,为儿科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3年本院细菌实验室相关数据,统计主要病原菌的检出率、耐药率,对耐药率明显变化的病原菌进行字2检验。结果:近2年儿童医院检出主要病原菌均以革兰染色阴性杆菌为主,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而铜绿假单胞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升高明显(P<0.05)。结论:近2年儿童医院院内感染菌的分布和耐药率有一定变化,特别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有升高趋势,提示儿童医院院内感染菌非发酵菌及其耐药率有上升趋势,应加强控感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药源性呼吸衰竭是指药物引起呼吸中枢和(或)呼吸器官的病变导致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时的临床表现。本文介绍了药源性呼吸衰竭的致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并例举详细致病药物,提出药源性呼吸衰竭预防和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路径实施的方法和效果。方法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路径制定后,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路径实施前后第一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历,比较临床路径实施前与临床路径实施后的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住院费用,药品费用,住院天数,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路径的方法及效果。结果临床路径实施前后,患儿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患者住院总费用、药品费用和住院天数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临床路径实施后,患者的住院总费用、药品费用和住院天数都明显减少。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路径制定,规范了患者用药,节约了住院费用和药品费用,缩短了住院天数,对节约治疗成本,切实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胸腺素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方法 :设立对照组 ( 5 1例 )和治疗组 ( 80例 ) ,所有患儿于入院时抽静脉血查四病毒IgM抗体及进行IL -2含量检测 ,给予穿琥宁抗病毒及平喘、镇静雾化等对症治疗 ,治疗组加用小牛胸腺素肌注治疗 ,连用5天 ,然后对所有患儿进行IL -2含量检测。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喘憋减轻、消失时间明显缩短 (P <0 0 0 1) ,咳嗽、干罗音、湿罗音消失时间明显缩短 (P <0 0 1) ,IL -2水平明显上升 (P <0 0 0 1)。结论 :胸腺素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效果显著 ,是一种良好的细胞免疫功能调节剂和增强剂。  相似文献   
16.
1993年该院试制了安定灌肠剂型、并进行了含量、PH测定,稳定性观察、刺激性与毒性动物试验,用聚乙烯软塑料制成一次性灌肠器。临床选定抽搐状态或烦躁不安患儿120例,随机分组进行对照观察,两组有效率与控制抽搐或入睡平均时间,经统计学处理、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我院2009-2010年抗菌药物使用与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懿珍 《中国药房》2012,(10):905-907
目的:了解我院近2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病原菌耐药性变化,探讨抗菌药物用量与细菌耐药性变迁间的相关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收集、统计、对比分析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临床各类标本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分布、构成和耐药性及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年共分离出197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7.98%,革兰阳性球菌占31.21%,真菌占0.81%;分离率位于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DDDs排名前20位的抗菌药物中有12种DDDs增长,尤以头孢西丁和头孢他啶的DDDs增长迅速;多重耐药菌株分离率及耐药率也以不同程度逐年上升。结论:随着第3代头孢菌素和头霉素类药的大量使用,我院细菌耐药率逐年上升,需加强临床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和细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