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36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80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评估手机短信、手机微信、传统面对面授课和传统发放宣传材料4种不同方法对高中生健康素养干预的效果,为制定更加有效的学生健康素养提升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北京市1个城区和1个郊区各选择4所学校,每所学校选择高中一年级的4个班,其中2个班作为干预组,另2个班作为对照组.4种干预方法分别为手机短信、手机微信、传统面对面授课和传统宣传材料的健康素养干预,干预时间为1个月;对照组不做特殊干预.采用“2012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分别在于预前和干预后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效果.同时,在于预后对部分学生进行专题小组访谈.结果 干预后每种干预方法在干预组健康素养提高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短信干预组前后均分差值为2.66,短信对照组前后均分差值为1.74,微信干预组前后均分差值为4.98,微信对照组前后均分差值为0.77;传统授课法前后均分差值为11.89,传统授课对照组前后均分差值为3.83;传统宣传材料干预组前后均分差值为0.28,传统宣传材料对照组前后均分差值为-1.56.手机微信组(P=0.00)和传统面对面授课组(P=0.00)的干预效果好于对照组,而手机短信组(P=0.46)和传统材料干预组(P=0.29)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种方法的成本效果比较从高到低依次是手机微信法、传统面对面授课法、手机短信法和传统发放宣传材料法.结论 在新媒体时代应用微信进行健康干预具有较好的直接效果和较高的成本效果.  相似文献   
32.
目的 了解北京市成年居民的健康生活方式分布特征。方法 利用2017年北京市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数据于2017年8—12月在北京市16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3 240名18~79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获得,分析18~79岁居民的生活方式因素和生活方式综合评分分布特征,比较健康社区与非健康社区居民生活方式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纳入分析的12 570人中,经复杂抽样加权计算,现在不吸烟、不过量饮酒、健康饮食、积极身体活动、正常体重和非中心性肥胖的比例分别为77.0%(9 413/12 570)、91.8%(11 525/12 570)、46.0%(5 532/12 570)、26.3%(3 161/12 570)、36.7%(4 751/12 570)和36.0%(4 847/12 570),健康生活方式评分为(3.14±0.03)分,具有3种健康生活方式的比例最高,为28.8%(3 513/12 570),具有6种健康生活方式的比例为2.8%(308/12 570)。女性(OR=4.130,95%CI=3.581~4.763)、受教育程度高者...  相似文献   
33.
目的 了解北京市劳动力人口主要慢性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治水平,为提高劳动力人口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08年10-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18~59岁的19 314名劳动力人口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北京市劳动力人口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的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54.6%、50.0%、31.6%、31.5%、7.5%,男性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女性(x2值分别为394.292、669.805、376.568、589.845、90.583,P<0.01),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升高(趋势x2值分别为1 384.641、l 652.408、2 140.382、779.054、766.485,P<0.01).郊区超重肥胖、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城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9.334、12.045,P<0.01),城区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率高于郊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5.265、46.478,P<0.01).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治疗率分别为34.4%、47.8%、12.9%,控制率分别为14.3%、27.2%、0,城区高血压、糖尿病控制率高于郊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7.800、5.703,P<0.01).结论 超重肥胖是劳动力人口的主要健康问题,主要慢性病治疗和控制情况不乐观,郊区情势严重.应尽早在工作场所开展生活方式干预.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分析遗传和环境因素分别对成年男性吸烟、戒烟和开始吸烟年龄<20岁3个吸烟行为相关维度的影响。方法 利用电子问卷面对面调查法获得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中9省/市的6458对25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双生子的吸烟行为相关信息,通过拟合结构方程模型,计算遗传和环境对吸烟相关行为的影响。结果 成年男性双生子吸烟、戒烟以及开始吸烟年龄<20岁3个维度的最佳模型均为ACE模型,其遗传度分别为0.26(0.19~0.34)、0.27(0.19~0.37)和0.05(0.00~0.14);调整地区和年龄因素后,3个维度的遗传度分别为0.26(0.19~0.34)、0.31(0.00~0.74)和0.05(0.00~0.14)。结论 吸烟相关行为的3个维度均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但环境因素对这类行为的影响更大,其中戒烟行为的遗传度较高,受到环境影响较小;开始吸烟年龄则受环境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5.
人的健康与个人的权利、人的尊严有紧密的关联,公共卫生行动需要建立在人权的基础之上。“人权的全球性声明”于1948年被联合国大会第一次采用,首次在世界范围内达到共识;并且关于健康的概念在过去的50年中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为了确保人人享有平等的健康,人权能够得到尊重,政府应该承担重要的职责;同样,卫生专业人士也承担着这一职责。  相似文献   
36.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是一种以关节腔内的软骨组织退化为特点的骨关节疾病.该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软骨细胞凋亡及细胞外基质降解.软骨细胞凋亡的发生与原癌基因bcl-2家族相关.在bcl-2家族中,bcl-2和bax分别为最具有代表性的抑制凋亡基因和促进凋亡基因,二者可通过相互作用,发挥调控细胞凋亡的作用.本文就bcl-...  相似文献   
37.
肾透析病人血清中乙型丙型及庚型肝炎病毒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透析病人血清中乙型丙型及庚型肝炎病毒的检测董忠马雪梅根据有关资料报道〔1,2〕,在甲~庚型病毒性肝炎中,乙型、丙型及庚型肝炎与血源传播途径有关。目前临床中对尿毒症病人血液透析后,乙型、丙型及庚型病毒肝炎感染状况报告较少,我们在该方面做了一些研究。1...  相似文献   
38.
目的 了解2017年北京市18~79岁非糖尿病患者睡眠状况,及其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联。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7年北京市成年人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在北京市16个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8~79岁常住居民,收集人口学信息、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睡眠时长及问题、血清学指标,构建复杂抽样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非糖尿病患者睡眠状况与血清HbA1c的关联。结果 纳入11 608名非糖尿病患者,年龄(43.36±15.27)岁,睡眠时长为(7.49±1.29)h/d,30 d内存在睡眠问题(每周≥3 d存在打鼾/窒息、入睡困难、觉醒≥2次、早醒或服用安眠药)比例为47.38%,血清HbA1c中位数为5.30%。血清HbA1c水平随着睡眠时长出现显著波动(F=413.06,P<0.01);不同年龄组间是否存在睡眠问题,血清HbA1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3,P<0.01)。单因素分析发现,存在≥1种睡眠问题的人群血清HbA1c水平高于无睡眠问题者(U=15.11,P<0.01)。控制人口学变量、慢性病及危险因素后,无论性别,存在≥1种睡眠问题(OR=1.21,95% CI:1.03~1.41)和打鼾/窒息与HbA1c≥5.7%有关(OR=1.37,95% CI:1.16~1.61),<60岁人群睡眠问题与HbA1c水平较高有关。结论 成年人睡眠过长、过短及打鼾/窒息影响血清HbA1c水平,<60岁对象作为高危人群应采取改善睡眠的措施以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9.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病的遗传-BMI交互作用。方法 利用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募集的20 340对≥ 25岁的同性别双生子,构建单变量遗传-环境交互作用模型,通过评估BMI对冠心病遗传效应的修饰作用反映冠心病的遗传-BMI交互作用。结果 调整年龄后,在男性中发现BMI对冠心病患病受到的遗传效应有负向修饰作用,遗传效应修饰系数(βa)及95% CI为-0.14(-0.22~-0.04),说明log-BMI每增加1个标准差,冠心病的遗传通径系数减小0.14,从而导致冠心病的遗传效应减小。而且低BMI(<24.0 kg/m2)男性冠心病患病的遗传度为0.77(0.65~0.86),而高BMI(≥ 24.0 kg/m2)组对应模型中的遗传度为0.56(0.33~0.74)。在女性中未观察到冠心病的遗传-BMI交互作用。结论 中国成年男性双生子人群中发现冠心病患病的遗传-BMI交互作用,且遗传因素在低BMI组冠心病患病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