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31.
风湿性瓣膜病严重危胁人们的健康 ,心脏瓣膜置换术可使患者恢复劳动能力 ,提高生活质量。由于瓣膜病患者病情严重 ,多伴有心功能不全 ,因此麻醉风险大。自 1992年以来 ,我们共施行此类手术的麻醉 80例 ,均获得成功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择期瓣膜置换术 80  相似文献   
32.
刘扬  薛强  姜红  董希玮 《农垦医学》2010,32(5):407-40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手术的围术期麻醉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0年5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0例嗜铬细胞瘤手术的围术期麻醉管理,分析麻醉过程中监测指标的变化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分离肿瘤时DBP、SBP较麻醉前升高,HR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切除后DBP、SBP及HR同分离肿瘤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苏醒迅速,术后随访无麻醉并发症,均康复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中管理,完善的监测,以及术后后续监测及治疗,是保证此类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术前焦虑对颈丛阻滞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56例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手术前1天对入组患者进行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测定,根据评分值分为焦虑组(n=16)、对照组(n=40).入室平卧15 min后用1%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混合液行病变侧颈深丛(6 ml)及双侧颈浅丛阻滞(14~18 ml).试验期间未用镇静剂及镇痛剂.结果:焦虑组SBP基础值高于对照组(P<0.01);焦虑组在颈丛阻滞后5、10、15、20 min各时点血压值、心率值与基础值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焦虑患者颈丛阻滞期间可导致血压心率的进一步增高.  相似文献   
34.
我们从2000年开始对小儿上肢肘部以下手术50例应用臂丛(腋路一针法)麻醉辅以丙泊酚镇静,结果臂丛神经阻滞完善,丙泊酚镇静良好,术后苏醒快。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分析胸段硬膜外阻滞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围术期心肌酶及心电图ST段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行OPCAB患者按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对照组为单纯全麻组,在麻醉诱导前(T0)、术后1 h(T1)、24 h(T2)、48 h(T3)4个时间点抽取血样测定血浆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值并记录患者1~7d心电图ST段的动态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经过及术后恢复顺利,无一例转为体外循环.术前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CK、CK-MB、cTnI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心电图监测显示观察组术后ST段抬高导联数3 d内较术前均有所增多,在术后第4天开始下降,术后第7天已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各时间点增多均较观察组更明显,在第5天开始下降,但一直较术前高(P<0.05).术后两组各时间点ST段下移的导联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为OPCAB围术期心肌提供良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后苏醒延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降低苏醒延迟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调查103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出现苏醒延迟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原因。结果:103例患者中有6例发生苏醒延迟,占5.82%,原因有药物过量、酸碱平衡失调、低体温、肌松药代谢缓慢、低血糖等。结论:苏醒延迟的发生与年龄、体重、酸碱平衡、用药量、血糖等有关,术中应加强相关因素监测,防止其发生。  相似文献   
37.
吗啡硬膜外注射术后镇痛具有镇痛效果确切、维持时间长、减弱手术后应激反应、有利于术后康复等优点。但随着剂量增加,副反应发生率升高,尤其延迟性呼吸抑制,限制了这一方法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我们为了比较不同剂量吗啡硬膜外镇痛对呼吸等的影响,于硬膜外镇痛时连续8小时监测SPO_2,目的是进一步提供一些参考。 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 30例ASA Ⅰ~Ⅱ级女性  相似文献   
38.
背景: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应用于上肢再植术各有优缺点,麻醉效果、生理功能的干扰和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是主要评价指标.目的:探讨微量泵持续输注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上肢(掌、指)再植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前后对照观察,于2006-06/2008-06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完成.对象: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7例行急诊断肢(掌、指)再植手术的患者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26-53岁,均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Ⅰ~Ⅱ级,且对麻醉和术后镇痛方法知情同意.药物配方:10 g/L罗哌卡因20 mL+生理盐水40 mL,即得3.3 g/L罗哌卡因麻醉药液60 mL.方法:全组采用颈部硬膜外麻醉.先同时按压∑键和FAST键快速输注8.0~10.0 mL,继而设定5~7 mL/h的速度恒速输注.每隔5 min以针刺法测定麻醉平面,直至达到手术要求开始手术.术中每隔1.0~2.0 h,静脉注射昧唑安定1.0~2.0 mg清醒镇静.术毕更换2 g/L罗哌卡因镇痛液,4~6 mL/h速度持续输注术后镇痛两三天.主要观察指标:术中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氧饱和度,并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效果、麻醉平面和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术后镇痛评分、48h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27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27例患者均取得满意麻醉效果;目测类比评分0分88.9%,1分7.4%,2分3.7%;麻醉起效时间(15.2±4.3)min;运动神经阻滞轻微,能配合手术要求,术中安静不动.②血压、心率持续输注期间波动轻微;脉搏氧饱和度(98±2)%,高于术前.呼吸频率(16.5±3.6)次/min,较术前缓慢.③术后镇痛效果满意率92.6%.结论:①微量泵持续输注3.3 g/L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可以安全用于上肢(掌、指)再植术,麻醉效果满意,特别适用于手术时间冗长的复杂再植术.②2 g/L罗哌卡因持续输注便于术后镇痛,镇痛效果确切,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9.
目的 分析胸段硬膜外阻滞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围术期心肌酶及心电图ST段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行OPCAB患者按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对照组为单纯全麻组,在麻醉诱导前(T0)、术后1h(T1)、24h(T2)、48h(T3)4个时间点抽取血样测定血浆肌钙蛋白(cTnⅠ)、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值并记录患者1-7d心电图ST段的动态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经过及术后恢复顺利,无一例转为体外循环。术前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CK、CK-MB、cTnⅠ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心电图监测显示观察组术后ST段抬高导联数3d内较术前均有所增多,在术后第4天开始下降,术后第7天已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各时间点增多均较观察组更明显,在第5天开始下降,但一直较术前高(P〈0.05)。术后两组各时间点ST段下移的导联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为OPCAB围术期心肌提供良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胸科手术时单肺通气期间不同通气模式对患者气道压力和氧合的影响。方法需行单肺通气麻醉的老年手术病人120例,其中男性80例,女性40例,年龄60岁以上。将120名患者分为例组,施行全麻诱导双腔插管后行双肺通气,进胸后分别再进行不同通气模式的单肺通气,单肺通气开始后,其中容量控制通气模式(VCV)组(Ⅰ组)VT=10 ml/kg,f=10;压力控制通气模式(PCV)(Ⅱ组)压力设定为达10 ml/kg潮气量的压力值,f=10;VCV组(Ⅲ组)VT=7 ml/kg,f=14;PCV组(Ⅳ组)压力设定为达7 ml/kg潮气量的压力值,f=14;VCV+选择性通气肺呼气末正压组(PEEP)(Ⅴ组)VT=7 ml/kg,f=14,PEEP=5 cm H2O;PCV+PEEP组(Ⅵ组)压力设定为达7 ml/kg潮气量的压力值,f=14,PEEP=5 cm H2O。定时记录数据。结果单肺通气30 min后、单肺通气60 min后,Ⅲ组和Ⅳ组相比氧合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Ⅲ组和Ⅴ组相比氧合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Ⅳ组和Ⅵ组相比氧合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为了改善单肺通气时出现的低氧血症和确保患者在手术中的安全,需要合理选择通气模式,达到提高单肺通气效果的目的,使单肺通气技术得到广泛的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