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早产儿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特点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早产儿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Th)亚群功能特点,以足月新生儿为对照,ELISA法检测21例早产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产生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IL-4和IL-6水平。结果显示:早产儿PBMC体外产生IFN-γ、IL-2、IL-4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足月儿,尤以IFN-γ和IL-2更为突出。表明早产儿Th(包括Th1和Th2)细胞功能明显低于足月儿,但其Th1/Th2功能状态与足月儿相似,即Th2细胞功能占优势,相对强于Th1细胞亚群。  相似文献   
42.
本文对4℃下全血保存时间对T细胞亚群的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了观察。取4名献血员和11例住院病人各2份血标本,一份取血后30s内检测,另一份分别置4℃下保存12h和24h时检测T细胞亚群。结果取血后30s内、4℃下保存12h和24h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经配  相似文献   
43.
恶性肿瘤病人手术及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病人手术及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②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对 86例恶性肿瘤病人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动态检测 ,并对部分病人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进行比较。③结果 恶性肿瘤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 (F =30 .59~60 3 .58,q=2 .98~ 42 .0 2 ,P <0 .0 5) ;手术后 1周与手术前比较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 (q =0 .2 4~ 2 .2 2 ,P >0 .0 5) ;手术后 3周与术前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提高 (q =9.2 6~ 41 .81 ,P <0 .0 1 ) ,与正常人比较也有显著差异 (q=2 .98~ 1 9.36 ,P <0 .0 5)。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均没有显著变化 (t=0 .81~ 1 .1 0 ,P均 >0 .0 5)。④结论 手术创伤对恶性肿瘤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有一定影响 ,并且在疾病的各个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化疗对恶性肿瘤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可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足月新生儿T淋巴细胞凋亡特性及其影响因素。②方法 以健康成人为对照 ,采用凋亡细胞计数和片段DNA电泳观察足月新生儿T淋巴细胞凋亡特性 ;用免疫荧光法、ELISA法分别检测足月新生儿CD2 5,CD3 8表达率和IL 2 ,IL 6产生能力 ,并分析其与凋亡率的相关性。③结果 经PHA刺激培养 2 4,48h足月新生儿T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成人组 (t=32 .2 5 8,2 1.6 80 ,P <0 .0 1) ;足月儿组培养 0 ,48h的CD3 8表达率与T淋巴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 (r=0 .894,0 .774,P <0 .0 1) ,而培养 48h的CD2 5表达率与T淋巴细胞凋亡率呈负相关 (r =- 0 .886 ,P <0 .0 1) ;足月儿组IL 6产生水平明显低于成人组 (t=6 .741,P <0 .0 1) ,而T淋巴细胞凋亡率与IL 2 ,IL 6产生水平皆无相关性。④结论 凋亡过剩是新生儿T淋巴细胞功能不成熟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45.
①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中的作用。②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0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③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CD+3,CD+4比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t=0.54~1.39,P>0.05);CD+8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5.99,P<0.001);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3.58,P<0.001)。将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以对照组CD+4/CD+8低界(1.160∶1.000)为标准分成两组时,则比值≥1.160∶1.000组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t=1.38~1.47,P均>0.05);而比值<1.160∶1.000组除CD+3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外(t=0.28,P>0.05),其他各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t=5.29~13.37,P<0.001)。④结论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异常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6.
①目的 观察足月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 (CBMC)Th1 Th2的功能状态。②方法 用ELISA法 ,检测 2 4例足月新生儿CBMC体外经植物血凝素P(PHA P)刺激 ,培养 4 8h ,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 4 (IL 4 )和γ 干扰素 (IFN γ)含量 ,并与 15例正常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检测结果进行对照。③结果 新生儿CBMC经PHA P诱导产生IFN γ ,IL 4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儿童组 ,差异有显著性 (t=10 .4 87,4 .0 97,P均 <0 .0 1) ;IFN γ/IL 4比值也明显低于正常儿童 ,差异有显著性 (t=2 .10 2 ,P <0 .0 5 )。④结论 新生儿时期Th1和Th2细胞功能明显低下 ,并呈现低水平的Th2相对优势状态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短期应用人类重组生长激素(rh-GH)对法洛四联症(TOF)病儿根治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TOF病儿分为常规组(20例)和rh-GH组(10例,rh-GH 0.2 U/kg,每周3次,皮下注射,连续应用4周);动态观察免疫球蛋白、补体、淋巴细胞表型和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 应用rh-GH后,异常升高的IgG、IgM、C3、C4、CD8^+和CD19^+于治疗后第1~3周开始下降,异常下降的IgA、CD3^+、CD4^+、CD4^+/CD8^+、CD3^+/HLA-DR^+和CD3^+/CD^(16+56)于治疗后1~2周开始逐渐升高,且上述指标均于治疗后4周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产生的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a于治疗后1~2周开始逐渐下降,于治疗后4周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结论 rh-GH可明显改善TOF病儿术后的免疫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48.
对30例支气管哮喘病儿口服卡慢舒溶液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治疗前后OKT_3无显著性变化;OKT_4治疗后显著降低(P<0.01);OKT_8治疗后显著升高(P<0.01),OKT_4/OKT_8比值治疗后显著降低(P<0.01)。治疗效果30例中28例显效。提示卡慢舒能够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病儿的免疫功能,是一种良好的、值得推广的免疫调节剂。对该药的作用机制进行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49.
①目的 观察过敏性紫癜 (HSP)病儿急性期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 (Th)亚群的功能变化 ,以探讨其在HSP发病机制中的意义。②方法 对 2 0例HSP病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经PMA +Ca2 + 导入剂 (Ionomycin)体外诱导 4 8h ,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 4 (IL 4 )、γ 干扰素 (IFN γ)、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水平。③结果 HSP病儿急性期PBMC经体外诱生IFN 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t=6 .133,P <0 .0 1) ,IL 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t=6 .5 4 8,P <0 .0 1) ,IFN γ/IL 4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t′ =5 .717,P <0 .0 1) ,TGF β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t=5 .86 2 ,P <0 .0 1) ;PBMC培养上清液的TGF β1水平与IFN γ水平呈正相关 (r=0 .6 5 4 ,P <0 .0 1) ,与IL 4水平呈正相关 (r=0 .80 4 ,P <0 .0 1) ,而与IFN γ/IL 4比值呈负相关 (r =- 0 .4 5 7,P <0 .0 5 ) ;HSP病儿急性期并发肾损害组PBMC培养上清液中TGF β1、IL 4、IFN γ水平及IFN γ/IL 4比值与无肾损害组皆无显著性差异 (t或t′=0 .6 2 4~ 1.74 1,P均 >0 .0 5 )。④结论 HSP病儿急性期Th1/Th2失衡 ,呈现Th2相对优势状态 ;体内出现保护性或调节性Th3功能增强 ,但TGF β1保护性调节不足 ,使Th1/Th2失衡不能纠正 ;HSP病儿急性期Th细胞亚群功能变化与其急  相似文献   
50.
①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微量残留病(MRD)检测的临床意义。②方法应用筑巢式多聚酶链反应(nestedPCR)对32例ALL进行T细胞受体(TCR)Vδ2Dδ3基因重排检测。③结果18例B系ALL中有15例(72.2%)、4例T系ALL中有1例(25.0%)存在TCRVδ2Dδ3基因重排。同时对16例进行39例次微量残留病动态监测,其中6例MRD-PCR阴性病人随访5.17~16.17年,无1例复发;10例MRD-PCR阳性者,2例分别于阳性后0.25,1.00年骨髓复发,1例有复发倾向,余7例随访4.33~6.25年无复发。④结论MRD-PCR阴性者预后良好,可望长期生存,治疗时应以MRD-PCR转阴为停止化疗的可靠指标,对MRD-PCR阳性者应定期监测MRD变化,结合病人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