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18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31.
目的 探讨腺苷-利多卡因极化型心脏停搏液在实验动物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12只纯种广两巴马小型猪被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分别使用腺苷-利多卡因极化型停搏液和St.Thomas液间断顺行灌注进行对比.选取术前基础值、开放升主动脉后lh、2h3个时间点监测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心输出量与肌钙蛋白水平.术后采取左心室心尖部心肌标本做透射电镜下超微结构分析,并使用CMIAS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线粒体体视学分析.结果 两组术前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时间点腺苷-利多卡因停搏液组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压力、±dp/dt、心输出量数值均高于St.Thomas液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肺毛细血管楔压、血浆肌钙蛋白水平均低于St.Thomas液组,且腺苷-利多卡因组心脏复苏后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波动范围更小,数据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超微结构提示St.Thomas液组较腺苷-利多卡因组心肌细胞损伤程度更严重.与术前基础值相比,St.Thomas液组线粒体形状因子显著降低,面密度与周密度显著增加,而腺苷-利多卡因组与术前相比变化不明显.结论腺苷-利多卡因冷晶体停搏液心脏停搏效果满意,心肌保护效果明显优于St.Thomas液.  相似文献   
32.
通过观察冠心病(CAD)患者围术期糖代谢的变化趋势,探讨CAD患者在应激反应下的胰岛素抵抗(IR)状态。1.资料与方法:1998年4月~1998年6月,随机选择34例心脏手术患者,CAD组28例,其中未合并糖尿病者24例,为A1组,合并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4例,为A2组,风湿性心脏病(RHD)6例均未合并糖尿病为对照B组。常规体外循环预充及转流,整个手术过程及围术期不使用外源性胰岛素。各组患者均于术前1周、手术麻醉诱导后(术前)、CPB阻升主动脉后10分钟(术中1)及间隔30分钟(…  相似文献   
33.
414例胸主动脉瘤手术的体外循环经验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目的 回顾性总结不同体外循环方法在 414例胸主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及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 升主动脉瘤组 2 90例 ,中低温全心肺转流是基本方法 ;其中夹层动脉瘤 2 2 2例 ,74例累及弓部 ,为实施脑保护 ,将此类病人分为 4个亚组 :深低温停循环组 (DHCA)、深低温停循环辅以上腔静脉逆行灌注组 (DHCA +RCP)、应急重建脑灌注组、上下分离灌注组 ;共有 5 6例采用RCP脑保护。 12 4例降主动脉瘤均采用左心转流。 1例术中发生意外室颤不能复苏而改为全心肺转流。结果 升主动脉瘤组中 ,15例DHCA 10~ 6 3min ,平均 35 86min ;RCP 5 6例 ,平均 42 4min ;最长达 81min ;死亡率 3 79% (11 2 90例 )。降主动脉瘤组左心转流平均时间 (12 5 5 6± 5 7 2 8)min ;死亡率 6 6 5 % (7 12 4例 ) ;3例术后并发下肢截瘫。结论 胸主动脉瘤手术的体外循环方法应依病变部位、手术入路有所不同 ,术中保护重要器官免受缺血损伤是关键所在。DHCA加RCP是重建主动脉弓手术时较好的脑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34.
在直视心脏手术中不用人工肺而用自体肺氧合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早在五十年代初期就有一些学者对此进行过专题研究,随着人工肺的诞生,及其性能的逐步改善,人们对此问题渐渐失去了兴趣。近年来,由于直视心脏手术的广泛开展,对人工肺所显示的局限性及伴随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Tojanovia曾指出,灌注过程中红细胞的损伤来源于泵,但更主要地是来源于人工肺,是由于血流和气流的位置  相似文献   
35.
原位心脏移植一例的体外循环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原位心脏移植一例的体外循环报告杨青,丛守元,董培青1992年3月在我院成功进行1例原位心脏移植。现将体外循环的情况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患者,女,15岁,体重45kg身高158cm。近二年反复心衰、出现阿斯综合征晕厥5次。诊断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Ⅳ级。体...  相似文献   
36.
探索利用搏动流对小口径血管进行脱细胞的方法。首先将脐动脉连接到搏动流管道中进行灌注,结合0.25%胰蛋白酶和0.01%乙二胺四乙酸混合溶液的共同作用,以1%十二烷基硫酸钠为脱细胞试剂对脐动脉洗脱3h。洗脱3h后的病理切片显示脐动脉细胞被全部脱去;拉伸实验测定脐动脉脱细胞前极限应力为(3.55±0.42)N,脱细胞后其极限应力为(3.50±0.43)N(P0.05);在300mmHg压强作用下,脐动脉脱细胞前后两组(各30根血管)均有2根破裂,28根保持完好(P0.05)。此结果预示,脐动脉在脱细胞前后的力学特性无显著差异。成纤维细胞静态培养显示,成纤维细胞能在脱细胞脐动脉支架表面良好生长。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搏动流将小口径血管脱细胞是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7.
现代心脏手术中常规应用高钾溶液使心脏停搏.高钾停搏液的代表是St.Thomas液.其中的高钾成分使心肌细胞膜去极化,跨膜电位降低,不能形成和传播动作电位,心脏处于舒张期停搏.但细胞膜的去极化会导致持续性Na+/Ca2+窗口电流离子交换,引起持续性能量消耗和Ca2+超载,致使线粒体损伤、细胞死亡,引发术后心功能不良和缺血再灌注损伤[1].理想的心脏停搏液应使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处于极化状态,从而关闭离子通道,达到避免离子失衡和继发损伤的目的.细胞膜去极化程度越小,心肌保护的效果就越好,再灌注损伤的的程度就越轻[2].  相似文献   
38.
目的测定不同种属包括大鼠、人体主动脉血管的生物力学特性,从而探讨心脏外科心肌保护基础实验与临床结果差异显著的原因。方法分别制备新鲜W istar大鼠和人体颈总动脉血管条,利用PowerLab 4腔器官室检测装置,分别检测大鼠和人体血管对电机械耦联收缩刺激剂68 mmol/L的高钾溶液对α受体激动剂去甲肾上腺素的收缩反应和舒张恢复反应。结果①大鼠动脉血管对68 mmol/L的高钾溶液具有很好的收缩反应,收缩反应具有可重复性; 而人体动脉血管对高钾具有高反应性; ②大鼠和人体动脉血管对α受体激动剂去甲肾上腺素均具有反应性,对血管舒张剂硝普钠具有相似的舒张反应。结论①人体与大鼠具有相似的受体介导血管收缩机制; ②人体与大鼠的电-机械耦联血管收缩反应明显不同,提示人体与大鼠具有不同的通道反应特性。  相似文献   
39.
40.
主动脉弓外科脑保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57年DeBakey^[1]首次报告应用无名和左颈总动脉双侧插管进行选择性顺行脑灌注( selective antegrade cerebral perfusion, SACP )成功,1975年Gfiepp^[2]把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 DHCA)应用于主动脉外科,使大血管外科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展,但由于神经系统并发症高发,早年主动脉外科手术的病例数量仍有限,较少有大样本的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