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19篇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研究国产聚焦超声融脂设备临床应用的确切疗效。方法: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应用北京汇福康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JCS-01型聚焦超声减脂塑形机,以超声波频率1.9MHz、平均声功率(550±20%)W、在相同治疗方案指导下,采用随机、单盲、阴性对照方法将受试者平均分为2组,实验组发射超声能量,对照组不发射能量,对40例志愿受试者的腹部脂肪堆积部位进行减脂塑形治疗。治疗时受试者仰卧在治疗床上,设备治疗头固定,治疗床按程序自行移动,在设定治疗范围内逐行扫描。每位受试者治疗一次,聚焦超声在腹部扫描3遍,3天后再重复治疗一次,4周后随访。结果:对照、实验两组受试者体重在测量指标均衡可比(P>0.05)的状态下,实验组腹围减少值为(3.48±1.12)cm,对照组腹围减少值为(0.65±0.64)cm,两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有2名受试者出现轻微疼痛和热感,涂抹耦合剂后即刻消失,未见红肿、红斑、紫癜和水疱等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应用聚焦超声进行减脂塑形治疗,临床证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猪皮下脂肪经不同剂量非侵入性聚焦超声照射后的病理学变化。方法:采用由功率0 W、450 W、550W、650W;治疗次数1、2、3组成的9个实验组和1个零剂量对照组,频率1.9MHz的聚焦超声,非侵入照射猪背部皮肤,即刻切取包括皮肤全层并深达肌肉浅层的标本块制作病理切片,HE染色,组织学观察。结果:各实验组脂肪层内,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点状脂肪细胞损伤灶。在低、中、高输出功率组,灶内细胞损伤数分别为1~5个、2~10个和15~40个。损伤灶内中央的脂肪细胞消失,边缘的脂肪细胞部分破裂,小血管保存完好,无游离红细胞。未见炭化、组织凝固现象,未见皮肤、肌膜与骨骼肌细胞损伤。结论:1.9MHz非侵入聚焦超声能选择性破坏脂肪细胞,脂肪细胞损伤程度与设备输出功率和照射次数有正相关,具有皮肤、小血管、筋膜等组织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3.
目的 研究热变过程中生物组织的光学特性变化。方法 采用犬肝、犬肾、犬肌肉和鼠肌肉4种动物组织作为样本,使用积分球系统测量650 nm波长激光照射下的样本在热风枪从30℃升温到100℃过程中的准直透射光、漫透射光和漫反射光光强随温度变化的数据,根据Kubelka-Munk模型计算得出吸收系数、散射系数和散射各向异性因子变化曲线。结果 温度变化使组织光学特性改变,热变过程中样本透射减弱,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增大,散射各向异性因子减小,不同组织的变化有一定差别。结论 热变性使组织透射减弱,吸收和散射增强。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5-02~2016-06该院收治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美沙拉嗪肠溶片,1.0 g/次,3次/d; Mayo评分≥7分者,加服双歧杆菌活菌散剂和醋酸泼尼松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片。两组疗程均为6周,进入缓解期后,调整药物剂量,两组均予美沙拉嗪肠溶片,0.5 g/次,3次/d,维持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的血沉(ESR)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Mayo评分、Geboes指数评分、结肠黏膜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6周后,观察组的临床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开始获得缓解的时间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Mayo评分、Geboes指数评分及结肠黏膜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而且观察组的ESR、CRP水平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在随访的6个月中,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诱导病情缓解,改善治疗效果,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5.
目的:系统评价雷莫卢单抗(Ramucirumab)对肿瘤患者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全面检索PubMed、ASCO Abstracts、ESMO Abstracts、Embase、ClinicalTrials.gov、CNKI以及万方数据库,查找雷莫卢单抗所有相关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3篇随机对照试验,包含6307例肿瘤患者。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雷莫卢单抗增加了肿瘤患者所有级别出血风险(RR:1.95,95%CI:1.79–2.13,P<0.00001),但没有增加高级别(≥3级)出血风险(RR:1.04,95%CI:0.78–1.39,P=0.79)。在亚组分析中,雷莫卢单抗没有增加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级别(RR:1.28,95%CI:0.95–1.74,P=0.11)以及高级别肺出血风险(RR:1.37,95%CI:0.46–4.09,P=0.57)。此外,在雷莫卢单抗不同剂量组,发生高级别和所有级别的出血风险未见差异。结论:雷莫卢单抗致严重出血的风险较小,由于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仍需更多高水平、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66.
后颅窝开颅术后并发幕上急性硬膜外血肿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我们及时发现3例后颅窝手术并发幕上急性硬膜外血肿,经积极手术治疗,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3例,男2例,女1例,年龄9~30岁,均伴有头痛呕吐,行走不稳及共济运动障碍。经CT检查而确诊为后颅窝占位性病变,其中左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实性)1例,右小脑脓肿1例,髓母细胞瘤伴轻度梗阻性脑积水1例。病灶大小分别为3cm×3.5cm×2.8cm,3.2cm×3.4cm×3cm及2.9cm×3.8cm×3.2cm。在静脉复合麻醉下,健侧卧位,后颅窝正中直切口或  相似文献   
67.
目的:评价经皮锁骨下动脉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经左锁骨下动脉入路植入导管药盒系统。根据不同疾病选择肝固有动脉、肝总动脉、胃左动脉、腹腔动脉和髂内动脉作为靶血管。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案行规则动脉内治疗。结果:100例手术全部成功。留置管到位率为99%,并发症发生率为3%。0.5年、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6.5%(45/52)、69.2%(36/52)、23.1%(12/52)、5.8%(3/52)。结论:经皮锁骨下动脉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对多种晚期恶性肿瘤治疗效果满意,并发症少而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8.
高钠血症与重症颅脑损伤预后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症颅脑损伤死亡率高 ,文献报告比例[1]达30 %~50 %左右。作者分析了1999年5月~2001年5月两年间本科重症颅脑损伤病例共40例 ,探讨其合并高钠血症与GCS计分及预后关系 ,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 ,男25例 ,女15例 ;年龄9~71岁 ,平均38.5岁。GCS计分3~5分者27例 ,6~8分者13例 ;损伤原因 :车祸35例 ,坠落伤及重物击伤5例。入院时有32例经CT证实存在脑挫裂伤、脑内血肿 ,合并硬膜下血肿15例 ,硬膜外血肿5例 ,有8例因呼吸停止血压不稳定未行CT检查。40例中根据临床有瞳孔散大 ,呼吸停止 ,生命体征不稳定及部分CT提示…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观察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对肺癌血管正常化的作用及PEDF与X射线照射不同联合模式对肺癌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的方法观测PEDF对肺癌血管正常化的作用并确定其正常化时间窗。建立Lewis肺癌C57BL/6小鼠移植瘤模型,采用区组法随机分成4组,分别给予对照﹑PEDF﹑照射和照射联合PEDF处理,观察不同处理对小鼠移植瘤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70.
对尊严概念、常用评估工具、受损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临床上医务人员维护和提高乳腺癌病人的尊严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