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背景:RACK1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肿瘤的发生发展不是一个基因或蛋白决定的,是多基因、多分子呈网络结构,多步骤、多阶段共同作用的长期复杂过程,各肿瘤基因之间相互协同作用促使肿瘤细胞形成和发展。因此要揭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作用机制将不能局限于单个蛋白或基因,而要着眼于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差异蛋白或基因相关的信号网络通路,研究整个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或基因的表达变化,进而分析研究这些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目的:筛选出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相关差异基因,使用STRING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构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网络,为后续实验提供线索。 方法:根据作者所在课题组前期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经典蛋白组学实验结果和基因表达谱芯片实验的数据结果,选择表达一致且差异相对较大的基因作为实验的差异基因。将筛选的差异基因输入STRING数据库进行分析,找出差异基因对应蛋白之间的可能作用关系,构建相互作用网络结构图。 结果与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19个差异基因对应蛋白相互间构成一个复杂的作用网络,各差异蛋白间通过多条相互作用通路进行调节,RACK1蛋白是整个网络的节点蛋白。GNB2L1的编码蛋白RACK1蛋白通过WD40重复蛋白亚基(编号COG2319)和β-G蛋白亚基(编号KOG0279)与其他差异蛋白的亚基间相互作用。其中WD40重复蛋白(编号COG2319)与其中5个差异蛋白直接作用并构建了10条相互作用通路,β亚基G蛋白(编号KOG0279)与其中8个差异蛋白直接作用并构建了11条相互作用通路。说明通过STRING数据库分析构建了这19个差异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构网络图发现RACK1蛋白的2个亚基共与8个相关差异蛋白直接作用,产生18条相互作用通路。在这个网络结构中RACK1蛋白是中心,提示其是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一个关键节点蛋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2.
报道异时性多原发性口腔癌1例,患者于2003~2008年在口腔不同部位5次发生原发癌。通过病例分析和文献回顾分析其特点、治疗及预后。多原发性口腔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很重要,其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3.
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腹腔镜手术治疗8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4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采用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患者418例.其中86例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休克组),其余332例生命体征平稳(非休克组).休克组入院后立即纠正休克,同时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探查,根据是否需要保留生育功能分别采取输卵管切除或开窗、卵巢部分切除.结果:休克组术前腹腔出血均在1100 ml以上,最多达2500 ml.术中发现休克组中异位妊娠部位4例在输卵管间质部,24例在峡部,52例在壶腹部,6例在卵巢.其中65例行输卵管切除术,15例行输卵管开窗术,6例行卵巢部分切除术.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术后镇痛、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体克在积极有效抗休克同时,进行腹腔镜手术操作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CCND1基因在口腔黏膜癌前损害及癌变中的变化规律,以期明确该基因在口腔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正常口腔粘膜,上皮单纯增生,轻、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和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及其相应转移淋巴结石蜡组织标本共55例,提取DNA,采用差示PCR技术检测CCND1基因的扩增,并通过直接序列分析验证差示PCR产物的确切性。结果差示PCR扩增显示,上皮单纯增生组无CCND1基因扩增倍率,与正常粘膜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645)。上皮异常增生组19例中7例出现CCND1基因的扩增,平均扩增倍率为正常粘膜组的4.2倍,与上皮单纯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上皮异常增生各组中,以重度异常增生最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16例中9例出现CCND1扩增,平均扩增倍率为6.2倍,与上皮单纯增生组和异常增生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移癌和非转移癌的扩增率和平均扩增倍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ND1基因的扩增与口腔粘膜癌前损害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 探讨Bcl-1基因重排(即Bcl-1/IgH基因重排)在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我们对13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进行了Bcl-1基因重排的检测;对照组为10例骨髓正常者。运用半筑巢式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对从外周血、骨髓中提取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 这13例CLL均为B细胞型,在13例CLL中检出4例(31%)的Bcl-1基因重排;10例骨髓正常者的对照组中未检测出Bcl-1/IgH基因重排。结论 (1)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常发生Bcl-1基因重排,骨髓正常者未检出Bcl-1/IgH基因重排。(2)发生Bcl-1基因重排的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外周血中原始或幼稚淋巴细胞增多。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评估氟康唑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检测暴露于小剂量氟康唑后白色念珠菌口腔分离株的抗真菌后效应(post-antifungal effect,PAFE).方法 将白色念珠菌标准株和10株临床分离株分别暴露于4×MIC和6×MIC的氟康唑后,使用自...  相似文献   
28.
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损伤,使患者皮肤破坏,功能受损,抵抗力下降,易引起全身感染,烧伤的面积及深度越广泛,对局部和全身影响也就越严重,良好的护理与烧伤患者疗效有着密切的关系,现总结852例烧伤患者的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自制双腔水囊压迫止血对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48例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组,同时选择30例产后出血患者为对照组。研究组给予自制简易双腔水囊压迫止血,对照组给予缩宫素和其他止血治疗。观察两组产后出血量、止血时间、输血率、住院费用及远期并发症。结果研究组产后出血量、止血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8.675、9.324,均P<0.05),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11.365,P<0.01),研究组需要输血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555,P<0.01),输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t=4.546,P<0.05)。结论自制双腔水囊压迫止血简单易行,疗效可靠,节约资源,值得基层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阻断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为148例患者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62例行传统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常规组),86例先行子宫动脉阻断后再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子宫动脉阻断组)。结果:常规组手术时间平均(84.27±29.5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48.38±31.5)ml;子宫动脉阻断组手术时间平均(68.32±21.36)min,术中出血量平均(69.11±27.52)ml;子宫动脉阻断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结论:子宫动脉阻断后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术野暴露清晰,具有较好的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