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37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9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04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目的:观察蝎毒抗癌多肽(APBMV)与放疗(RT)合用对H22带瘤小鼠脂 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取H22带瘤小鼠100只,观察不同剂量APBMV与放疗合用后肿瘤生长抑制率(IR)、血清SOD活力和LPO含量的变化。结果:放疗后第6d和第9d,RT与APBMV合用后瘤重明显降低,IR最高达78.28%和70.45%,高于单用RT组和APBMV组(P<0.05或P<0.01);RT组SOD活力最低,LPO含量最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RT+APBMV高剂量组SOD活力明显提高,LPO含量显著降低(与RT组比较,P<0.01),接近空白对照水平。结论:APBMV与放疗合用对H22的抑制作用比单纯放疗和单用APBMV增强,APBMV可减轻辐射所致的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72.
肺癌血供的动脉造影CT与DSA对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采用动脉造影CT(CTA)与DSA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探讨支气管肺癌的血供来源,为肺癌的介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例支气管肺癌患,中央型14例,周围型6例。在介入治疗前分别行支气管动脉、肺动脉CTA和DSA检查。结果 20例肺癌的支气管动脉DSA均可见肿瘤血管显影及肿瘤染色,支气管动脉CTA(CTBA)则可见肿瘤明显强化,且强化血管位于肿瘤外带;肺动脉DSA与CTA(CTPA)均未见肺动脉分支向肿瘤供血。20例中,10例动脉DSA显示肿块所在区域肺动脉管径大小及肺血灌注正常,其CTPA则显示瘤肺交界区的肺动脉分支与肿块相贴或被肿块包埋,另10例DSA显示肺动脉管径变细、狭窄,甚至完全闭塞,而其对应的CTPA则未见肺动脉分支显影。结论 支气管动脉是肺癌的供血血管,肺动脉不参与肺癌供血。支气管肺癌的灌注化疗或栓塞治疗应经支气管动脉进行,而不必经肺动脉治疗。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蝎毒抗癌多肽(APBMV)与5-Fu序贯用药对小鼠肝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以小鼠腹水型肝癌H22(Hepatoma 22)的荷瘤模型观察了APBMV与5-Fu序贯用药的体内抑瘤作用。结果:APBMV与5-Fu同时用药组、5-Fu-APBMV序贯用药均对H22荷瘤小鼠有显著的生命延长作用(P〈0.002或P〈0.001),以APBMV和5-Fu同时用药组的生命延长率最高,达253.40%(P〈0.001);5-Fu-APBMV序贯用药组次之为80.89%(P〈0.002);5-Fu单用组较低,只有30.24%(P〈0.05),与前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或P〈0.05)。5-Fu-APBMV组治疗效果最差。结论:APBMV与5-Fu用药时相配合显著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74.
经肝动脉热化疗及热碘油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评价经肝动脉热化疗及热碘油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将116例原发性肝癌分为3组.A组(常规组)38例,采用常温动脉灌注化疗及常温碘油栓塞.B组40例,采用热化疗及常温碘油栓塞.C组38例,采用热化疗及热碘油栓塞.B组加C组为热疗组.结果 热疗组肿瘤缩小率优于常规组,3组术后肝功能变化情况无显著性差异.6、12、18、24个月生存率常规组分别为97%、58%、39%和18%,热疗组分别为99%、79%、57%、36%.B组和C组间在肿瘤缩小率及生存率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肝动脉热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有明显的疗效,而对肝功能无明显的损害.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随访中定性和定量评价残留或复发肿瘤组织的能力。方法对16例行TACE术后肝癌患者分别进行DWI、上腹部增强CT和DSA造影检查。DWI检查取扩散敏感梯度因子(b值为0及500s/mm~2),利用固定参数组合的自旋回波-平面回波(SE-EPI)序列。与上腹部增强CT和DSA造影检查相对照,观察碘化油沉积灶、肿瘤坏死组织和肿瘤组织在DWI上的信号特征;分别测量TACE术后病灶的ADC值和对应的CF最大强化值,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DWI显示TACE术后病灶内部信号较复杂,2例(2/16)病灶碘油沉积完整,DSA检查无肿瘤染色,CT图像显示为完整的碘化油沉积灶,DWI为均匀低信号;2例(2/16)病灶为碘油沉积但出现局部缺损,DSA检查可见缺损区肿瘤染色,DWI图像上碘油沉积区表现为低信号,肿瘤染色区为高信号;12例(12/16)病灶DSA检查可见无或稍许碘油沉积,造影见大量肿瘤染色,其内可见无或轻微染色的缺血、坏死肿瘤组织,DWI图像上肿瘤染色区域表现为高信号,缺血坏死区为低或较低信号;对14例(14/ 16)病灶内肿瘤组织的ADC值与其最大CF强化值进行相关性分析,两者存在相关性(r=-0.76490,P<0.01)。结论DWI是一种灵敏的检测肝癌TACE术后肝内新发病灶的无创性成像方法,可监测TACE术后病灶残留或复发活组织和坏死情况,小b值(500s/mm~2)的ADC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血供,可以用于肝癌TACE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蝎毒重组蛋白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抗肿瘤机制.方法 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蝎毒重组蛋白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FCM)技术观测蝎毒重组蛋白对肿瘤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探讨[Ca2+]I变化时Ca2+的可能来源.结果 蝎毒重组蛋白对人肺癌A549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荧光显微镜显示,蝎毒重组蛋白作用细胞48 h后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增强,提示[Ca2+]I升高;流式细胞仪显示蝎毒重组蛋白在不同情况下可显著增加肿瘤[Ca2+]I(P<0.05).结论 蝎毒重组蛋白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可能与升高肿瘤[Ca2+]I继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其升高肿瘤[Ca2+]I是通过开放肿瘤细胞膜钙通道和肿瘤细胞内钙库释放两条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造影在肺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对45例肺癌介入治疗患者术前行MSCT检查,其中对22例患者的支气管动脉等供血动脉行MSCTA重建,通过VR、MPR、MIP等三维重建技术,从多角度观察肺癌供血动脉的空间解剖细节后,行DSA造影及介入治疗。结果:22例肺癌供血动脉MSCTA重建中,均能清晰显示供血动脉的起源、走行、分支及管径等,重建技术以VR显示最佳。DSA造影显示的肿瘤血管、肿瘤染色及供血动脉的来源分布与MSCTA显示的图像基本一致,符合率达100%。结论:肺癌介入治疗前行供血动脉MSCTA能准确、直观地显示其解剖特点,有利于降低操作难度和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对比剂用量和曝光量,缩短选择性插管时间;有助于提高肺癌介入治疗的过程与疗效。  相似文献   
78.
全蝎及蝎毒抗肿瘤研究进展河南医科大学孔天翰,董伟华,田中岭蝎(ScorPion)属原始肉食性蛛形织蝎目、钳蝎科的节肢动物。蝎类动物起源较早,其在古生代已有存在。据统计,目前全世界蝎目分6科,70属,约600余种,中国仅占其中15种。东亚钳蝎(学名:B...  相似文献   
79.
80.
肝动脉-门静脉分流多层螺旋CT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探讨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rterioportal shunt,APS)的多层螺旋CT(MSCT)增强特征及形成机制,评价MSCT在APS诊断中的作用和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53例APS的CT影像特征及其基础疾病,所有病例均采用MSCT机扫描,对比剂注射流率3ml/s,剂量90ml;动脉期延迟25~28s,门脉期50~55s,实质期3~5min。其中75例完成了动脉期三维重建。结果 动脉期门静脉主干或分支提前显影127例,其中75例容积成像(vR)清晰显示APS部位、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间的三维关系。动脉期肝实质呈楔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形片状强化139例,其中单发94例,2~3处40例,弥漫性5例;门脉期部分病灶密度仍较高,实质期病灶与肝实质密度一致。90例原发肝癌及16例转移瘤中,动脉期瘤灶部分实质明显强化67例,门脉期多数病灶仍呈高密度,实质期呈低密度,其余39例瘤灶未见明显强化。上述APS按发生部位可分4型:即中央型(60例),周围型(32例),混合型(56例)和弥漫型(5例)。结论 多种疾病均可形成APS,原发性肝癌是最主要原因。CT上APS可有多种特征性表现形式,MSCT多期扫描及VR重建能充分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