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37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9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04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MR扩散加权成像在肝癌介入治疗后随访中的图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扩散敏感梯度因子(b值)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癌介入治疗后随访中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例肝癌介入治疗后患者分别进行DWI检查和MRI常规扫描(T1WI和T2WI)。每次取2个扩散敏感梯度值即b=0和/或150、350、500和800s/mm^2利用固定参数组合的自旋回波-平面回波(SE—EPI)序列进行DWI检查。在各成像序列上分别计算病灶信号-噪声比(SNR)、病灶-脏信号对比噪声比(CNR)和病灶的ADC值;与肝脏CT和DS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定性评价不同b值DWI对肿瘤内部坏死组织和活组织的鉴别诊断能力。结果:病灶在T2WI、DWI150、DWI350、DWI500和DWI800的SNR分别为:(69.81±18.99)、(59.33±32.66)、(59.23±32.94)、(54.25±19.71)、(39.43士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3,P=0.0024);病灶-肝脏CNR分别为(19.11±11.33)、(17.69±9.20)、(21.38±10.10)、(19.90±13.75)和(13,24±1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0,P=0.1556);b=150、350、500和800s/mm^2时病灶的ADC分别为(2.35±0.80)×10^-3、(1.95±0.59)×10^-3、(1.78±0.44)×10^-3和(1.54±0.37)×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96,P=0.0001)。DWI500和DWI800病灶内部坏死和活性肿瘤组织能有效区分。结论:在肝癌介入治疗后随访检查时,选择合适的扩散梯度系数能够得到较佳的信号对比度,同时也能较准确地区分坏死组织与活性肿瘤。  相似文献   
52.
目的 分析采集参数对纹理结构的影响,比较纹理分析与肝脏CT灌注对直肠癌病人生存的预测能力,从而评价肝CT影像对于纹理分析的实用性。方法 研究包括模型测试和48例结肠直肠癌病人的肝CT灌注数据的回顾性分析,病人知情同意,机构审查委员会认可。纹理分析时,比较2~12个像素宽度的CT特征对整幅图像的亮度及均匀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成骨性反应是化疗有效时的愈合反应,定义为化疗期间出现新的成骨性骨病变而其他部位肿瘤已见疗效,已见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病人的报道。本文旨在研究这种在小细胞肺癌病人中误认为是疾病进展的成骨性现象,为临床随访中CT影像的分析提供参考。回顾性分析24例小细胞肺癌并骨转移的病人,若有骨扫描、MRI检查,则骨病灶的CT影像特点与这些影像进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54.
采用细胞毒试验、肿瘤细胞杀伤试验、集落形成试验和生长抑制试验等多种方法,检测了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l karsch蝎毒组分Ⅱ(SVC Ⅱ)对人喉痛HEp-2细胞的毒性。结果表明,以丝裂霉素为阳性对照,所用剂量范围内SVC Ⅱ(4-20μg/ml)能抑制HEp-2细胞生长和有丝分裂,对人癌细胞的毒性与药物剂量和作用时间成正相关,其中大剂量的SVC Ⅱ的抑制作用略强于MMC,提示SVC Ⅱ是蝎毒中具有抗癌活性的细胞毒素,可望成为来源于中药的新抗癌药。  相似文献   
55.
为探讨蝎素抗癌因子(AFSVC-Ⅱ)对癌性胸水的治疗作用,将癌性胸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理分型等构成比大致相同。在治疗前均未对胸水进行任何治疗,每次胸腔给药时,均在抽尽胸水后进行。治疗组用AFSVC-Ⅱ0.4mg加2ml注射用水稀释后注入,每周2次,每周增加0.4mg,最大剂量≤1.6mg。对照组用5-氟尿嘧啶500mg,丝裂霉素16~20mg,每周2次,4周后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对腺癌引起的胸水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对疼痛、纳差(P<0.01),增加外周白细胞均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AFSVC-Ⅱ对肺癌伴胸水有效。  相似文献   
56.
中药大黄、槐米、红花提取物的致突变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方法测试了三种中草药——大黄、槐米和红花水提取物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大黄、槐米和红花水提取物的浓度为2.5、5.0、7.5和10mg/ml时诱发的SCE频率为7.0±0.52~15.76±0.81,与空白对照组自发SCE频率(6.12±0.40)相比,除大黄水提取物2.5mg/ml剂量组以外.均具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5或P<0.001)。三种中草药水提物的应用剂量和SCE频率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揭示此三种中草药水提物对人血淋巴细胞具有致突变作用。大黄,槐米水提物并能抑制人淋巴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增殖。  相似文献   
57.
目的: 观察蝎毒多肽(APBMV)对鼻咽癌CNE-2Z细胞株细胞膜电位的影响.方法: 细胞经培养传代,分组处理.空白对照组加生理盐水,其他3组分别加入浓度为8,12和16 mg/L的APBMV. 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法测定CNE-2Z细胞膜电位,MTT法观察APBMV对CNE-2Z细胞的毒性作用. 结果: CNE-2Z 细胞经APBMV处理48 h后,细胞膜负电位(13.00±3.58) mV明显小于空白对照组(23.00±8 .21)mV,P<0.01,细胞膜呈去极化状态;CNE-2Z细胞代谢MTT的能力下降,显示明显的毒性反应.结论: APBMV可能具有膜毒素的作用,通过降低CNE-2Z细胞膜电位 ,继而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蝎毒抗癌多肽(APBMV)纯化组分Ⅰ(AP-Ⅰ)及Ⅲ(AP-Ⅲ)与蝎毒抗癌多肽之间的毒性差别,为前二者药效学研究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取昆明种小鼠180只,随机分为18组,每组10只,腹腔一次注射0.2ml/20g不同浓度的APBMV(1~6组)、AP-Ⅰ(7~12组)及AP-Ⅲ(13~18组),观察动物的行为学改变,并取出死亡动物脏器进行病理学观察,按照综合计算法得出AP-Ⅰ、AP-Ⅲ与APBMV的LD50和95%可信区间.结果小鼠注射高浓度的APBMV、AP-Ⅰ或AP-Ⅲ后,在2min后即出现明显的烦躁、尖叫、嘶咬、多涎,继而呆滞、呼吸不规则、颈毛直立等行为学改变,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动物会表现行动迟缓、竖尾、腹泻、喘息性呼吸,后肢强直,窒息直至死亡.而其他各组在3min后才出现程度不同的毒性反应.高浓度组动物在25min内全部死亡,其他各组部分动物在60min内相继死亡.死亡和处死动物内脏无明显病理学改变.APBMV、AP-Ⅰ或AP-Ⅲ的LD50和95%可信区间分别为1.386,1.118,1.145和(1.386±0.247),(1.118±0.194),(1.145±20.198).结论[HTSSAPBMV经进一步纯化后,其有效成分AP-Ⅰ及AP-Ⅲ毒性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9.
目的通过MSCTA与DSA比较,评价MSCTA对肺癌供血动脉显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方法对23例临床确诊肺癌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前,先行供血动脉MSCTA三维重组,CT检查后0~3天内行DSA检查,并接受介入治疗。MSCT后处理技术采用VR、MIP、MPB等。所有CT横断图像及MSOTA重组图像和DSA造影图像由2位从事肺癌诊断和介入治疗多年经验的影像科医生进行分析评价,意见一致为准。重点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对肺癌供血动脉的显示能力。结果全组23例肺癌患者中,22例顺利完成MSCTA三维重组及DSA造影检查.DSA造影证实肿瘤供血动脉共46支;MSCTA三维重组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共45支。以DSA显示作为参考标准,MSCTA显示肿瘤供血动脉的灵敏度为97.8%(45/46)、特异度为100%(1/1)、准确率为97.9%(46/47)。MSCTA对肿瘤供血动脉的显示结果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二者对肺癌供血动脉显示的吻合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吻合度较强(kappa值=0.657,P=0.000)。MSCTA与DSA对供血动脉的直径测量分别为(2.54±0.31)mm、(2.66±032)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SA相比,MSCTA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肺癌供血动脉的解剖特点.且真实性和可靠性好;MscTA相对无创,是术前肺癌供血动脉筛选的较好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蝎毒多肽(SVP)及IL-3对M—CSF依赖细胞株M—NFS-60促增殖作用以及对辐射后M—NFS-60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Alamar Blue摄入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①选择10个细胞浓度.分别于0h、2h、4h、5.5h和20h,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确定M—NFS-60细胞对Alamar Blue反应所需的最佳细胞密度和孵育时间;②采用最佳细胞密度和孵育时间,观察10个SVP组分促进M—NFS-60细胞的增殖作用,筛选出SVP的有效组分;⑧M—NFS-60细胞经60Coγ-射线照射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SVP、IL-3、SVP+IL-3处理48h,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①M—NFS-60细胞的接种密度为5×10^4cells/mL时,对AlamarBlue的还原能力最强,孵育时间8h后,M—NFS-60细胞对Alamar Blue的还原率开始增强,72h达最高;②从10个SVP组分中筛选出Ⅱ3、Ⅳ能明显促进M—NFS-60细胞的增殖;③SVPⅡ3、Ⅲ3、Ⅳ或IL-3处理辐射后的细胞48h,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121.58±2.62(113)、123.39±4.45(Ⅲ3)、123.51±5.04(Ⅳ)、140.12±1.68(IL-3),与空白对照组(100.00±0.0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113、Ⅲ3、Ⅳ分别与IL-3联用处理细胞48h后的增殖率分别为163.98±9.20(113±IL3)、159.89±8.31(Ⅳ-IL3)、148.92±9.74(Ⅲ3±IL3),与SVP处理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蝎毒中存在促进M—NFS-60增殖的有效多肽组分,这些多肽组分能明显促进辐射后M—NFS-60细胞的增殖,并与IL-3对辐射后M—NFS-60细胞的增殖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