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评价STS评分系统[the 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STS)2008 Cardiac Surgery Risk Models]、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EuroSCORE)、Parsonnet评分系统和美国心脏病学院/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评估新型弓部阻断孙氏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夹主动脉夹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贞医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67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施行新型弓部阻断孙氏手术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早期临床结果。结果本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166.66±32.81)min, 主动脉阻断时间(100.49±19.96)min, 停循环时间(3.97±1.63)min, 最低鼻咽温度(25.716±1.304)℃, 最低膀胱温度(26.209±1.552)℃。全组患者住院死亡2例(2.98%), 脑梗塞3例(4.48%), 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4例(5.97%), 截瘫1例(1.49%), 需持续透析的肾衰竭4例(5.97%)。结论新型弓部阻断技术应用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安全可靠, 是提高孙氏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疗效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史是否是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全主动脉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孙氏手术)后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共384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纳入研究.其中36例术前有心脏手术史:Bentall手术16例,升主动脉替换术7例,Wheat手术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4例,Bentall加二尖瓣手术2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1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将可能与术后死亡相关的因素先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孙氏术后院内死亡共31例,占8.07%.有心脏手术史患者36例中共死亡3例,占8.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发病至手术时间小于1周为术前危险因素;体外循环时间超过300 min,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需要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为术中危险因素.将此4种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发病至手术时间小于1周(P=0.038,OR=2.43)、体外循环超过300 min(P<0.001,OR=12.05)为孙氏术后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脏手术史不是A型主动脉夹层行孙氏手术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有心脏手术史患者术后住ICU时间(2.09±1.89)天,首次手术患者(2.71±3.01)天,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有心脏手术史患者术后机械通气(30.09 ±33.42)h,首次手术(33.86±40.98)h,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61).有心脏手术史患者术后因出血导致二次开胸率3.03%,首次手术1.8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结论 心脏手术史不是A型主动脉夹层孙氏手术后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未显著增加.对于有心脏手术史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应该积极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治疗老年主动脉弓部病变患者的临床经验及早期随访结果。方法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11例主动脉弓部疾病、无法耐受开胸体外循环/深低温停循环下外科手术而接受复合手术的老年患者,其中包括主动脉瘤6例、主动脉溃疡3例和Stanford B型夹层2例。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70岁。患者先行右腋动脉至左颈总动脉和左腋动脉转流手术,然后同期进行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覆盖左颈总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于术后第3、6、12个月及每年进行CT血管造影或MRI复查。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1例于术后8天死亡、脑卒中发生率为0.0%、截瘫发生率为0.0%,仅有2例术后早期出现少量Ⅰ型内漏。随访时间(15±10)个月,无新的死亡病例发生,无迟发主动脉相关事件,发生Ⅰ型内漏者分别于术后3个月及6个月内漏消失。结论复合手术治疗老年患者主动脉弓部疾病的近期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瓣膜手术后呼吸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 探讨瓣膜手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2005年1月1日至5月31日间完成的507例瓣膜手术病人,按术后有无呼吸功能衰竭分为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呼吸衰竭定义为术后机械通气48 h以上或全麻拔管6 h后再次插管行机械通气.结果 发生术后呼吸功能衰竭31例(6.1%).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年龄、心脏手术史、心功能分级、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胸比率、呼吸功能、血浆白蛋白浓度,术中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二次体外循环支持,术后氧合指数与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有关.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5岁、术前最大通气量显著减退、术中二次体外循环支持、术后ICU第2h血气氧合指数低于300 mm Hg,为瓣膜手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上可根据年龄、最大通气量、术中是否二次体外循环支持、术后氧合指数预测术后呼吸功能衰竭,并可预先采取措施预防,以减少呼吸功能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三尖瓣改良DeVega环缩术与人工软环成形术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瓣膜病变或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压力增高和右心室扩张,导致三尖瓣瓣环扩张造成的三尖瓣反流属于继发性的功能性反流,DeVega环缩术和人工瓣环成形术是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手术方法。但有文献报道,传统DeVega环缩术成形效果不如软环,且中、远期效果较差。我们对改良DeVega缩术和软环进行比较,以探讨两种手术是否有相似的成形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左旋卡尼汀是否能够改善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近期预后。方法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60例患者,其中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术前3d开始用左旋卡尼汀静脉滴注预处理,对照组用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均无院内死亡。实验组术后左室射血分数(56±8)%显著高于组对照组(5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1,P<0.05)。实验组无患者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照组6例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P<0.05);实验组重症监护时间(18.97±5.70)h明显短于对照组(23.20±12.3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6,P<0.05);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1.30±3.43)d,显著长于实验组(9.33±1.4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P<0.05)。结论术前应用左旋卡尼汀预处理能够显著改善术后心功能,减少术后院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累及主动脉弓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孙氏术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233例累及主动脉弓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纳入研究.将可能与术后死亡相关的因素先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孙氏术后院内死亡23人,占9.8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肢体缺血、体外循环超过268 min为术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将此3种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P=0.017,OR=1.062)、体外循环超过268 min(P =0.001,OR =6.150)为孙氏术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和长时间体外循环(超过268 min)为孙氏术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尽可能缩短体外循环时间能减少术后死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新外膜技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修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间外科治疗的94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主动脉根部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新外膜技术组(58例)和Bentall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分析新外膜技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疗效。结果:全部患者无手术死亡,新外膜技术组和Bentall组术后30天病死率分别为3.4%和5.6%( P=0.636)。新外膜技术体外循环时间[(154.3±29.8)min, P<0.001]及主动脉阻断时间[(94.7±20.6)min, P<0.001]均显著缩短,术后主动脉瓣反流情况较术前明显好转(0.33±0.50对1.02±0.80, P<0.001)。术后随访无主动脉根部相关性二次干预发生。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48)。 结论:新外膜根部修复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处理方法,近、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