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术中静脉输注氨基酸对犬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杂种犬36只,雌雄不拘,体重12~16 kg,全麻下行小肠部分切除术,随机分为4组(n=9):对照组(C组)静脉输注0.9%生理盐水,A1组、A2组和A3组分别于切皮前即刻至术毕静脉输注2.85%、5.70%、11.4%18-氨基酸溶液12 ml·kg-1·h-1.于麻醉前、麻醉诱导后15 min、手术15 min、30 min、1 h、关腹即刻、术后1、2、4、8、24 h时分别抽右股静脉血3 ml,测定血糖、乳酸、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浓度;于麻醉诱导后15 min、关腹即刻、术后24 h时行左后下肢外侧近端肌肉活检,测定肌糖原含量;于关腹即刻、术后24 h时行肝活检,测定肝糖原含量,采用Homa指数估计胰岛素抵抗程度.结果 与麻醉前比较,各组麻醉诱导后15 min至术后24 h时血糖升高,C组术后1 h至24 h时血胰岛素浓度升高,A1组、A2组和A3组手术15 min至术后24 h时血胰岛素浓度升高(P<0.05);与C组比较,A3组麻醉诱导后15 min至术后24 h时血糖升高,A1组关腹即刻、A2组手术15 min及关腹即刻、A3组手术15 min至术后4 h时血胰岛素浓度升高,A2组关腹即刻、A3组手术15 min至术后2 h时Homa指数升高(P<0.05).各组血乳酸浓度及胰高血糖素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肝糖原、肌糖原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静脉输注氨基酸可升高犬血胰岛素浓度,但不抑制糖原分解;低、中剂量氨基酸对血糖无明显影响,术中静脉输注高剂量氨基酸后胰岛素抵抗程度加重,血糖升高.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丙泊酚镇静时电针对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患者24例,根据丙泊酚效应室浓度随机分为Ⅰ组(1.0μg/mL)、Ⅱ组(1.5μg/mL)、Ⅲ组(2.0μg/mL)三组。静脉输入丙泊酚,电针合谷、内关穴,记录AAI变化。结果电针后最初几分钟均有显著性升高,Ⅱ组电针20min时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AAI能灵敏地反映电针针刺时引起的疼痛反应,在中等浓度丙泊酚镇静中电针可加强其镇静水平。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分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行限期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情况.结果:共纳入410例患者,术前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发生率为分别为43.66% (179/410)和8.05 % (33/410).围手术期营...  相似文献   
24.
目的:在肝部分切除术麻醉中监测qCON、qNOX和BIS(bispectral index,脑电双频指数),观察qCON和BIS间的相关性及qNOX用于监测伤害性刺激的价值。方法:择期行开腹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组)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组)。两组患者的麻醉均由具有10年以上临床经验的麻醉医师实施,实施者根据BIS监测数值调节麻醉镇静深度,且不知晓qCON和qNOX监测数值。给予qCON、qNOX、BIS和四个成串刺激(train-of-four stimulation, TOF)监测。常规麻醉诱导,行气管插管。术中停止异丙酚输注,调节七氟醚吸入浓度维持BIS值在40~60。术毕符合拔管指征后拔除气管导管,停止监测qCON、qNOX和BIS,并行VAS疼痛评分。所有患者均入苏醒室观察。术后24 h随访有无术中知晓发生。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ASA分级、手术时间、麻醉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BIS、qCON、qNOX基础值、插管前即刻数值、术中平均水平、拔管前即刻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GE组拔管后VAS评分均为0分,G组拔管后VAS评分0~3分,中位数为2分。qCON和BIS监测麻醉镇静深度相关(r~2=0.75)。结论:qCON和BIS用于监测术中麻醉镇静深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qCON可用于麻醉镇静深度的监测;使用qNOX有助于监测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及单纯全麻下肝部分切除术中的伤害性刺激。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对异丙酚全麻诱导用量的影响及相应脑电监测参数的变化。方法  3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硬膜外复合全麻组 (GE)和全麻组 (G) ,每组 15例。异丙酚输注通过TCI系统(Diprifusor)进行 ,以预期血浆药物浓度为靶控目标 ,最初设定目标血药浓度为 1.0 μg/mL ,以后每 3min递增0 .2μg/mL ,直至OAA/S(镇静 /醒觉评分 )从 5分 (清醒 )降至 1分 (对轻推无反应 )。每次调整目标血药浓度前行OAA/S评分 ,并记录即时的异丙酚预期效应室浓度 (ce)、BIS、AAI、MAP、HR和SPO2 。结果 OAA/S评分从 5分到 1分时所需异丙酚预期ceGE组较G组为低 ,在 1分水平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AAI和BIS值随着镇静程度的加深逐渐下降 ,与OAA/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较好 ;在相同OAA/S评分水平时 ,两组的AAI和BIS值水平无显著差异 (P >0 .0 5 )。AAI和BIS值与异丙酚预期ce之间呈直线负相关。结论 硬膜外阻滞可以增强异丙酚的镇静催眠作用 ,而数量化脑电参数AAI和BIS在此过程中仍能较准确地反映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脑电双频指数(BIS)与咪达唑仑-丙泊酚联合镇静深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例在硬膜外阻滞下复合应用咪达唑仑和丙泊酚的成年病人。先静注咪达唑仑0.02mg/kg,3min后每隔3min静注丙泊酚20mg,直至OAA/S评分达到1分。分析AAI和BIS与OAA/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AI和BIS随病人镇静程度的加深而逐渐降低,随镇静程度的变浅而明显回升,且均与OAA/S评分显著相关(p<0.001)。诱导期,AAI和BIS与OAA/S评分的Spearman’s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915和0.889;恢复期,相关系数分别为0.880和0.797。AAI的相关系数与BIS的相比,差异显著(p<0.001)。结论AAI和BIS与硬膜外阻滞下咪达唑仑-丙泊酚联合镇静深度显著相关,且AAI价值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羟考酮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的112例初产妇,年龄21~35岁。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A组,n=57)采用0.1%罗哌卡因复合羟考酮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照组(B组,n=55)采用0.1%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两组起效时间、作用持续时间、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结局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母婴不良反应,评估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A组镇痛起效时间快于B组,镇痛作用维持时间长于B组。两组产妇在镇痛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低于镇痛前(P<0.05);A组镇痛后2 h至宫口开全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B组,两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分娩结局、Bromage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气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羟考酮能加快硬膜外镇痛起效时间,显著延长镇痛时间,增强硬膜外镇痛效果,且不影响产程,也不增加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分析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9年5~10月普通外科病房、外科重症监护室和留院观察室接受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的患者.调查患者一般情况、诊疗方案及诊治过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相关情况,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61例次.普通外科病房和外科重症监护室未观察到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留院观察室有6例次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不同科室(OR=2.678,95%CI 1.154~6.235)、导管留置时间(OR=1.372,95%CI 1.326~5.735)、是否存在他处感染(OR=2.712,95%CI 1.181~6.174)是中心静脉相关感染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良好的环境、专业性强的医疗团队对于预防与控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具有正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9.
 者物质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限期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下行剖胸食管癌手术患者20例,ASA Ⅰ~Ⅱ级,年龄25~60岁,性别不限,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例。干预组于外科切皮起输注50%葡萄糖(glucose,Glu)溶液(0.5 g·kg-1·h-1)和正规胰岛素(regular insulin,RI,初始剂量为Glu∶RI=1 g∶1~1.5 IU,之后按测得的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则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监测直肠温度、血糖、血浆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血钾及术后24 h尿素氮定量。结果 两组患者直肠温度均呈下降趋势,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血糖浓度在术始至术后2 h逐渐升高;干预组术中血糖浓度较术前有所升高,术后1、2 h血糖浓度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干预组血浆FFA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在术中30、90、120、150 min及术后2 h显著降低(P<0.05)。干预组术中1、2 h及术后1、2 h血钾浓度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下降。术后24 h尿素氮定量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下行剖胸食管癌手术的患者,术中输注葡萄糖和胰岛素不能减轻术中深部体温下降,但是可能有抑制脂肪分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控制性降压对鼻内窦手术患者血浆脑钠肽和失血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控制性降压对鼻内窦手术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和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拟行鼻内窦手术无心血管病史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行控制性降压的艾司洛尔组(ES组)和硝普钠组(SNP组),其平均动脉压(MAP)均维持在50~60mmHg;对照组MAP维持在70~80mmHg。在下列各时点测定血浆BNP浓度:术前(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2h(T3)、24h(T4)、48h(T5)。结果:各例术前BNP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并且3组水平相似,但手术结束后ES组和SNP组在T2,T3时点BNP浓度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ES组手术结束时心率较SNP组低;KS组和SNP组失血量减少且手术时间缩短。结论:控制性降压会减少无心血管疾病患者脑钠肽的释放。艾司洛尔对此类手术的降压效果可能优于硝普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