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3篇 |
免费 | 27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6篇 |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19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58篇 |
内科学 | 93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4篇 |
外科学 | 27篇 |
综合类 | 146篇 |
预防医学 | 75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184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119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29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45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52篇 |
2010年 | 38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38篇 |
2006年 | 38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4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6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1960年 | 3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京尼平减轻棕榈酸对HepG2细胞毒性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HepG2细胞分为4组,分别用牛血清白蛋白、棕榈酸(1 mmol/L)、京尼平(20 μmol/L)或京尼平(20 μmol/L)预处理30 min后棕榈酸(1 mmol/L)孵育24 h,检测细胞活力及乳酸脱氧酶(LDH)释放;孵育16 h后经流式细... 相似文献
92.
目的 观察外源性胰淀素对高脂饲养的SD大鼠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 32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规饲养组(CC组)、高脂饲养组(CF组)、高脂饲养低剂量胰淀素组(AmyL组)、高脂饲养高剂量胰淀素组(AmyH组).饲养28周后进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分别于静脉注射葡萄糖后0、3、5、10 min留取动脉血检测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水平,并同时测定血糖.AmyL组和AmyH组大鼠IVGTT前50 min开始以410 pmol·kg-1·min-1及610 pmol·kg-1·min-1的速度泵入胰淀素溶液.结果 AmyH组胰高血糖素水平显著低于CF组(P<0.01);AmyL组及AmyH组大鼠胰岛素水平均显著低于CF组(P<0.05, P<0.01);AmyL组及AmyH组血糖均高于CF组(P<0.05).结论 胰淀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可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异常分泌,但同时降低胰岛素分泌,且此作用强于抑制胰高血糖素的作用,造成血糖升高,提示胰淀素对血糖的影响可能与其对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分泌抑制之间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高脂饲养SD大鼠脂肪分存的顺序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将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饲养组(NC,n=40)、高脂饲养组(HF,n=40)。在不同周龄测定血清、肝脏、肌肉组织中甘油三酯(TG)含量;进行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评估胰岛素的敏感性;并用定量PCR方法分析肝脏和肌肉中脂代谢调控基因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1)与NC组比较,高脂饲养4周、8周时血TG无明显变化,12周时明显增高[0.52(0.15-1.00)mmol/L vs 0.31(0.09-0.53)mmol/L,P〈0.01],持续至20周。(2)HF组肝脏TG含量从高脂饲养4周始便明显增高[(34.38±11.12)mg/g vs(1.65±0.37)mg/g,P〈0.01],一直持续至20周;肌肉TG在高脂饲养4、8、12周均无明显变化,高脂饲养20周时明显增高[(32.24±7.24)mg/g vs (2.77±0.76)mg/g,P〈0.01]。(3)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表明,HF组高脂饲养4周始葡萄糖输注率(GIR)呈下降趋势,高脂饲养8周时明显下降[(21.81±7.20)mg·kg^-1·min^-1 vs (8.44±1.77)mg·kg^-1·min^-1,P〈0.01],一直持续至20周。(4)脂代谢调控基因的检测表明,高脂饲养4周时肝脏中合成基因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1)的表达无明显增高而氧化基因肉毒碱酰基转移酶(CPT-1)的表达下降20.3%(P〈0.05),肌肉组织ACC2、CPT-1的表达均无明显变化(P〉0.05);高脂饲养8周时肝脏中ACC1的表达增高20.6%、CPT-1的表达下降27.1%(P〈0.05),肌肉组织ACC2的表达增高18.6%、CPT-1的表达下降19.2%(P〈0.05);高脂饲养20周时肝脏ACC1表达增高48.3%(P〈0.05)、CPT-1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肌肉ACC2表达增高101.1%、CPT-1的表达下降71%(P〈0.05)。结论高脂饲养SD大鼠脂肪分存过程中,肝脏早于肌肉,肝脏TG含量增加可能是胰岛素抵抗的早期标志之一。脂代谢调控基因的表达可能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
目前临床诊断依赖运动平板试验诱发的心肌缺血 ,但敏感性相对较低 ,尤其是单支病变的检出。对老年、不能运动者、束支传导阻滞者的应用也受到限制 ,而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 (DSE)可弥补这些缺陷 ,为无创性诊断X综合征提供客观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我们收集了 2 0 0 1- 0 4~ 2 0 0 2 - 0 6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冠状动脉照影阴性、心电图为不典型ST -T改变或正常者共 30例 ,男 2 1例 ,女 9例。平均年龄 (47.0±9.8)岁 ,体重 (74± 5 .3)kg。受试者 4 8h内停止应用 β受体阻制剂及影响心肌供血的药物。1.2 方法 应… 相似文献
95.
肥胖的发生伴随着脂肪组织结构的重塑,脂肪生成和血管新生是其中重要的环节.脂肪生成与血管新生是时间及空间上相互耦联的进程.血管新生涉及促血管性因子(包括瘦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如脂联素、内皮抑素等)及细胞外蛋白酶解系统等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此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PARs)配体亦在血管新生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调节脂肪组织的血管新生,为预防及治疗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紊乱提供新的治疗观念. 相似文献
9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住院期间平均血糖和血糖变异系数与预后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住院期间的血糖特点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查阅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以ACS为第一诊断入院、住院时间不少于3d且住院期间测血糖不少于10次的1756例ACS患者的病历资料,平均年龄为(61±9)岁,其中男1270例,有糖尿病史者596例.将每例患者住院期间平均血糖(MBG)及血糖变异系数(GluCV)以四分位法分为4组,分析不同的MBG、GIuCV水平对于所有ACS患者、合并糖尿病及无糖尿病史的ACS患者近期预后[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死亡]的影响.以住院期间死亡为结局即应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ACS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 对于总体ACS患者,住院期间MBG>(8.4±2.0)mmoL/L,GluCV>13.33%时,MACE和住院期间死亡率均明显升高(均P<0.05).对于无糖尿病史的ACS患者,MBG>(7.0士2.4)mmol/L时,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升高(均P<0.05).GIuCV>10.47%时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GluCV>19.99%时住院期间死亡率明显升高(P<0.05).对于合并糖尿病的ACS患者,MBG>(11.0±3.1)mmol/L时,MACE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而当MBG>(8.7±1.5)mmoL/L时,死亡率明显升高(P<0.05).GluCV>30.33%时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但各组间住院期间死亡率未见明显差别.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CS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为合并高血压、GluCV、合并糖尿病、M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之MBG,GluCV是更强的住院期间死亡的风险因素(OR值分别为1.479、1.165).结论 ACS患者住院期间的MBG、GluCV 均为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住院的ACS患者(尤其是无糖尿病史者),降低血糖变异性可能是其住院期间血糖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7.
2型糖尿病患者性激素、细胞因子与骨密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清性激素、细胞因子的改变及与其骨密度(BMD)的相关性,对89例2型DM患者的BMD进行了检测,同时测定其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雌二醇(E2)、睾酮(T)、孕酮(P)和IL-1β、IL-6、TNF-α、IGF-1水平,并与非DM患者作对照.结果显示,DM合并骨质疏松(OP)的男、女性患者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且随增龄BMD下降;女性OP患者的FSH、LH水平高于非OP患者,E2、T、P及男性T水平低于非OP患者,DM患者又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OP患者的IL-1β、IL-6、TNF-α水平高于非OP患者,而IGF-1水平则低于非OP患者,且DM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BMD与年龄、FSH、LH、IL-1β、IL-6、TNF-α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E2、T、P、IGF-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0.001.提示IL-1β、IL-6、TNF-α是DM和OP的共同促成因子,女性E2、T、P和男性T减少是造成骨代谢紊乱和OP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8.
目的 观察柴芍六君汤、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YMDD变异的情况.方法 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将40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0例,对照组185例,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100 mg,每天1次,口服,治疗18个月.治疗组给予柴胡六君汤每日1剂,同时口服拉米夫定100 mg,每天1次,治疗18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治疗12个月及18个月的YMDD变异率.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或U检验,方差不齐者用秩和检验. 结果治疗3.6、12.18个月时,ALT复常率治疗组分别为69.5%、85.9%、90.5%,82.7%,对照组分别为50.3%、65.4%、78.4%,69.7%,两组比较,χ2值分别为15.70、23.50、11.50.9.50.JD值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12、18个月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YMDD变异率分别为77.7%、57.7%、25.5%、6.8%和86.8%、74.1%、33.2%、8.6%,对照组分别为54.6%、36.8%,13.O%,14.6%和69.2%、37.3%、19.5%、20.5%,两组比较,χ2值分别为24.38、17.70、9.88、6.54和18.67、55.60、9.62,11.78,P<0.01或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柴芍六君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有效地改善肝功能,提高拉米夫定抑制HBV复制的作用,减少YMDD变异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甜菊苷甙(RA)对高脂饮食大鼠B细胞功能和脂肪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10周龄雄性SD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康对照组、高脂饲养组和高脂饲养干预组(腹腔注射RA 30 mg·kg-1·d-1),每组10只.所有受试大鼠8周后腹腔注射葡萄糖耐最试验.测定肝脏、肌肉中甘油三酯的含最,使用逆转录-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吸附试验分析肝脏和肌肉巾脂代谢调控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1)腹腔注射匍萄糖耐量试验30 min时胰岛素水平在健康对照组、高脂饲养组和高脂饲养干预组分别为(16.0±6.1)、(5.4±0.8)和(23.9±7.1)μg/L,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3.77,P均<0.05);30 min时高脂饲养干预组血糖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高脂饲养组(F=3.83,P均<0.05).(2)高脂饲养组和高脂饲养干预组较健康对照组肌肉(F=4.39,P<0.05)和肝脏甘油三酯(F=5.97,P<0.01)含量显著增加,其中高脂饲养干预组肌肉含量最高.(3)高脂饲养组和高脂饲养干预组肌肉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2(ACC-2)的表达分别是健康对照组的1.74倍和19.97倍(F=13.48,P<0.01);肌肉肉毒碱脂酰转移酶-1(M-CPT-1)表达仅在高脂饲养组显著增加.结论 甜菊苷甙能保护脂毒性对葡萄糖耐量试验早时相的胰岛素分泌损害,但能升高血糖水平.推测可能与甜菊苷甙改变肌肉脂肪酸代谢,使肌肉的脂肪沉积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观察柴芍六君汤、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YMDD变异的情况.方法 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将40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0例,对照组185例,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100 mg,每天1次,口服,治疗18个月.治疗组给予柴胡六君汤每日1剂,同时口服拉米夫定100 mg,每天1次,治疗18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治疗12个月及18个月的YMDD变异率.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或U检验,方差不齐者用秩和检验. 结果治疗3.6、12.18个月时,ALT复常率治疗组分别为69.5%、85.9%、90.5%,82.7%,对照组分别为50.3%、65.4%、78.4%,69.7%,两组比较,χ2值分别为15.70、23.50、11.50.9.50.JD值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12、18个月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YMDD变异率分别为77.7%、57.7%、25.5%、6.8%和86.8%、74.1%、33.2%、8.6%,对照组分别为54.6%、36.8%,13.O%,14.6%和69.2%、37.3%、19.5%、20.5%,两组比较,χ2值分别为24.38、17.70、9.88、6.54和18.67、55.60、9.62,11.78,P<0.01或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柴芍六君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有效地改善肝功能,提高拉米夫定抑制HBV复制的作用,减少YMDD变异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