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2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鼻咽癌(NPC)是EB病毒相关性恶性肿瘤,远处转移为其首要致死因素。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细胞黏附和侵袭相关基因和microRNA表达失衡等与NPC转移有关,找出敏感度和特异度高的预测NPC远处转移的分子标记物,及时发现有远处转移潜能的NPC,及早采取有效措施,是进一步提高NPC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微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影像学检查疑为恶性的112例143个≤2.0 cm的肝脏病灶分别行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结果与病理对照,比较两种检查技术对微小肝癌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112例143个病灶中,超声造影和增强CT诊断恶性、良性病变分别为103个、40个和100个、43个。病理诊断恶性病变111个,其中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79个(高、中、低分化癌分别为19、38、22),肝内胆管细胞癌(ICC)8个(高、中、低分化癌分别为4、3、1),转移性肝癌(MC)24个;良性病变32个。与病理对照,超声造影和增强C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8.3%、84.4%、87.3%和86.5%、87.5%、86.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和增强CT诊断微小(≤2.0 cm)肝癌具有相似的效能,超声造影更简便,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3.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8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L)患者瘤组织Skp2和p27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特点和预后的关系。结果Skp2、p27表达率分别为71%、27%;Skp2与p27表达呈负相关,Skp2阳性、p27阴性(Skp2+/p27-)者28例(58%)。单因素生存分析示skp2、p27和Skp2/p27表型均为影响ENKL的预后因素,skp2+/p27-者预后差;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Skp2/p27表型是影响ENKL预后的独立因素,Skp2+/p27-者预后差。提示Skp2和p27表达异常促进了ENKL的发生和发展;Skp2/p27免疫表型有助于判断ENKL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4.
莫祥兰 《山东医药》2009,49(11):111-112
侵袭性自然杀伤(NK)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NKL)是一种系统性NK细胞增生性肿瘤,呈侵袭性临床经过。1990年Imamura等在描述4例NK细胞起源的侵袭性恶性肿瘤时首次应用“ANKL”,但一直未得到公认。1994年REAL分类把其称为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NK细胞型。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中国人不同部位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L)中分子遗传学异常的发生情况.方法 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217例不同部位MALTL的t(11;18)(q21;q21)/API2-MALT1、t(1;14)(p22;q32)/IGH-BCL10、t(14;18)(q32;q21)/IGH-MALT1和涉及BCL6基因的染色体易位.结果 染色体易位的总发生率为21%(46/217).全部病例共检测出4种主要染色体异常,其中第1种13%(29/217)为t(11;18)(q21;q21)/API2-MALT1,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肺47%(8/17)和小肠29%(4/14),其次为唾液腺1/6例、胃14%(12/84)和眼附属器6%(4/68).第2种1%(3/217)为t(1;14)(p22;q32)/IGH-BCL10,仪见于肺12%(2/17)和胃1%(1/84).第3种1%(2/217)为t(14;18)(q32;q21)/IGH-MALTI,仅见于肺6%(1/17)和眼附属器2%(1/68).第4种2%(4/217)为BCL6基因涉及的染色体易位,见于唾液腺1/6例和胃4%(3/84).4%(8/217)为涉及IGH基因但未知与其易位的伙伴基因的染色体易位.结论 以上4种染色体易位在中国人不同解剖部位的MALTL中的发生率有明显不同,与欧美国家所报道的染色体易位的发生率相比较,分布稍有差异.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探讨胃肠道外MALT淋巴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复习14例胃肠道外MALT淋巴瘤临床病理资料及病理切片.结果:胃肠道外MALT淋巴瘤占MALT淋巴瘤的42.42%,发病中位年龄为50岁,85.71%为Ann Arbor Ⅰ期,42.86%发生于眼部.肿瘤细胞以边缘区B细胞样细胞为主,伴有少量免疫母细胞样细胞及浆细胞,1例可见大细胞转化区.随访11例,10例存活,1例死亡.结论:胃肠道外MALT淋巴瘤患者发病年龄较胃肠道患者年龄小,好发于眼部,较少向大细胞淋巴瘤转化.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抑制EBV阳性NK/T细胞淋巴瘤细胞系HANK1细胞EBV核抗原1的表达对细胞增殖和周期分布的影响,探讨抑制EBV感染治疗EBV相关性NK/T细胞淋巴瘤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 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方法抑制HANK1细胞EBNA1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BNA1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结果EBNA1-shRNA表达载体明显抑制EBNA1表达,细胞周期G1期停滞,凋亡细胞增多,细胞增殖受抑。结论 根治EBV感染可能是治疗EBV相关性NK/T细胞淋巴瘤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寻找与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相关的microRNA。 方法 利用miRNA芯片,筛查宫颈 癌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宫颈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并用实时定量RT-PCR在60份宫颈组 织标本中对4个miRNA进行验证。利用生物信息学对部分差异表达的miRNA的靶基因进行功能分析。 结果 与正常宫颈组织比较,宫颈癌及高级别宫颈病变(HSIL)中存差异表达的miRNAs,其中在宫 颈癌中下调最明显的是miR-218(下调倍数为0.175),上调最明显的是miR-21(上调倍数为5.68)。 实时定量RT-PCR验证结果与miRNA芯片结果基本一致。功能分析显示预测的miR-218及miR-21的靶基 因与肿瘤的生长、侵袭转移有关。结论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存在异常表达的miRNA,它们在宫颈癌 发生过程中可能起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以胰岛细胞的变化和凋亡程度为判断标准,探讨家兔糖尿病模型胰岛素用药治疗的适宜方案。方法利用四氧嘧啶制作家兔糖尿病模型,设计了多次胰岛素治疗组(A组)、50R预混胰岛素治疗组(B组)、30R预混胰岛素治疗组(c组)3种治疗方案,共治疗30d,记录血糖达标时间及达标时Ins剂量,并与未治组、对照组比较血糖、胰岛素抗体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用苏木素-红染色(HE染色法)标记观察胰岛组织片及胰岛凋亡细胞。结果B组的达标胰岛素用量为(5.62±0.67)U/kg,较A、C少,C达标时胰岛素用量最多为(8.83±1.17)U/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血糖达标时间最短为(7.00±1.31)d、C组血糖达标时间最长为(19.63±1.41)d,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胰岛素抗体结合率C组最高,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胰岛损害最轻,胰岛凋亡细胞最少。各治疗组胰岛受损和凋亡严重程度A〉B〉C。结论30R预混胰岛素治疗方案最佳。提供一个较高的基础胰岛素浓度加少量餐时胰岛素峰值量治疗糖尿病,血糖平稳缓降,对糖尿病胰岛细胞有治疗和保护作用。多次胰岛素3短加1中的强化治疗及太短时间达标的方法不可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