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72篇 |
免费 | 242篇 |
国内免费 | 11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篇 |
儿科学 | 27篇 |
妇产科学 | 21篇 |
基础医学 | 150篇 |
口腔科学 | 54篇 |
临床医学 | 596篇 |
内科学 | 398篇 |
皮肤病学 | 8篇 |
神经病学 | 45篇 |
特种医学 | 65篇 |
外科学 | 262篇 |
综合类 | 1111篇 |
预防医学 | 574篇 |
眼科学 | 11篇 |
药学 | 410篇 |
9篇 | |
中国医学 | 425篇 |
肿瘤学 | 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109篇 |
2022年 | 120篇 |
2021年 | 146篇 |
2020年 | 111篇 |
2019年 | 128篇 |
2018年 | 89篇 |
2017年 | 74篇 |
2016年 | 109篇 |
2015年 | 82篇 |
2014年 | 189篇 |
2013年 | 233篇 |
2012年 | 244篇 |
2011年 | 228篇 |
2010年 | 207篇 |
2009年 | 204篇 |
2008年 | 219篇 |
2007年 | 212篇 |
2006年 | 176篇 |
2005年 | 198篇 |
2004年 | 197篇 |
2003年 | 127篇 |
2002年 | 96篇 |
2001年 | 81篇 |
2000年 | 91篇 |
1999年 | 63篇 |
1998年 | 56篇 |
1997年 | 55篇 |
1996年 | 44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46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33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3篇 |
1974年 | 3篇 |
1960年 | 1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胸腺肽α1对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胸腺肽α1(Tα1)对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57例肝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手术切除组(n=38),治疗组为手术切除加术后Tα1治疗(n=19)。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84.2%比86.8%(P=0.542),复发时间分别为7.0个月比5.0个月(P=0.0605),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0.0个月比7.0个月(P=0.0039)。结论 Tα1有助于肝癌术后延缓复发并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索建立一种以助理全科医师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患者家庭对冠心病出院患者进行连续性管理,适合现阶段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条件的冠心病二级预防新模式。 方法 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北京市延庆区医院确诊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纳入“社区与家庭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管理并随访12个月,回顾前1年(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北京市延庆区医院确诊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效果为对照组,就2组患者对冠心病知识知晓率(问卷调查)、循证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家属对患者服药种类及次数进行记录)、冠心病危险因素(每3个月测量1次血压、血糖、血脂、体重及戒烟率)的控制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 经“社区与家庭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的患者,对冠心病知识掌握率为74%(对照组为38%)、服药依从性为88%(对照组为46%)均明显提高(均P<0.05);吸烟、控制体重等不良生活方式改善不明显(P>0.05),低密度脂蛋白、血压、血糖等指标较入院时显著改善(均P<0.05),2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社区与家庭一体化管理”冠心病二级预防模式保障了对出院患者的连续性管理,明显提升冠心病患者对所患疾病的认识,有效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提高循症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中药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及成效。方法将学生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分别采用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两种模式对学生平均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的影响。结果甲组单元测试总成绩及客观题成绩、形成性评价总成绩及课堂抢答、讨论发言成绩、综合性平均成绩及各分数段人数变化均明显高于乙组(P<0.05或P<0.01);两组间的满意度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的混合教学模式确实能极大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升教学效果。可为今后的深入探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4.
中枢性性早熟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性发育异常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暂不明确。环指蛋白3基因的功能丧失性突变是中枢性性早熟的重要致病因素。在目前已证实的中枢性性早熟相关致病基因中,环指蛋白3基因所致性早熟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本文综述了环指蛋白3基因的结构,突变,以及对于青春期时间可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吾师段渠教授,师从川派中医外科第四代传人艾儒棣教授,从事中医美容和中医外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20余年,对治疗各种外科疾病尤其损美性疾病有独到见解,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随其学习,获益匪浅,现将其治疗化妆品皮炎的经验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6.
目的总结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胆囊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本组42例.随机分为两组.泵治疗组24例、皮下治疗组18例,术前诊断均为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泵治疗组采用胰岛素泵控制围手术期血糖,皮下治疗组每日3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围手术期血糖。结果全部病例手术过程顺利.泵治疗组术中、术后血糖控制较皮下治疗组血糖控制平稳,尿酮监测均为阴性.伤口全部一期愈合。结论胰岛素泵用于糖尿病患者胆囊切除手术有利于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37.
目的总结分析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手术后并发症与供肝修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行原位背驮式同种异体肝移植患者的资料。结果本组12例肝移植围手术期无死亡;手术成功率为100%。12例中行动脉血管变异整形2例.门静脉搭桥吻合1例;各韧带修剪后缝合7例.未缝合5例。手术后发生腹腔内出血3例,其中2例与供肝修整有关,即修肝时各韧带未仔细缝合及结扎而导致细小血管出血,另1例系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在供肝修整中注意了血管的变异整形及胆管的血供.术后无动脉及门静脉血管并发症和胆道并发症发生。结论修肝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术中植肝时手术操作的难度、术后供肝的存活质量、并发症的发生和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8.
姚陈莫瑾青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23,(3):202-208
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是目前治疗腹主动脉瘤的重要手段,和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可提高患者的早期生存率[1]。内漏是血管腔内修复术特有且最常见的并发症,对手术效果及患者预后均有影响,是目前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的难点。根据术后瘤腔血流来源,可将内漏分为Ⅰ~Ⅴ型[2]。本文将对各型内漏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处理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卵巢敏感指数(OSI)、卵泡输出率(FORT)、卵泡敏感指数(FSI)对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患者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21年12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选择长效长方案/拮抗剂方案行控制性促排卵(COH)治疗共6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出现OHSS分为OHSS组(n=88)和对照组(n=576),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OSI、FORT、FSI和OSI+FORT+FSI联合对OHSS的预测能力。结果 OHSS组的年龄、不孕年限、HCG总量和优质胚胎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窦卵泡数(AFC)、长效长方案占比、扳机日雌二醇(E2)、扳机日孕酮、停针日卵泡数(PFC)、获卵数、OSI、FORT和FS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体质量指数(BMI)、不孕因素、促性腺激素(Gn)启动量、Gn总量、Gn总天数、扳机日LH和受精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大肠癌致急性肠梗阻178例,一期行右半结肠切除37例,一期行左半结肠切除80例,一期行结肠次全切除、回肠-乙状结肠(或直肠上段)吻合31例,一期行左半结肠或直肠上段癌切除,近端结肠造瘘、封闭远端结肠(或直肠)、二期吻合13例,结、直肠癌晚期无法根治切除者行结肠造瘘7例,短路手术10例。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5%(24/178),围手术期死亡率为4.5%(8/178)。结论大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应及时并遵循个体化原则,应创造条件力争一期切除肿瘤,解除梗阻。对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病人施行一期肿瘤切除吻合术是安全有效的,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灵活应用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