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5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目的对广西2005~2009年确诊报告的3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进行临床和流行病学分析,为进一步科学防控人禽流感提供依据。方法对确诊病例和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个案调查,采用RT-PCR方法对病例的呼吸道标本进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核酸检测。结果3例病例表现为重症肺炎并呈进行性加重,最后均死亡,发病至首次就诊平均时间为2天,首次住院为3天,确诊时间为7天,死亡时间为8天,其中确诊至死亡时间仅1天。3病例呈高度散发,病例之间无流行病学关联,发病时间均为冬春季,有明确的病死禽暴露史,传播模式为禽—人传播。对病例采取隔离治疗、医护人员加强个人防护、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疫点应急消毒等综合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3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发病与接触病死禽有关,冬春季多见,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早期发现和救治病人是提高病人预后的关键,要加强人禽流感疫情监测,及时科学处置疫情,以控制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42.
一起流行性乙型脑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规律、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本次疫情所有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用人工小时法对人房、畜房蚊媒密度及种类进行监测,急性期血清用ELISA法进行乙脑IgM抗体检测。结果本次暴发疫情病例共计40例,发病率为2.7/10万;死亡6例,病死率为15.0%;流行高峰在5月下旬和6月上旬,占发病总数75.0%;发病年龄均为8岁以下儿童,其中1~6岁占92.5%;所有病例均分布在农村地区,97.5%为散居儿童;85.0%的病例无乙脑疫苗接种史;临床表现主要为高热、抽搐、嗜睡、昏迷和脑膜刺激征阳性;蚊媒监测显示当地主要蚊种构成为三带喙库蚊和骚扰阿蚊,两者所占比例在86.3%以上;采用抗体捕获ELISA法对39例病例进行血清学检测,乙脑IgM抗体阳性37例。结论近10年,广西自治区乙脑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流行,做好农村地区散居儿童乙脑疫苗的全程接种工作,是阻止广西区乙脑暴发流行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3.
广西狂犬病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广西狂犬病毒的分布和来源,从病原学角度分析广西狂犬病疫情高发的原因。方法2005年9月~2006年4月在广西玉林、贵港、柳州、来宾、南宁和河池等6市共收集健康犬脑标本1 352份,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和RT-PCR法检测狂犬病毒,其中22份标本完成狂犬病毒N基因编码区下游720bp核苷酸序列的测定。结果用DFA法检测出阳性标本160份,阳性率为11.83%,RT-PCR检测出阳性标本26份,阳性率1.9%,对其中22份标本完成N基因编码区下游720bp核苷酸序列的测定,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7.8%~100%,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7.5%~99.6%,表明广西病毒标本N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变异主要是同义突变。种系发生分析显示,广西病毒标本分为A、B、C群,各群分布范围不同,具有明显地域性特征;中国存在的3群狂犬病毒(CHINA-1、CHINA-2和CHINA-3群)目前在广西均有分布。广西流行的3群病毒来源各不相同:A群可能来源于与广西相邻的湖南、贵州;B群可能由广西北部省区传入;C群是在广西境内循环的毒株。结论广西境内普遍存在狂犬病毒感染犬只,并有外省狂犬病毒的传入,可能是近年广西狂犬病疫情上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4.
2006年广西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2006年广西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以便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方法对2006年广西狂犬病疫情资料及个案病例报告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年广西狂犬病疫情波及14个市88个县388个乡镇,共发病517例,死亡517例,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1.07/10万。贵港市、柳州市和玉林市的发病数在全自治区发病总数的38.49%。全年均有发病,夏秋季节为发病高峰;发病以农民为主;男性发病高于女性;0~9岁组及50~59岁组发病高于其他年龄组。本次共搜集个案509份,伤人动物绝大多数为狗(82.32%);被咬伤部位最多为上肢247例(48.52%),其次是下肢109例(21.41%);伤口Ⅱ度暴露83例(16.30%),Ⅲ度暴露270例(53.04%),232例(68.27%)未进行伤口处理;只13.95%的病例接种过狂犬疫苗,仅有2.36%人联合应用免疫球蛋白或抗血清。结论在狂犬病高发区,犬伤暴露后忽视伤口处理及狂犬疫苗及免疫球蛋白(或抗血清)的应用,是狂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降低犬密度、犬伤人后及时处理伤口和注射狂犬疫苗是控制狂犬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5.
2004-2006年全国狂犬病监测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介绍中国2004-2006年狂犬病监测工作,总结狂犬病疫情特征,分析疫情上升的原因.方法 搜集2004-2006年全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和2005、2006年全国狂犬病主动监测系统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6年期间,中国狂犬病年均增加病例429例,广西、湖南、贵州和广东四省2004-2006年合计病例占全国病例总数的61.5%.2006年疫情已波及839个县区,表现出明显的地域蔓延性,呈现出西南、华北和华南三地同时增长、华东及江西持续下降的格局.农村地区居民病例占92.5%、发病率形成儿童和老年人2个高峰.2006年,监测点病例的伤口处理率为32.0%、疫苗注射率和疫苗全程注射率为13.7%和3.2%、Ⅲ级暴露者的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率为6.1%;农村地区犬密度为14.1只/100人、免疫率为6.0%;监测门诊暴露就诊者的暴露分级构成比分别为19.9%、45.1%和35.1%;暴露就诊者中自行处置伤口比例为27.0%、疫苗接种和全程接种率为99.6%和93.4%、Ⅲ级暴露者的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率31.2%,结论2004-2006年中国狂犬病疫情加速上升.疫情主要波及南方地区并呈地域蔓延性扩散,目前呈现出西南、华北和华南三地同时增长格局.农村地区犬密度高而免疫率低,病例暴露后预防处置状况极差是疫情上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长期免疫后的HBV感染家庭聚集性状况的变化。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和横断面调查的方法,用固相放射免疫法(SPRIA)检测乙肝两对半,结果与历史资料比较。结果(1)检测样本4 686份,平均HBsAg阳性率为7.5%;完整家庭82户,其中HBsAg阴性的家庭占76.8%;1户1例阳性的占20.7%,1户2例阳性的只占2.4%,与1981年比较显著下降。(2)母子672对,HBsAg母子匹配阳性占5.2%;1981年的调查母子匹配阳性率为57.2%;本次调查母子匹配HBV感染率为31.3%,1981年的调查母子匹配HBV感染率为96.4%;(3)祖辈母亲与父辈母亲的HBV感染率无差异,但祖辈子代感染率为80.8%,父辈子代为15.9%。结论在乙肝疫苗长期普种地区的家庭成员的HBV感染率显著下降,HBV家庭聚集状况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广西农村地区人群狂犬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来宾市兴宾区5个乡10个村的1 007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人群平均知识得分为11.3±3.7分(总分20分)。当自己或家人被狗咬伤后,69.5%(436名)户主选择去乡镇卫生院进行暴露后处置。7.8%的调查对象在1年内有Ⅱ度或Ⅲ度暴露史,Ⅱ度、Ⅲ度暴露者接受全程正确处置的比例分别为68.0%、12.5%。结论人群对狂犬病的危害有所认识,暴露后就医意愿高,但暴露后采取预防措施的意识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48.
目的 了解广西乙脑媒介蚊种尤其是三带喙库蚊的种类、密度、季节消长和情况.方法 在国家级乙脑监测点北流市和靖西县某村屯进行蚊子种类、密度、季节消长调查,每半月1次.结果 北流市2006 ~ 2007年共捕获成蚊26832只,以骚扰阿蚊为优势蚊种,成蚊密度较高,在53 ~ 437只/人工小时之间,平均蚊密度为206只/人工...  相似文献   
49.
广西2007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广西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广西各级医疗机构网络报告的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资料,应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7年广西共报告病毒性肝炎44392例,居法定报告传染病第二位,发病率为89.66/10万,比2006年上升了2.25%;其中死亡70例,死亡率为0.14/10万。发病时间分布无明显季节性高峰,但11、12月份发病呈明显减少。柳州、防城港、来宾、百色和北海5市发病率位居前5位。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15—40岁组,儿童及老人发病较少。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农民发病明显高于其它职业。结论病毒性肝炎仍然严重威胁着广西人群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农村地区的疫情监测和疫苗的免疫接种、监督食品及饮用水安全、开展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等,是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0.
目的 调查研究中国狂犬病高发地区狂犬病毒磷蛋白P基因遗传变异情况,分析其结构特点.方法 测定广西、贵州、湖南的人、犬脑组织标本狂犬病毒P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序列的同源性比较和种系发生分析.结果 P基因核苷酸和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2.1%~100%和87.5%~100%;三省区毒株明显区别于其他国家地区分离株;PP主要功能位点未发生影响P基因生物学功能的变异.结论 三省区狂犬病毒同属于基因1型,具有共同的进化途径和基因结构特点;病毒分布具有独特的中国地域性特征;中国湖南省个别毒株可能和泰国毒株来源于共同的狂犬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