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目的探讨山东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与5-羟色胺转运体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5-HTTLPR)的关系。方法选取387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86例对照个体,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5-HTTLPR多态性。结果 LS基因型和SS基因型在病例组所占比例(74.2%)明显高于对照组(62.9%)(P<0.01),5-HTTLPR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等位基因明显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遗传风险性(OR=1.73,95%可信区间1.24~2.43,P<0.01)。结论 5-HTTLPR基因多态性可能与2型糖尿病相关。  相似文献   
72.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者作用障碍而导致的一组临床代谢紊乱综合征,高血糖是其主要特征。这种多元代谢紊乱和长期的高糖毒性如得不到有效控制,将会引起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从而致残致死,如酮症酸中毒、视网膜出血、心肌梗死、脑卒中、下肢坏疽、肾功能衰竭等。所以一旦确诊为糖尿病,不管有没有症状,一定要认真对待,坚持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73.
将入选的100例(男52例;女48例)伴血脂异常的初诊T2DM患者按体重指数分为二甲双胍组和格列荚脲组,持续治疗12周。结果无论是二甲双胍组还是格列美脲组经降糖治疗后FPG、HbA1C、TC、TG、LDL、Apo—b均有下降(P〈0.01),HDL、Apo-a有所上升(P〈0.01,P〈0.05);组问比较,二甲双胍组TC下降显著(P〈0.05);TG、LDL的下降与HbA,c呈正相关(P〈0.01)。结论伴有血脂异常的初诊T2DM在治疗早期可通过单纯控制血糖改善血脂,二甲双胍与格列美脲可作为一线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74.
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是在研究恶性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机制过程中发现的一种多肽类物质,能促进成骨细胞或未成熟的成骨样细胞增生。动物实验及小范围临床试验均证实,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可有效地促进骨形成,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5.
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新波  郭振奎  荣海钦 《医学综述》2007,13(15):1158-1159
概述线粒体DNA突变,尤其是转移核糖核酸亮氨酸tRNALeu(UUR)基因nt243A→G点突变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由于线粒体DNA突变影响ATP生成,改变了细胞内线粒体代谢产物的含量,同时引起核糖体蛋白基因的表达下调,从而导致与线粒体DNA突变有关的特殊类型糖尿病的发生,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的特殊表现。基于线粒体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病因的不同,对线粒体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也不同。  相似文献   
76.
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治疗作用,对30例2型糖尿患者予吡格列酮30mg/d口服,12周后发现餐后2小时血糖(PC2hP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用药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提示吡格列酮可降低FPG、PC2hPG、GHbA1c及血浆胰岛素水平,明显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77.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性,63岁.糖尿病史13年,因全身肌痛3 d,以2型糖尿病、肌痛原因待查收入院.患者平时间断口服降糖药物,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入院前10天化验空腹血糖(FPG)19.0 mmol/L,果糖胺(GSP)4.83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lc)10.8%,甘油三脂(TG)15.75 mmol/L,总胆固醇(TC)11.24 mmol/L,服用调脂药物脂必妥3片,3次/d,微粒化非诺贝特(力平之)0.2,1次/d,以及胰岛素、二甲双胍(0.25,3次/d)治疗,无应用红霉素等相关药物,无剧烈运动、按摩等.1周后最先出现颈部肌肉痛,活动僵硬,后累及全身肌肉痛,夜间痛明显,全身乏力,有时恶心呕吐.既往有高血压、下壁心肌梗死史7年,无药物过敏史.体检:体温36.8℃,脉搏62次/min,呼吸15次/min,血压160/110 mm Hg,体重指数33 kg/m2.眼睑轻度浮肿,双肺无哕音,心音低钝,肝脾未触及,双肾区轻度叩击痛,双下肢中度压陷性水肿.四肢肌肉压痛明显,肌力一级。  相似文献   
78.
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在肥胖症、2型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体内血浆胞联素水平低于正常。脂联素具有降低血糖、血脂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同时也可拮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配体及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等因素可增加脂联素的表达及分泌。脂联素的研究将为临床防治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9.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的一门新兴学科,目前已成功地运用到多学科领域,在疾病诊断、药物评价以及临床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代谢组学的研究内容是生物体系中小分子代谢中间体和终产物,核磁共振和色谱-质谱的分析技术是代谢组学研究的两种主要技术手段.现综述近年来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及数据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代谢组学在糖尿病研究领域的应用,并对当前代谢组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0.
2型糖尿病伴血脂异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海玲  荣海钦 《医学综述》2009,15(23):3626-3629
2型糖尿病患者常存在高脂血症,大约有50%合并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病死率也较高,高脂血症可以先于高血糖出现,但更多则是伴随糖代谢紊乱而作为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本文回顾了糖尿病伴血脂异常的可能机制及药物干预方法,多项研究均证明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积极调脂治疗能显著减少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