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38篇
预防医学   110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45篇
  1篇
中国医学   5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青光眼治疗中甘露醇所致低颅内压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甘露醇在眼科治疗中使用较频繁 ,也是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尤其对青光眼病人 ,但如使用不当可招致低颅内压反应 ,现将我科遇到的 9例报道如下。本组共 9例 ,男性 3例 ,女性 6例 ,年龄 2 9岁~ 67岁 ,平均 5 4 7岁 ,其中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5例 ,外伤性继发青光眼 4例。治疗中甘露醇使用方法为 2 0 %溶液按 3~ 5ml/kg快速静滴 ,每日 1次 8例 ,每日 2次 1例。9例病人均有原发同侧头痛和眼部胀痛 ,使用甘露醇后患眼胀痛明显减轻 ,同侧头痛曾一度好转或缓解。 6例在使用甘露醇 3~ 5天 ,3例 6~ 7天后出现枕部或额顶部坠胀痛 7例 ,压榨样疼…  相似文献   
22.
目的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上,研究七叶皂甙钠对再灌注后视网膜组织内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七叶皂甙钠处理组,每组30只.通过结扎大鼠左颈总动脉1 h,然后再灌注.异搏定组腹腔注射七叶皂甙钠1.5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kg,分别检测1、6、12、24、48、72 h各时段大鼠视网膜内的Caspase-3的光密度变化及视网膜平均凋亡发生率,每时段大鼠各5只.结果再灌注后视网膜内Caspase-3的表达位于光感受器细胞层.再灌注后1、6、12、24、48、72 h,在生理盐水组,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层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067±0.004、0.923±0.045、1.962±0.377、3.793±0.860、2.039±0.427、1.332±0.109,而在七叶皂甙钠组分别为0.039±0.001、0.801±0.036、1.136±0.173、2.180±0.621、1.584±0.201、0.869±0.024.七叶皂甙钠对Caspase-3的平均抑制率为32.8%.视网膜细胞凋亡主要出现在神经节细胞层及内核层,偶尔出现在外核层.细胞凋亡平均发生率在对照组分别为1.8±0.1、7.1±0.2、18.2±1.4、34.7±2.1、22.6±0.9、16.3±0.4,而在七叶皂甙钠组分别为1.7±0.2、4.2±0.6、11.9±1.1、17.8±0.9、13.5±0.7、6.8±0.4,七叶皂甙钠对细胞凋亡的保护率平均为38.1%.结论七叶皂甙钠可以下调再灌注后视网膜内Caspase-3的水平,从而抑制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phagitis,RE)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RE患者共6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新液进行治疗,研究组给予康复新液联合多潘立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化指标和炎症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生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所有生化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变化(P0.05);两组患者的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在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P0.05),其中研究组IL-1、IL-6、IL-10水平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IL-8水平在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多潘立酮对RE患者不仅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且能有效调节患者体内各项发病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24.
25.
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蕴含了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血管调节的重要信息,BPV已被作为有别于血压的一项独立地反映心血管活动的指标,可较全面地了解血压水平、血压昼夜节律状态、血压变化规律与靶器官损害关系,并评估其预后.现就血压变异性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6.
本文报告38例单纯性胸腺瘤和21例伴发重症肌无力病人,指出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经皮穿刺有助于细胞学检查,确诊依据术后病理。主要根据术中所见肿瘤是否包膜完整、有无侵袭生长及镜下细胞间变与否来区分良、恶性。胸腺瘤有潜在恶性倾向,术后应辅以放疗或化疗。对伴发重症肌无力者,术前准备、麻醉选择、手术操作和术后处理更应审慎。对出现重症肌无力危象者,应及早行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27.
【病例】男,79岁。因左下胸疼痛2个月入院。平素身体健康,有60年吸烟史。患者2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胸部阵发性烧灼样疼痛,无发热、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查体:一般状况好,浅表淋巴结不大,左下肺叩诊呈浊音,呼吸音减弱,心脏及腹部检查未见异常。查血白细胞4.0×109/L,中性粒细胞0.68,淋巴细胞0.26;红细胞沉降率55 mm/h。行胸部X线平片及CT扫描示左侧胸腔少量积液伴胸膜粘连、肥厚,双肺未见肿块,纵隔内未见明显增大淋巴结。结核菌素试验(2+)。行胸腔穿刺抽出深黄色微浑浊液体,实验室检查提示为渗出液,3次行胸腔积液及胸膜…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不同动态血压参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可疑冠心病患者21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非冠状动脉病变组(43例)和冠状动脉病变组(169例),冠状动脉病变组患者根据病变范围再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56例)、双支血管病变组(38例)与3支血管病变组(75例),分析比较各组动态血压参数。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脉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脉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脉压、最高收缩压、最低收缩压均明显高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P〈0.05),且随着狭窄支数增加而逐渐增高,以3支血管病变组明显(P〈0.05);冠状动脉病变组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24h平均舒张压、最高舒张压均明显低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P〈0.05),且随狭窄支数增加有逐渐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杓型血压模式比较,非杓型、反杓型、超杓型血压模式患者双支和3支血管病变发生率率明显增高(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夜间平均收缩压对冠心病有独立的预测价值(P〈0.05)。结论夜间平均脉压、最高收缩压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夜间平均收缩压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最佳参数;血压模式的改变是造成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9.
30.
肥厚型心肌病(HCM)的早期诊断,对于心源性猝死的早期风险分级、家族遗传病的筛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单导联心电(ECG)信号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的HCM自动检测方法。首先定位单导联ECG信号的R波峰值位置,再以心拍为单位对ECG信号进行分段和重采样,然后搭建CNN模型自动提取ECG信号中的深层特征并进行自动分类和HCM检测。本文实验数据来源于PhysioNet提供的三个公开数据库中提取的108条ECG记录,所建立的HCM心电数据库由14 459个心拍构成,每个心拍包含128个采样点。实验结果显示,优化后的CNN模型能够有效地对HCM进行自动检测,其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98%、98.03%和95.79%。本文通过将深度学习方法引入HCM单导联心电分析中,对于克服常规多导联心电检测方法的技术限制和协助临床医生进行快速、便捷的大范围HCM初筛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