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肿瘤学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先天性膀胱阴道、会阴尿瘘比较少见,易误认为输尿管异位开口。本文报告2例。例1 女,17岁。自幼流尿,但能自行排尿。1986年3月在当地医院发现从阴道流尿,宫颈在侧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57岁,农民。因左膝部包块两年。于1986年5月20日入院。两年前偶然发现左膝内上方有一个桃核大小之包块,无疼痛不适。两年来包块明显增大,且有轻微疼痛,在劳动和步行后疼痛加重。曾认为是“化脓性关节炎”,肌注青霉素和链霉素后症状无减轻。过去无外伤史。 体检:左膝内上方呈半圆形隆起,皮肤色泽正常。包块直径约8cm,表面光滑,轻触痛,有囊性感。包块内可触到一个质地坚硬的滑动物。由包块中央穿刺,抽出黄色粘稠样液体,细菌培养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22例颈淋巴结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提高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995.2001年22例颈部淋巴结结核病人,有3个以上淋巴结受累,均经病理诊断证实,术前1周开始抗痨治疗。手术范围:前至颈白线,后至斜方肌前缘,上至颌下,下至锁骨。对颈内静脉、胸锁乳突肌等重要的血管、神经、肌肉作骨骼化处理,创面放置1.2g链霉素粉,常规放引流物,术后继续抗痨治疗半年。结果22例均工期愈合,随访1—3年,除1例未按计划抗痨而在半年后复发,其余病人均临床治愈。结论区域清扫、创面加用链霉素、术后按计划抗痨是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Paget氏病又称湿疹样癌,于1974年由Paget首次报告而命名。本病多发生于女性乳房,也可发生于身体的其它部位,特别是大汗腺分布的区域和腋窝、肛周、会阴等处。这些部位发生的Paget氏病称为乳腺外Paget氏病。约占本病的1/3,其中半数发生于男性外生殖器。现将我院收治6例报告如下,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选择性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的效果。方法 对 6例低位直肠癌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 ,术后常规化疗。对切缘残留癌者 ,予以放射治疗。结果  6例中 1例局部复发 ,占 16 .6 % ;生存 4例 ,生存时间分别为 10 4、93、6 1、17个月。结论 局部切除术治疗早期低位直肠癌选择合适病例 ,与传统的根治术有着共同的效果 ,并且对病人损伤少 ,痛苦小 ,保证了正常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6.
完全非肠道营养(total parenteralnutrition,TPN),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药液组成要求高,在基层医院很难普及。我院根据药物来源易得,组成代TPN的简易疗法(下简称SVHN)。自1984年至今治疗27例重危病人,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电化学治疗晚期梗阻性食管癌的疗效.方法:应用电化学治疗晚期梗阻性食管癌33例共41次.年龄46~80岁,平均60.5岁.病变长度3~12cm.临床分期:Ⅲ期29例,Ⅳ期4例.吞咽困难度:Ⅲ度3例,Ⅳ度30例.治疗电量400~1500C,平均826C.结果:总有效率91%.维持时间26~162d,平均63d,中位时间91d.结论:已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在以梗阻症状为主者均可采用本疗法.  相似文献   
18.
电化学治疗晚期梗阻性食管癌33例,共41次,其中男23例,女10例,年龄46-80岁,平均60.5岁。病变部位:颈段1例,胸上段2例,中段13例,下段14例,贲门3例,食管胃吻合口狭窄3例。病变长度:最长12cm,最短3cm,平均7.5cm。临床分期:Ⅲ期29例,Ⅳ期4例。吞咽困难度:Ⅲ度3例,Ⅳ度30例。治疗电量400-1500库仑,平均826库仑。治疗后按钡剂通过食管癌梗阻部位的直径评定,总有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15岁,于1989年7月28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肝左内叶肝顶部包虫内囊摘除术。术后第四天始,持续发热,体温在37~38℃之间,无寒战。白细胞计数14×10~9/L,中性0.74。8月13日复查B超提示肝包虫残腔积液,细针穿刺明确残腔胆汁漏后经皮导管针穿刺,置入残腔输血胶管引流胆汁,每日平均120ml。胆汁细菌培养为大肠杆  相似文献   
20.
为认识肠系膜血管闭塞导致急腹症的严重性,对6例病人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术中发现肠坏死5例,肠系膜血管痉挛性缺血1例,行坏死肠段切除,术后常规给予抗凝,解痉治疗。5例肠坏死予肠切除后复发1例,再次行肠切除后死亡。另1例中确定肠系膜血管痉挛性缺血,经抗凝,解痉治愈。治愈的5例随访6-55个月,无复发。对本病早期诊断,彻底切除坏死肠管,术后抗凝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