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2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98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26篇
预防医学   49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126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1.
邹丽明  杨波 《四川精神卫生》2009,22(3):159-159,165
长途旅行者突发旅途性精神病的现象时有发生,国内外已有诸多报道。该病患者常有严重的暴力倾向,给自身或周围旅客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也给列车的安全运营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本文就166例旅途精神病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12.
摘要:目的 分析1995-201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及宿主动物监测结果,探索控制HFRS的有效途径。方法 收集赣榆区1995-2014年HFRS人间疫情和宿主动物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1995-2014年共发生HFRS 1 065例,死亡11例,年平均发病率5.14/10万,病死率1.03%,疫情呈下降趋势,目前保持低发;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呈现春季发病高峰(春峰)和秋冬季发病高峰(秋冬峰),春峰有下降趋势,而秋冬峰则呈上升趋势;该区18个镇均有发病,HFRS疫情呈丘陵>平原>沿海的地区发病特点;发病年龄集中在30~50岁年龄组,占70.42%;男女性别比2.18∶1;病例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88.37%,其次学生占5.63%。临床诊断病例与血清抗体检测符合率为59.59%;2000-2009年健康人群免疫水平高于1995-1999年。1995年以来宿主动物监测显示,该区仍为家鼠、野鼠混合型疫区,年平均混合带毒指数与发病率呈正相关。结论 该区应有组织地开展防鼠、灭鼠,定期开展健康人群免疫水平监测,适时对农民等重点人群实施HFRS疫苗应急接种。  相似文献   
713.
摘要:目的 分析玉溪市红塔区农药中毒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2010-2014年玉溪市红塔区农药中毒网络直报的118例病例,按农药中毒的时间、人群、地区分布特征以及农药品种类别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农药中毒年度发病趋势呈波动变化,农药中毒发病全年均有报告,10-12月报告发病数相对较少,非生产性中毒无明显季节高峰,生产性中毒4-9月夏秋季节报告数占全年的69.23%。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占88.98 %。农药中毒病例中女性占53.39%。中毒病例年龄中位数为36(2~78)岁,其中生产性中毒病例年龄中位数为47(18~74)岁,非生产性中毒病例年龄中位数为35(2~78)岁。中毒的高发地区为北城街道。杀虫剂引起的农药中毒占85.59%,是引起中毒的主要农药类别。结论 农药中毒以非生产性中毒为主,应加强农药(特别是杀虫剂)的管理,向广大群众普及农药中毒预防知识,加强心理疏导,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和女性这些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714.
摘要:目的 分析青海省肉毒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肉毒中毒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学方法,对2005-2014年青海省肉毒中毒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4年青海省共报告12起肉毒中毒事件,中毒60人,死亡21人,罹患率为56.6%,病死率为35.0%。肉毒中毒主要发生在第二、三季度,中毒人群主要是藏区牧民,临床特征出现较多的症状是视物模糊、全身乏力、头痛,主要集中发生在青海省的玉树藏族自治州。结论 青海省肉毒中毒多因食用贮存的牛羊肉或风干肉后中毒,需要进一步加强牧区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教育,发生肉毒中毒后早期足量使用肉毒抗毒素是救治生命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715.
摘要:目的 探讨提高国境中小口岸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措施。方法 以佛山口岸为例,从传染病防控工作现状、传染病检出情况和当前工作的存在问题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佛山口岸有多种防控措施,但仍然存在旅客信息难获取、体温监测结果存在误差、医学人员不足、快速检查不易开展等中小口岸普遍存在的问题。结论 结合口岸实际,提出快速应对、可操作性强的防控措施的建议,实现国境口岸对传染病防控的快速反应,提高应变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716.
目的 了解银川市城乡居民狂犬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广泛开展狂犬病防治工作及相关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在全市6个县区(市)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有效调查1200名居民。 结果 银川市居民犬类饲养率达45.17%;27.06%的犬类饲养方式为散养和与人共居;定期给犬类接种动物狂犬病疫苗率为35.06%,城乡犬只免疫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55,P<0.01)。 结论 我市居民犬只饲养率高,但免疫率极低,居民狂犬病防治意识淡薄,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犬只管理及狂犬病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17.
应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研究腹主动脉瘤直型覆膜支架在径向压握、自膨胀释放及植入后平衡状态3种工况下的稳定性及各项生物力学指标。建立覆膜支架、压握工具以及目标血管的有限元模型。对圆柱状压握工具沿R轴负方向施加大小为6.50 mm的位移载荷,压握覆膜支架至外径为7.00 mm;将压握工具恢复到原始尺寸,建立血管/覆膜支架接触关系;支架完全释放后平衡状态下,对其内表面均匀施加50~150 mmHg动脉压。分析支架部分在压握与平衡状态下的最大主应变(MPS)峰值及分析后形态、释放状态下变形血管以及覆膜的等效应力峰值(VMS)。在径向压握过程中,金属支架最大压握主应变峰值为5.73%;在自膨胀释放过程中,造成血管壁应力集中的峰值为0.371 MPa,覆膜应力峰值为0.388 MPa;在植入后平衡状态下,支架平均应变为0.0859%,振荡应变为0.0486%,覆膜应力峰值为2.09 MPa,安全因子为8.23。支架部分在各工况下应变处于镍钛合金屈服强度之内,在圆角弯折处应变最为集中;覆膜部分在各工况下应力值也满足e PTFE膜材料的屈服强度。该研究结果可以为覆膜支架的结构优化设计以及覆膜材料选择提供一种分析方法, 可以提高覆膜支架的生物力学性能,并给工程设计和临床操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18.
从可穿戴技术的发展现状出发,讨论可穿戴技术的内涵与外延,回顾可穿戴技术发展的技术渊源与发展历史;从通信技术、芯片技术、传感器、柔性原件等几个方面,阐述可穿戴设备的关键技术;分析可穿戴设备的交互模式,介绍可穿戴设备中常用的操作系统;综述可穿戴设备的常见应用场景,指出可穿戴技术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可穿戴技术研究和应用中各个方面的系统论述,为可穿戴技术的研究提供一个基础框架。  相似文献   
719.
目的 探讨在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缺血坏死大鼠模型中,干细胞标记物阳性细胞参与坏死区自发性再生。 方法 按4mg/kg剂量连续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7d,制备大鼠缺血坏死动物模型。通过形态学、免疫荧光和EdU示踪等技术,研究心肌缺血坏死区形态变化、干细胞和心肌细胞标记物表达和增殖细胞的特征。结果 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缺血坏死区限制在近心内膜的心肌组织,早期坏死区存在呈强嗜酸性圆/椭圆或细棒形细胞,超微结构显示细棒形细胞具幼稚心肌细胞特征;免疫荧光技术显示坏死区呈c-kit+/gata+细胞、CD34+/gata+细胞、 CD34+/factor Ⅷ+细胞;EdU标记显示新增殖的细胞呈cTnI阳性。结论 C-kit、nanog和 CD34阳性干细胞参与坏死区的修复,坏死区产生了幼稚的心肌细胞,CD34+干细胞参与坏死区微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720.
髋臼骨折不同台阶状移位及程度对髋关节接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模拟累及关节面负重区的髋臼骨折,分别对不同方向旋转所形成的台阶状移位进行生物力学研究,以了解应力分布及接触面积等的改变情况。方法 分别测量10个完整髋臼 (I组)、解剖复位(K组)、不同台阶移位(A组:1mm;B组:2mm;C组:3mm;D组:4mm;a组:-1mm;b组:-2mm;c组:-3mm;d组:-4mm)时髋臼与股骨头之间的接触特性。所获数据经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分析比较差异。 结果 完整髋臼负重时接触面积总面积为(7.59±4.42)cm2;K组髋臼以及A组移位髋臼保持了髋臼的解剖形态,未引起髋臼接触面积显著变化。其余类型移位均造成髋臼骨折总接触面积减小(P<0.05)。负重区的接触面积在完整髋臼时为(3.72±0.04)cm2,骨折后也使之减小。解剖复位组负重区接触面积为(3.64±0.87)cm2(与完整髋臼负重区面积相比 P>0.05),当内旋使台阶移位达到3mm或更大,外旋移位台阶移位到3mm或更大时,负重区接触面积显著减小。 结论 髋臼骨折产生的台阶状移位改变了正常髋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使髋关节的接触面积发生了重新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