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6篇 |
免费 | 269篇 |
国内免费 | 29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81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34篇 |
内科学 | 33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198篇 |
外科学 | 5篇 |
综合类 | 226篇 |
预防医学 | 49篇 |
眼科学 | 20篇 |
药学 | 126篇 |
中国医学 | 18篇 |
肿瘤学 | 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46篇 |
2015年 | 70篇 |
2014年 | 125篇 |
2013年 | 37篇 |
2012年 | 47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56篇 |
2009年 | 34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33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84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47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摘要】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BS)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经流行病学、影像学、实验室及病理检查确诊的70例BS患者的相关资料,并分析其CT和MRI表现。结果:70例BS患者共累及172个椎体,其中累及腰椎123个(71.51%),尤以下腰椎受累为著,骶椎18个(10.47%),胸椎17个(9.88%),颈椎14个(8.14%);累及相邻2个椎体46例(65.71%),相邻3个及以上椎体21例(30%,最多累及连续5个椎体),“跳跃征”3例(4.29%)。影像表现:虫蚀状骨质破坏伴骨质增生硬化最常见(96/172,占55.81%);大片状骨质破坏较虫蚀状骨质破坏更容易发生死骨(86.36% vs 13.64%)、椎体压缩(85.71% vs 14.29%)及后凸畸形(100% vs 0%)。椎间隙多正常(25/70,35.71%)或轻度狭窄(25/70,35.71%),可伴有“周围真空现象”(11/70,15.71%),终板破坏呈“类许莫氏结节”(32/70,45.71%);局限性椎旁脓肿和硬膜外脓肿分别占85.42%(41/48)和88.10%(37/42),仅6例脓肿内可见钙化;累及背部竖脊肌3例,累及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马尾及终丝均为1例。结论:BS好发于下腰椎,影像上多表现为相邻椎体虫蚀状骨质破坏伴骨质增生硬化,椎间隙多正常或轻度狭窄,椎旁脓肿与硬膜外脓肿均较局限;BS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可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探讨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管理系统(LI-RADS)CT分级诊断标准对肝细胞癌(HC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肝癌高危患者肝脏病变患者的上腹部CT资料,并根据LI-RADS分类标准对病变进行分析评估,并与临床客观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58例患者的 CT 图像共发现179个肝内病灶,其中 LI-RADS 1~5类病灶共167个:1类和2类48个,临床客观诊断结果均为良性(阴性预测值为100%);3类4个;4类6个,其中2个病灶的术后病理结果为 HCC(阳性预测值为33.3%);5类109个,其中103例为 HCC(阳性预测值为94.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9(P<0.001)。若将LI-RADS 1~2类病灶归为阴性,3~5类病灶归为阳性,LI-RADS对诊断肝癌的总符合率为91.6%(153/167),检出 HCC 的敏感度为100%(105/105),特异度为77.4%(48/62),阳性预测值为88.2%(105/119),阴性预测值为100%(48/48)。若将LI-RADS 3类病灶排除,1~2类病灶归为阴性,4~5类病灶归为阳性,LI-RADS对肝内已检出病灶的诊断符合率为93.9%(153/163),检出 HCC 的敏感度为100%(105/105),特异度为82.8%(48/58),阳性预测值为91.3%(105/115),阴性预测值为100%(48/48)。结论:LI-RADS分类标准对 HCC 的CT诊断具有很好的诊断效果,有利于提高CT诊断报告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定量和定性比较甲状腺小视野扩散加权成像(r-FOV DWI)和常规全视野扩散加权成像(f-FOV DWI)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7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在术前行甲状腺常规MRI序列及f-FOV和r-FOV DWI检查.由两位阅片者采用双盲法对两组DWI的图像质量和病变显示情况进行主观评分,测量甲状腺结节及正常组织的ADC值及图像变形率,并对比两种DWI序列定性、定量评估参数间的差异.结果:两位评阅者间主观评分的一致性良好(P均>0.05);r-FOV DWI的图像质量及病变显示情况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f-FOV DWI(P<0.001),且图像变形率明显小于后者(P<0.001).r-FOV DWI测得的甲状腺结节的ADC值低于f-FOV DWI(P<0.001),但两者在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能相当(Z=0.253,P=0.802).结论:甲状腺r-FOV DWI可以有效减少图像的变形、伪影及模糊度以获得较常规f-FOV DWI更高的图像质量和更佳的病变显示效果,为甲状腺微小病变的检出和诊断以及甲状腺DWI检查的标准化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6.
目的:运用能谱CT研究显示前列腺病灶的最佳单能量值及其图像质量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前列腺外周带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共发现38个病灶,包括前列腺癌20个、前列腺增生18个.患者均行三期动态增强(动脉期、静脉期及实质期)CT能谱成像,在140 kVp混合能量图像和40~140 KeV各组单能量图像上测量和计算病灶的对比噪声比(CNR),记录每个病灶CNR最高的图像所对应的KeV值,每个病灶测量3次(选取3个不同层面),计算其均值.对不同期相的140 kVp图像和50 keV图像进行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5级评分法)和客观评价(CNR),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病灶的最佳单能量值为(50.7±1.53) keV.不同期相50 keV图像的主观评分分别为3.88±0.64、3.88±0.64和3.63±0.74,140 kVp图像的相应评分分别为2.63±0.52、2.88±0.64和2.50±0.54.病灶在不同期相50 keV图像上的CNR(32.42±5.06、36.02±5.80和34.97±4.14)均高于140 kVp图像(13.45±3.53、20.86±4.34和21.14±3.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检查显示前列腺病灶的最佳单能量值为50 keV,其图像质量明显优于普通混合能量图像,有利于前列腺外周带病灶的检出. 相似文献
37.
【摘要】目的:探讨常规目测方法与断层采集方法确定平衡法核素心室显像左、右心室分开的角度差异及对左室功能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进行平衡法门控心室显像的患者35例,分别以常规目测和断层采集方法确定左右心室分开的角度,并进行两次显像,对两种方法的角度以及处理所得左室主要功能参数(左室射血分数、高峰射血率、高峰充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断层采集确定的角度为标准,与常规角度对比平均的角度差为8°,最大的偏差值达17°,由此所得的左室功能参数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右心室角度分隔是否准确对左室功能参数测量具有明显的影响,断层方法确定角度简便、实用、客观、准确,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 CT 增强扫描对卵巢黄体囊肿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诊断为卵巢黄体囊肿破裂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所有患者均行双期增强 CT 扫描。结果:17例卵巢黄体囊肿的长径约4.3~7.3 cm,平均5.1 cm。CT 增强扫描能清楚地显示破裂的黄体囊肿,可见破口及囊肿周围的凝血块和血液,盆腔和腹腔内可见大量积液,10例可见对比剂外溢。CT 所见与手术中所见完全一致。结论:CT 增强扫描对卵巢黄体囊肿破裂出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9.
目的:总结分析伴有乳头溢液乳腺癌以及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乳腺导管造影X线表现,评价两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3例乳腺癌和36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影像资料。结果:乳腺癌导管造影主要表现为分支导管内不规则的充盈缺损伴导管壁破坏、导管阻塞中断、“潭湖征”等较为典型的征象;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导管造影主要表现为大导管内光整的充盈缺损,导管壁多无破坏,并伴有导管扩张以及导管扭曲。乳腺瘤与乳头状瘤在充盈缺损、导管壁破坏、导管完全中断、导管扩张以及“潭湖征”等x线征象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导管造影诊断伴有乳头溢液乳腺癌和乳头状瘤的符合率分别为78.3%和80.1%。结论:不规则的充盈缺损伴导管壁破坏、导管阻塞中断、“潭湖征”等征象及发生部位上乳腺癌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两者各有特点,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点。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