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2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由于专业地位和培养渠道的限制,我国儿科影像人才培养严重不足,儿科影像医生集中于儿童专科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儿科影像知识和人才奇缺,不利于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大型远程医疗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在线医疗成为医疗会诊和教学的主流平台,为儿科影像远程教学提供了良机,有望成为培养儿科影像人才的利器。对文献、手机应用市场软件和成本效益的分析显示,目前大型远程医疗建设周期长、建设和维护成本高,且易受地域和环境制约,用于县级以下医院的远程教学尚待时日;利用手机终端和移动互联网则十分便利,是当下实现儿科影像学远程教学的极佳选择,有望破解儿科影像人才培养和技能传播的难题。  相似文献   
62.
<正>非技术能力(non-technical skill,NTS)指人际沟通、协调、领导、情景意识、决策等方面的技能,是与专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技能(technical skills,TS)相对应的概念[1]。随着医学的发展,研究发现许多医疗差错形成的原因大部分不是基于医护人员的技术能力,而是由于非技术能力缺陷所造成。因此,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者开始重视非技术能力的培训。急诊创伤救治需  相似文献   
63.
目的 了解济宁市0 ~55岁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及母婴传递的状况,以便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整个人群的免疫力,降低麻疹发病率.方法 采集760名0 ~55岁健康者血样,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 济宁市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73.6%,保护率为64.6%,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1∶780.新生儿出生后抗体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低,到6~7月龄时抗体几何平均滴度(1∶93)、抗体阳性率(15.0%)、保护率(2.5%),均达到最低水平;人群中另一低峰期出现在20岁以上的人群;各年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保护率、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阳性率=215.99,P<0.001;X2保护率=218.72,P<0.001;F=46.58,P<0.001),但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阳性率=0.17,P=0.681;X2保护率=2.11,P=0.146;t=0.17,P=0.869);母婴之间麻疹抗体含量呈正相关性(r=0.685,P<0.001),抗体阳性率有关联(r=0.382,P<0.001).结论 相关部门应针对不同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做好强化接种工作,建立成人免疫接种程序,尤其注重母婴传递途径,提高整个人群的抗体水平,降低麻疹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4.
肿瘤血管生成与肾细胞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指肿瘤形成的血管网芽生出新的血管,是肿瘤生长、增殖、进展和转移的必要条件。这种新生血管生成和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目前认为,血管生成不仅是肿瘤预后指标,而且是肿瘤治疗的靶标。本文就目前国际上对肿瘤血管生成机理、常用的研究手段、抗血管生成药物开发及在肾癌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5.
目的:运用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理念,优化复方蜘蛛香醇提工艺。方法:以复方蜘蛛香为模型药,木香烃内酯(costunolide,CL)、去氢木香内酯(dehydrocostus lactone,DCL)、橙皮苷(hesperidin,HSP)和出膏率为关键质量属性(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s,CQAs),采用危害及可操作性分析法对复方蜘蛛香醇提工艺进行风险评估,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确定各因素的高低水平,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出关键工艺参数(critical process parameters,CPPs),采用Box-Behnken优化醇提工艺,建立多个指标重叠的设计空间,选取较优操作空间进行工艺验证。结果:筛选的关键工艺参数为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和提取次数,为方便实验操作,最终选择的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0,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次数2次,在该工艺条件下,复方蜘蛛香提取液能够达到木香烃内酯≥18.0 mg·g-1,去氢木香内酯≥15.0 mg·g-1,橙皮苷≥2.5 mg·g-1,出膏率≥30.0%。结论:通过QbD理念开发的复方蜘蛛香醇提工艺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为其制剂的工艺开发及质量控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6.
67.
目的评价肠系膜血管旋涡征在腹部多层螺旋CT图像中的显示率及形态学特点,明确其作为肠扭转的特异性征象的诊断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26例行全腹部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病例图像。以肠系膜血管伴或不伴肠管绕轴旋转角度至少大于90°作为漩涡征的判断标准,由2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对是否存在肠系膜血管漩涡征、漩涡征形态特点(位置、旋转方向、旋转角度、旋转段血管起止点间直线距离、旋转半径)及伴随征象进行评估,并比较肠扭转及非肠扭转病例组中漩涡征各项特征的差异性。结果在626例病例中,CT发现72例肠系膜血管漩涡征,其中64例出现在非肠扭转病例组(显示率约10.4%),8例出现在肠扭转病例组(显示率约88.9%)。所有8例肠扭转病例的肠系膜血管漩涡征均伴有肠管漩涡征,6例伴肠系膜上动脉狭窄。非肠扭转病例漩涡征中仅2例伴肠管漩涡征,无1例肠系膜上动脉狭窄。肠系膜血管漩涡征在肠扭转及非肠扭转病例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旋转角度及旋转段血管起止点间直线距离存在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42,P=0.036)。结论肠系膜血管漩涡征的形态学特征及三维重建图像分析有助于鉴别肠扭转与伴有漩涡征的非肠扭转病例。  相似文献   
68.
颅内交通动脉瘤的发生与Willis环变异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根据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volume computed tomography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VCTDSA)的表现,探讨前交通动脉瘤(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ACoAA)和后交通动脉瘤(posterior communi-carlng artery aneurysm,PCoAA)的发生与Willis环变异的关系.方法 分析204例脑血管VCTDSA资料,比较ACoAA、PcoAA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动脉瘤瘤体长径与载瘤动脉的成角情况;探讨ACoAA、PCoAA与Willis环分型的关系.结果 本组24例ACoAA、63例PCoAA及117例非动脉瘤患者平均年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CoAA以男性居多,PcoAA以女性居多(P<0.05);ACoAA、PCoAA瘤体长径与载瘤动脉的成角2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CoAA组存在Willis环变异的差异(P<0.05),而PCoAA组无明显Willis环变异的差异(P>0.05).结论 ACoAA的形成与Willis环变异有关,PCoAA的形成与Willis环变异的关系尚不明了.  相似文献   
69.
男性病人,2 8岁。因胸闷、气促5 + 月,加重1月入院,既往史无特殊,家族中3人死于肺癌,入院体查:T :3 6 5℃,P 110次/min ,R 3 5次/min ,BP 13 0 /60mmHg ,Sa 89%,神清,精神差,大汗淋漓,口唇发绀,三凹症明显,双肺呼吸音粗,满肺闻及吸气性哮鸣音,双下肺细湿罗音,喉部闻及较多痰鸣音。心腹(-)。实验室检查:BR“WBC 12 4×10 9/L ,N 82 3 %,Hb 173g/L”,电解质示轻度低钠,血气分析为Ⅱ型呼衰,呼吸性酸中毒,胸片示“双下肺局限性肺气肿”。入院诊断考虑:重症哮喘。予大剂量甲强龙抗炎,氨茶碱解痉,喘乐宁、辅舒酮吸入、抗感染、补液并气管…  相似文献   
70.
海洋红藻松节藻Rhodomela confervoides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采自青岛海滨的海洋红藻松节藻Rhodomela confervoides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各种色谱柱层析和IR、MS、^1H—NMR、^13C—NMR、DEPT等波谱解析技术。结果:从松节藻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其结构经过鉴定分别为:2,2′,3,3′四溴—4,4′,5,5′四羟基双苯基甲烷(I)、2,2′,3—三溴—3′,4,4′,5—四羟基—6′甲氧甲基双苯基甲烷(Ⅱ),2,3—二溴—4,5—羟基苯甲醇(Ⅲ)、2,3—二溴—4,5—二羟基—苯甲醛(Ⅳ)、2,3—二溴—4,5—二羟基苯甲基乙基醚(Ⅴ)。其中化合物Ⅱ对KB和Bel7402肿瘤细胞有选择性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