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研究大鼠内皮素(ET)、血清TNF-α等指标对急性中毒性胃黏膜损伤的监测作用,同时检测胃黏膜局部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强度。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急性中毒对照组、常规剂量奥美拉唑治疗组和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组。测定血清ET、TNF-α及胆碱酯酶活力,计算溃疡指数(UI),进行胃黏膜HE染色及COX-2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观察胃黏膜病理改变以及COX-2的表达强度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大鼠血清中ET及TNF-α含量与中毒性胃黏膜损伤程度存在显著相关;大鼠胃黏膜COX-2表达强度与胃黏膜损伤相关不明显。结论:ET、TNF-α可以成为急性中毒性胃黏膜损伤时血液早期检测指标,而且可作为中毒性胃黏膜损伤临床治疗效果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42.
范晓  徐杨 《中南药学》2006,4(6):460-463
自从Robert发现非抗分泌剂量的前列腺素的细胞保护作用以来,众多科研人员对前列腺素保护胃黏膜的机制以及应用于防治溃疡病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如“NSAID胃病”,即单次大剂量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可能严重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破坏细胞保护作用,造成严重的胃黏膜损伤、出血和溃疡,反之少量多次的应用则可以避免。同时在研究胃保护作用过程中发现了前列腺素以外的具有细胞保护作用的生理因子和作用途径,如生长因子、胆囊收缩素(CCK)、胃泌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胃泌素释放肽(GRP)、一氧化氮等相继被发现。本文拟就胃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及其促进溃疡病及其他胃肠病变的防治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臭辣树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的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臭辣树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包括6个生物碱:2methyl6hydroxy1,2,3,4tetrahydroβcarboline(1),N,Ndimethyltryptamine(2),Npcoumaroyltyramine(3),dictamnine(4),robustine(5),haplophine(6);3个柠檬苦素类化合物:limonin(7),rutaevine(8),和evodol(9);2个黄酮类化合物:quercetin(10)和( )dihydroquercetin(11);以及βsitosterol(12)和daucosterol(13)。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4.
近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国内医院的数字化建设进程也步入快速通道.影像设备、实验室检验仪等各种医疗终端设备联入网络,并以通用格式进行传输,使单位之间、部门之间、个人之间的信息资源实时共享,加强医疗信息的综合利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在此时代背景下,利用医院海量数据,搭建开放式临床教学资源网络平台,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借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缩短培训周期,提高临床医生的专业素养,也成为当今临床医学教育实践“互联网+”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1].  相似文献   
45.
VCTDSA及MR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Volume computed tomography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VCTDSA)及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Three dimensional time-0f-m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 TOF MR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比较.方法:分析34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和(或)手术确诊为动脉瘤的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比较VCTDSA与3D TOF MRA三维容积重建Three dimensional volume rendering,3D VR)的图像质量、检出动脉瘤的大小、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本组34例41个动脉瘤,VCTDSA检出动脉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O%和85.7%;3D TOF MRA检出动脉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0%和66.6%;VCTDSA与3D TOF MRA检出动脉瘤的大小无显著性差异;VCTDSA的图像质量较高.结论:VCTDSA是一种快速、可靠的检查方法,可作为检出动脉瘤的首选方法;对于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e angiography,CTA)禁忌的患者,可考虑将3D TOF MRA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46.
原海燕  万方  范晓  向旭东 《中南药学》2014,(11):1167-1168
2013年11月24日本院急诊病房收治2例食用野蘑菇中毒的老年夫妇,妻子食用毒蘑菇后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害,丈夫主要表现为肾功能损害,现将救治过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7.
目的:制备余甘子软膏并考察冰片对余甘子软膏经皮渗透的影响。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耐寒试验、耐热试验、离心试验及感官评价为指标优选余甘子软膏的制备工艺,并进行皮肤刺激性考察;采用Franz扩散池法,以没食子酸、柯里拉京的体外透皮为指标,通过HPLC考察不同含量冰片对余甘子软膏的促渗作用;并对余甘子软膏经皮渗透及体外释放规律进行探究。结果:余甘子软膏的最佳处方为石蜡油0.5 g,凡士林1 g,羊毛脂5 g,硬脂酸3 g,纯净水1 g,丙三醇1 g,余甘子浸膏4 g;5%的冰片对余甘子软膏中没食子酸和柯里拉京的促渗效果最佳,24 h时的经皮累计渗透量分别为1.163 6,0.073 8 mg·cm-2,经皮吸收速率为0.046 3,0.003 1 mg·cm-2·h-1,增渗倍数为1.738 0,1.822 5;24 h时余甘子软膏中没食子酸和柯里拉京的累计释放率分别为58.91%,45.47%;含5%冰片的余甘子软膏中没食子酸和柯里拉京的经皮渗透均符合一级方程,体外释放分别符合Higuchi方程、Hixson-Crowell方程;单次给药1,24 h后均无明显皮肤刺激性。结论:制得的余甘子软膏具有良好的性状及体外经皮渗透、体外释放性能,无明显皮肤刺激性。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分析1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的CT表现,探讨和进一步加深对其认识.方法 收集16例临床急诊CT平扫确诊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和复习其CT表现并经影像学和临床追踪证实临床最终诊疗结果.结果 本1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中,8例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为颅内动静脉畸形,7例为高血压动脉硬化性破裂出血.结论 螺旋CT平扫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实时准确和重要的诊断价值及对病因评估的有效性和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导致的应激性胃黏膜损伤改变及其血液中ET 、TNF-α的浓度变化及二者的关系。方法通过建立急性甲胺磷中毒及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采用胃黏膜溃疡指数评定是否发生胃黏膜损伤,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应激性胃黏膜损伤时血液中ET、TNF-α的变化。结果(1)成功建立大鼠急性甲胺磷中毒及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2)急性甲胺磷中毒及急性心肌梗死两种应激状态下胃黏膜发生了损伤。(3)不同病因所致应激性胃黏膜损伤时血液中ET、TNF-α浓度增加。结论(1)临床危重疾病的应激状态下胃黏膜发生了损伤,胃黏膜溃疡指数增加。(2)不同病因所致的应激性胃黏膜损伤时血液中ET、TNF-α浓度增加,表明ET、TNF-α在应激性胃黏膜损伤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0.
随着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急诊护理工作环境也在不断改善,急诊护理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致力于提高急诊就诊患者的满意度,为患者提供满意、安全、方便的医疗环境.在我院急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不断移动操作地点,因此必须使用移动式治疗车.按照《上海市综合医院管理评估标准指导手册》的标准,对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医疗器具、用物等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防止传染病病原体、耐药菌、条件致病菌及其它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