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5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处理食管、胃壁病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1月~8月胃镜发现的食管、胃壁大小0.5~4.0 cm的黏膜病变25例及大小0.5~3.0 cm的黏膜下病变21例作为入选对象,通过超声内镜和(或)活检病理检查明确病灶大小、位置、性质进行ESD:胃镜及黏膜染色确定病灶,针刀或氩气刀标记病灶;黏膜下注射含亚甲蓝及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抬高病变;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自病变黏膜下层完整剥离病灶;创面处理。结果黏膜病变25例:均切除病灶;1例穿孔约0.3 cm×0.3 cm,钛夹夹闭后保守治疗愈合;1例术后12 h出血行内镜下紧急止血;随访1~6个月,平均2.5月,术后2个月20例溃疡创面愈合,4例创面大部分愈合,1例术后3个月复发,后转外科手术切除。黏膜下病灶21例:均完整剥离黏膜下肿瘤;1例穿孔0.5 cm×0.5 cm,钛夹夹闭后保守治疗愈合;21例随访1~4个月,平均2个月,1例术后2个月复发再行ESD,其余20例无复发。结论 ESD对于食管、胃壁黏膜病变及黏膜下病变具有整块切除率高、复发率较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2.
ERCP与EST在342例胆胰疾病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在诊治胆胰疾病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ERCP和EST诊断和治疗胆胰疾病34例,EST后网篮取石、气囊扩张、植入鼻胆管或支架等介入治疗.结果 本组检查和介入治疗胆胰疾病342例成功率95.3%,失败4.7%.结论 ERCP操作方便、安全、成功率高(本组92.3%),EST后介入成功率95.3%,并发症少(本组5.0%).  相似文献   
153.
正胆道镜实现了直视胆道内部的真实情况,一目了然,在胆管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均有独到之处。胆道镜包括经口胆道镜(peroral cholangioscopy,POCS)和经皮胆道镜(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edochoscope,PTCS)两类。POCS包括子母胆道镜、单人操作胆道镜(Spy Glass)和经口直接胆道镜(超细内镜)。POCS的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  相似文献   
154.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处理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tumor,SM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1~11月内镜发现的22例黏膜下病灶(食管11例、贲门2例、胃8例、结肠1例)作为入选对象,通过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检查明确病灶大小、位置、性质,进行ESE治疗,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20例(91%)完整挖除,2例ESE术后创面仍有肿瘤残留且病理报告低度恶性,转外科手术扩大切除治疗。病灶直径0.5~3.5 cm(平均1.5 cm),手术时间20~220 min(平均75 min)。3例穿孔均保守治愈。术后随访1~12个月(平均6.5月),20例完整挖除者均未见复发。结论 ESE对消化道的SMT具有可完整挖除病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5.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进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由于部分患者ESD术后创面大,有时单纯应用钛夹无法完全封闭创面.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我中心应用荷包缝合技术封闭ESD术后的较大创面,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6.
目的 评价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在胃镜检查中的麻醉诱导效果.方法 选择300例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完全随机分为3组:丙泊酚组、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组和依托咪酯组,每组100例,分别给予相应的麻醉药物.采用双盲法,单次给药,术中不再追加.给药后待睫毛反射消失,行胃镜检查,术中保留自主呼吸,面罩吸氧.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1 min时(T1)、苏醒时(T2)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记录手术胃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及术中体动、呼吸暂停、低氧血症、心动过缓、低血压、肌阵挛及术后有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依托咪酯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短于丙泊酚组[(7.3±1.3)min比(9.1±2.0)min,P<0.05].丙泊酚组患者T1时的SBP、DBP、心率、呼吸频率均较T0时降低[(94±16)mm Hg(1 mm Hg =0.133 kPa)比(115±17)mm Hg;(51±14)mm Hg比(63±16)mm Hg;(68±9)次/min比(78±11)次/min;(9.6±2.4)次/min比(18.5±3.1)次/min,均P<0.05];患者T2时的DBP、心率、呼吸频率与T1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7± 12)mm Hg 比(51±14)mm Hg; (75±7)次/min比(68±9)次/min;(13.9±2.6)次/min比(9.6±2.4)次/min,均P<0.05].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组患者T1时的心率和呼吸频率比T0时降低[(72±8)次/min比(79±9)次/min;(14.9±2.7)次/min比(18.6±2.1)次/min,均P<0.05];T2时的心率较T1时升高、较T0时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6±8)次/min比(72±8)次/min;(76±8)次/min比(79±9)次/min,均p<0.05].依托咪酯组患者T0、T1、T2时SBP、DBP、心率和呼吸频率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组患者T1时SBP与T0时SBP的差值(SBPT1-T0)要小于丙泊酚组患者的SBPT1-T0[(17±9)mm Hg 比(20±6)mm Hg,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例数分别为89、71、68例,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胃镜检查对呼吸和循环影响轻,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7.
目的有研究显示孕烷受体(pregane X receptor,PXR)的表达与胆结石形成有关。文中研究汉族人群中PXR基因和胆石症(cholesterol gallstone disease,CGD)遗传易感性的关联,探讨核受体PX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分子流行病学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PCR-RFLP)对178例CGD患者和112例正常对照组中PXR基因3个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析2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并比较不同基因型与胆结石发病危险的关系。结果 rs6785049多态性位点中GA+AA基因型在CGD中的频率(83.7%)明显高于对照组(65.2%)。rs3814055、rs2276707多态性在胆结石和对照人群的分布无显著差异。结论 PXR基因多态位点rs6785049变异增加了胆结石患病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8.
目的探讨经胰管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术在困难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胆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4月该院消化医学中心拟行经内镜ERCP患者1074例,除外毕氏Ⅱ式、Roux-en-Y术后、十二指肠狭窄15例找不到乳头或不能到达乳头外,1059例完成了ERCP,163例ERCP胆总管插管困难者行胰管放入导丝或塑料支架,94例胆管插管成功,仍不成功者行经胰管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术(下称隔膜切开组,36例)和针状刀乳头开窗术(下称针刀组,33例),比较两种方法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69例患者中的67例在乳头预切开术后可成功插入胆管,隔膜切开组成功率97.2%(35/36),针刀组成功率96.9%(32/33),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69例患者中11例出现并发症,包括急性胰腺炎6例、出血2例、胆道感染3例。其中,隔膜切开组急性胰腺炎2例,胆道感染1例,针刀组急性胰腺炎4例,出血2例,胆道感染2例。两组比较,隔膜切开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针刀组(8.3%比24.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胰管导丝或塑料支架置入可以提高ERCP胆管插管成功率,经胰管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术和针状刀乳头开窗术可进一步提高ERCP胆管插管成功率,经胰管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9.
目的通过对结肠癌及正常结肠黏膜组织标本中maspin和uPA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探讨二者与结肠癌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为临床寻找结肠癌早期诊断指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62例结肠癌及3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maspin以及uPA基因的表达,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masp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结肠癌未侵及浆膜、淋巴结无转移及TNM分期0~Ⅰ期者中明显高于侵及浆膜、淋巴结有转移及TNM分期Ⅱ~Ⅳ期者(P均〈0.05),在结肠癌不同性别患者中无差异(P〉0.05)。uPA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结肠癌未侵及浆膜、淋巴结无转移及TNM分期0~Ⅰ期者中明显低于侵及浆膜、淋巴结有转移及TNM分期Ⅲ~Ⅳ期者(P均〈0.05),在结肠癌不同性别患者中亦无差异(P〉0.05)。maspin与uPA基因在结肠癌的表达中呈负相关(rs=-0.416,P〈0.05)。结论 maspin和uPA基因在结肠癌和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有明显差异,且与结肠癌的病理学特征相关,二者在结肠癌组织样本中的表达也存在相关性,可作为反映结肠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0.
[目的]观察静脉麻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疗效.[方法]对经超声内镜检查确诊未侵犯黏膜下层的40例消化道隆起和平坦型病变进行静脉麻醉EMR,术后所有病例均留标本再次行病理检查,并内镜随访.[结果]40例均完全切除,无一例出现大出血、迟发出血、穿孔等不良并发症,术后1、3、6、12个月复查内镜,除2例肠息肉患者息肉复发再次给予EMR治疗外,余患者未见病灶残留或复发.[结论]EMR是安全、有效、简便实用的,配合静脉麻醉效果更好,适用范围更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