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4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临床急危重病症,常见的病因有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硬化、烟雾病、海绵状血管瘤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占脑血管疾病的12%~22%,多数情况下通过脑血管造影即可获得明确的病因诊断,但在自发的SAH中有15%~20%首次脑血管造影未能发现病变,这些患者一般比动脉瘤性的SAH预后好,但这部分患者中仍有20%可出现再出血、脑缺血、急性脑积水等并发症,10%~30%的患者生活质量较出血前差[1].因此,应该重视全脑血管造影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学检查,以提高其临床诊疗水平.本研究通过对49例首次全脑血管造影阴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进行分析,探讨临床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血清IL-1β和S-100β蛋白含量变化以及亚低温治疗对IL-1β和S-100β蛋白含量的影响,探讨亚低温脑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46例sTBI患者随机分成常温治疗(normothermia-treated,NT)组和亚低温治疗(mild hypothermia-treated,HT)组,分别予以常温治疗和亚低温治疗。两组均于伤后6, 24 h、3,8 d等各时间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IL-1β和S-100β蛋白含量;分析各时间点两组IL-1β和S-100β蛋白含量与GCS的相关性。结果(1)伤后各时间点两组sTBI患者血清IL-1β和S-100β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间IL-1β和S-100β蛋白含量在伤后6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亚低温治疗后各时间点HT组IL-1β和S -100β蛋白含量低于NT组(P<0.01)。(3)NT组于伤后各时间点IL-1β和S-100β蛋白含量均与GCS呈负相关;HT组IL-1β和S-100β蛋白含量于伤后24 h、3 d与GCS无相关性,6 h、8 d与GCS呈负相关;与NT组比较,出院时HT组预后较好。结论亚低温治疗能够降低sTBI患者IL-1β与S-100β蛋白含量,改善预后,具有脑保护作用。其脑保护机制可能与亚低温能减轻血清IL-1β和S-100β蛋白介导的损伤性脑细胞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血浆IL-1β与S-100β蛋白含量变化,以及醒脑静注射液对IL-1β与S-100β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51例sTBI患者随机分成醒脑静治疗组(A组,n=26)和对照组(B组,n=25)。B组采用脱水、止血、必要时手术等治疗,A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两组均于伤后6h、24h、3d、7d、15d等各时间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IL-1β与S-100β蛋白含量,并与健康成年人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C组,n=12);分析各时间点两组血浆IL-1β与S-100β蛋白含量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相关性。结果:伤后各时间点A、B两组sTBI患者血浆IL-1β与S-100β蛋白含量明显高于C组(P?0.01),但两组间IL-1β与S-100β蛋白含量在伤后6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后各时间点A组血浆IL-1β与S-100β蛋白含量低于B组(P?0.05)。A、B组于伤后各时间点血浆IL-1β与S-100β蛋白含量均与GCS评分呈负相关;与B组比较,出院时A组预后较好。结论:醒脑静能够降低sTBI患者血浆IL-1β与S-100β含量,改善预后,具有脑保护作用,其脑保护机制可能与醒脑静能减轻血浆IL-1β和S-100β蛋白介导的损伤性脑细胞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在显微镜下经颅底入路切除中颅底肿瘤的疗效。方法经翼点或其扩大人路在显微镜下手术治疗22例中颅底肿瘤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22例中颅底肿瘤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7例,大部分切除3例,部分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18例患者,随访时间2个月至5年,全切除者中有3例复发,其中1例已死亡,总体疗效满意。结论在显微镜下经翼点或其扩大入路手术,是切除中颅底肿瘤的有效方法,术中能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达到满意的暴露,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手术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5.
依达拉奉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随机分成依达拉奉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3个月时的GO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两组不良反应无差异。结论 依达拉奉对治疗重型脑损伤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射波刀治疗对复发脑胶质瘤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探讨射波刀治疗复发脑胶质瘤的效果和可能机制。[方法]33例脑胶质瘤患者接受射波刀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4周、8周、16周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外周血中的Th1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以及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脑胶质瘤患者外周血IL-2、IFN-γ含量低于对照组,而IL-4、IL-10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波刀治疗后2周患者外周血中IL-2、IFN-γ含量开始升高,而IL-4、IL-10水平开始下降,于射波刀治疗后16周IL-2、IFN-γ、IL-4、IL-10含量达正常水平。射波刀治疗复发胶质瘤有效率33.33%,控制率69.69%。[结论]脑胶质瘤患者体内存在Th1/Th2细胞因子失平衡状态。射波刀治疗复发脑胶质瘤疗效可靠,其治疗作用可能与纠正患者体内Th1/Th2细胞因子的失平衡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涤痰汤治疗脑出血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涤痰汤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8例,涤痰汤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涤痰汤治疗,常规治疗组行临床常规治疗,一般疗程为3周。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h、48h、72h、21d检测血清NSE水平。结果:涤痰汤治疗组患者血清NSE水平在治疗后48h、72h、21d显著降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涤痰汤可以减轻神经元损伤,显著抑制NSE释放,增强神经元对损伤的耐受性,对脑出血患者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8.
前列腺摘除术中应用白及粉止血5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前列腺摘除术中应用白及粉止血57例甘肃省平凉市医院(甘肃744000)刘兆祥,史伍屏,李国龙,范学政笔者在经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时应用白及粉止血57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7例患者均以急性尿潴留急诊入院,经肛门指诊和B超确诊为前列腺增生症。年...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加味三黄汤治疗颅骨修补术后切口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采取一次性自体颅骨或钛网修补术,治疗组52例术后配合加味三黄汤无菌溶液纱布外敷,对照组术后予酒精纱布外敷,2组均于术后8~10天拆线停止换药。结果:治疗组在皮缘坏死、线结反应、皮下积液、切口愈合时间等方面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加味三黄汤无菌溶液纱布外敷能促进颅骨修补术后切口愈合,疗效优于传统换药。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在显微镜下经颅底入路切除中颅底肿瘤的疗效.方法经翼点或其扩大入路在显微镜下手术治疗22例中颅底肿瘤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 22例中颅底肿瘤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7例,大部分切除3例,部分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18例患者,随访时间2个月至5年,全切除者中有3例复发,其中1例已死亡,总体疗效满意.结论在显微镜下经翼点或其扩大入路手术,是切除中颅底肿瘤的有效方法,术中能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达到满意的暴露,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手术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