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颅内巨大动脉瘤的DSA表现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颅内巨大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及脑血管造影特征。材料和方法:对20例颅内巨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脑血管造影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探讨颅内巨大动脉瘤发生的部位与其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脑血管造影特征。结果:颅内巨大动脉瘤一般瘤颈较宽,瘤腔内容易血栓形成。其占位效应可直接或间接的引起临床症状和体征。同一部位的巨大动脉瘤可能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而不同部位的巨大动脉瘤可能会有相同的临床表现。结论:临床症状和体症对判断颅内巨大动脉瘤的发病部位没有特异性,脑血管造影对显示颅内巨大动脉瘤的部位和特征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2.
草酸铂与5-氟脲嘧啶联合介入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应用草酸铂与5-氟脲嘧啶(5-Fu)联合的介入治疗方案与单用5-Fu介入治疗方案对结直肠癌术后多发性肝转移癌患者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观察组(21例)应用草酸铂 5-Fu肝动脉灌注化疗 表阿霉素与碘油乳剂栓塞肝动脉。对照组(30例)术中应用5-Fu肝动脉灌注化疗 表阿霉素与碘油乳剂栓塞肝动脉。两组均以每4周为1周期,重复2-4周期,客观疗效与毒性反应按WHO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客观疗效(CR+PR)分别为57%及40%(P<0.01),中位生存期观察组13.0个月,对照组11.6个月,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等副作用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有4例出现外周神经毒性反应。结论 草酸铂与5-Fu联合用药介入治疗结直肠癌多发性肝转移的治疗效果优于5-Fu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93.
目的:对29例鼻咽癌肝转移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RFA),研究其近期局部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方法:鼻咽癌肝转移患者共29例,病灶总数61个,经RFA治疗1个月后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结果:肝脏病灶直径小于4.0cm的病灶共31个,4.1—5.0cm者14个,5.1-6.0cm者9个,大于6.1cm者7个,经消融治疗后达到完全坏死者分别为29个(29/31),10个(10/14),4个(4/9),2个(2/7)。病人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射频消融(RFA)安全可靠,副作用小,是治疗鼻咽癌肝转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4.
目的分析25例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后残癌的磁共振(MRI)表现,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比,了解MRI对残癌的检出价值。方法25例原发性肝癌行TACE治疗的患者,TACE治疗后4~6周常规行MRI平扫及腹部三维容积多期动态增强扫描,MRI检查后1~3天行DSA造影。结果初次TACE后,25例患者中,24例患者的41个残癌病灶被检出,MRI和DSA分别检出39个,其中21例患者的37个病灶MRI与DSA检出相符(37/41);另外4个病灶,DSA发现位于原发灶中心2个,而MRI未发现。MRI发现位于肝脏边缘2个,而DSA未发现。结论MRI是肝癌TACE术后了解残癌的理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WHK-3系列适形射频消融电极的适形性及其量化可控性.方法 实验材料采用新鲜离体牛肝,消融电极为北京为尔福电子科技公司生产的WHK-3系列(WHK-3 Ⅰ/Ⅱ)适形射频消融电极,子电极分为A、B两侧,每侧各有6个子电极.Ⅰ型主电极可导电,Ⅱ型主电极涂布绝缘材料,不导电.实验分为3组:(1)实验1:两种电极均采用双侧子电极均以伞长对称形式展开,对离体牛肝进行消融实验,对比消融坏死区域三维切面各径线的异同;(2)实验2:测试WHK-3 Ⅰ型适形射频消融电极的适形性及其量化可控性,在双侧子电极以不同形式展开状况下,对比消融坏死灶平行于消融电极操作手柄的(X)切面A、B两侧子电极分布区域横径大小;(3)实验3:测试WHK-3Ⅱ型适形射频消融电极的适形性及其量化可控性,在双侧子电极以不同形式展开状况下,对比消融坏死灶X切而A、B两侧子电极分布区域横径大小.结果 在离体牛肝上,当双侧子电极以全长对称形式展开时,WHK-3 Ⅰ型及WHK-3Ⅱ消融电极均可以形成以消融主电极为对称轴的大约6 cm×6 cm×3 cm的消融坏死灶,两种电极没有明显差异.WHK-3Ⅰ型消融电极A侧子电极全长展开,B侧子电极半长展开时,可以形成非对称的消融坏死灶,A侧横径均值为(3.24±0.32)cm,B侧横径均值(1.87 ±0.24)cm;当进一步缩短B侧子电极至不展开状态时,A侧横径无明显变化,B侧横径均值为(1.55±0.16)cm.WHK-3Ⅱ消融电极A侧子电极全长展开,B侧子电极半长展开时,可以形成非对称的消融坏死灶,A侧横径均值为(3.27±0.35)cm,B侧横径均值(1.65±0.23)cm;当进一步缩短B侧子电极至不展开状态时,A侧横径无明显变化,B侧横径均值为(0.90±0.18)cm.结论 WHK-3系列适形射频消融电极均可以在离体组织上形成非对称的消融坏死灶,且具有一定的量化可控性,WHK-3Ⅱ更优于WHK-3Ⅰ.  相似文献   
96.
19例、发热16例、术后疼痛17例及局部出血1例,肺部病灶处理过程中出现出血3例、气胸2例、气促1例,经对症治疗后均缓解.患者近期平均生存期(11.5±1.1)个月.结论 微创治疗技术的综合运用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肺转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的综合介入治疗及其根治性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间本院接受住院综合介入治疗的53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案.分析原发性肝癌的综合介入治疗及其根治性疗效.结果 20例(3.7%,20/538)首次评价中出现"进展",余518例曾获得过"有效"评价结果 ;其中416例(77.3%,416/538)最终出现"进展"评价结果 ,进展最快出现在首次治疗后4月,最慢出现在首次治疗后24月;102例(19.0%,102/538)则获得"显效"评价结果 ,其中53例最后获得"根治"评价结果 .这53例患者目前全部存活,随访时间最长为64个月,最短为1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36.5个月.结论 综合介入治疗是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治疗手段,可使部分原发性肝癌患者获得根治.  相似文献   
98.
目的 :通过经直肠 99m Tc O-4 门脉闪烁显像法评估分流率 (SI)与支架口径的关系 ,并观察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TIPSS)对肝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健康杂种犬 1 9只 ,制做门脉高压模型。在 TIPSS前后经直肠注入 99m Tc O-4 ,用 SPECT测分流率 (SI)及肝、心放射性活性 (RI)。通过统计学处理计算出 SI与支架口径的关系。结果 :SI与支架口径呈直线相关 ,回归方程 :Y=0 .30 1 +0 .2 2 1 X,相关系数 0 .985,经 t检验 P<0 .0 5。 TIPSS术后分流道狭窄或闭塞 ,SI升高 ,心、肝放射性活性比值 (H/L)升高。结论 :分流率在 40 %时用 1 0 mm口径支架 ;分流率在 30 %~40 %时用 8mm口径支架 ;分流率在 30 %以下时用 6mm口径支架。99m Tc O-4 门脉闪烁显像法可以检测 TIPSS术后分流道的开存性。  相似文献   
99.
CT灌注成像在腮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定量评价腮腺良、恶性肿瘤的血液动力学特点及其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53例患者共57个病变,其中良性肿瘤35例,恶性肿瘤18例,全部经术后病理证实。术前行CT灌注检查。采用Philips perfusion功能软件包获取组织的时间密度曲线(time density calve,TDC)及CT灌注参数,包括灌注量、增强峰值(PH)、达峰时间(TTP)、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腮腺良性肿瘤的CT灌注参数的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25%CI 75%(Q1,Q2)]分别为:灌注量73.5(18.7,113.3)ml·100g^-1·min^-1、PH 34.5(17.7,53.1)HU、TTP 20.0(13.6,34.4)S、BV 38.5(29.1,63.3)ml·100g^-1、MTT 7.6(4.5,28.7)s。腮腺恶性肿瘤的CT灌注参数分别为:灌注量135.9(101.4,195.2)ml·100g^-1·min^-1,PH 49.1(32.7,59.4)HU,TTP 12.9(11.3,14.6)s,BV 67.5(52.4,109.5)ml·100g^-1,MTT 6.0(5.1,7.6)s。统计结果显示,CT灌注参数BF、BV、TTP的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在腮腺良恶性肿瘤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PH、及MTT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淋巴瘤、其他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的TDC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CT灌注扫描技术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对肝转移瘤以拓僖联合超液化碘油进行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对28例肝转移瘤患者以拓僖为主的化疗药物联合超液化碘油进行化疗栓塞(TACE)治疗,评价其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经拓僖为主的化疗药物联合超液化碘油进行TACE治疗后,总有效率78.6%(22/28).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及肝功能损害,以Ⅰ、Ⅱ度为主,其次是发热、恶心呕吐及腹泻.结论以拓僖为主的化疗药物联合超液化碘油进行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转移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