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TACE)联合经皮微波组织凝固治疗术(PMCT)治疗巨块型肝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巨块型(最大径>10 cm)肝癌患者40例,18例患者仅接受过TACE治疗(A组),22例患者接受过TACE联合PMCT的序贯治疗(B组)。参考WHO修改版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对两组疗效进行影像学评价,随访6~52个月。结果 A组和B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个月和15个月,B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优于A组患者(P=0.041)。在中位生存时间内,A组和B组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分别为16.7%和31.7%。结论相对单纯TACE治疗,TACE联合PMCT治疗巨块型肝癌能提高有效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是治疗巨块型肝癌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
23.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高发恶性肿瘤,易发生肝转移。消融治疗与外科切除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有效且安全的局部治疗方法,可在全身治疗有效的基础上,有效控制局部病灶,延长患者生存期。药物治疗的进步使很多既往不宜局部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获得了局部转化治疗机会。然而对于不同治疗目标、不同肿瘤负荷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消融治疗与外科切除干预的时机以及术式尚没有明确的界限。本文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消融治疗与外科切除的研究进展以及治疗时机选择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肝脏转移瘤经导管药盒植入系统 (PCS)介入化疗的可行性、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经股动脉穿刺植入PCS至肝靶血管 ,经 PCS化疗灌注和 (或 )化疗栓塞治疗 41例 ,其中结肠癌肝转移 18例 ,鼻咽癌肝转移 11例 ,直肠癌肝转移 7例 ,胃癌肝转移 5例 ,每 4~ 6周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后生存期 6~ 2 1月 ,中位生存期 13个月 ,有效率 (CR PR) 6 8.3% (2 8/41)。并发症包括 :留置管滑脱至主动脉 3例 ;留置管移位至胆管 2例 ;切口裂开 1例 ;药盒植入部位组织坏死 1例。皆未发生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及导管堵塞现象。结论 经 PCS对肝脏转移瘤进行介入化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5.
26.
52例蝶骨嵴脑膜瘤的DSA分析及术前栓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蝶骨嵴脑膜瘤血液供应的特点及其术前栓塞对手术切除的意义.方法52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中,发生于右侧者31例,左侧者21例;52例患者全部行DSA造影,30例患者行颈外系统供血动脉栓塞治疗,栓塞治疗后5~7 d行手术切除.结果 (1)脑膜瘤的占位改变可导致邻近周围脑血管的异常改变.(2)52例患者中,单纯由颈外动脉系统分支供血的有11例,颈外动脉分支和颈内动脉分支双重供血的29例,单纯由颈内动脉系统供血的12例.(3)30例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的患者中,25例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5例采用丝线栓塞.栓塞的颈外供血动脉主要为脑膜中动脉18例,脑膜中动脉与脑膜副动脉同时被栓塞者10例.栓塞后肿瘤染色明显减轻者20例,染色消失者5例,肿瘤染色减轻不明显者5例.(4)栓塞后行手术切除的30例患者中,24例被完整切除,而未行栓塞的22例患者中,仅10例被全切除,二者统计学上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χ2=3.86,P<0.05).结论蝶骨嵴脑膜瘤的术前造影和栓塞有利于肿瘤的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27.
乐沙定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1999年3月至2000年6月,我们对61例结直肠癌术后多发性肝转移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乐沙定+5-FU+栓塞联合方案与5-FU+栓塞方案在介入治疗结、直肠癌术后多发性肝转移中的疗效及毒副作用。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组标准:1)所有病例均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证实。肝内均存在多发性可测量病灶。2)karnofsky评分≥60分。3)无严重心脏病及糖尿病史,无消化道梗阻。4)影像检查(CT、B超)无门脉癌栓征象。5)无明显恶病质。1.2给药方法应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股动脉,送入5-Fyashir…  相似文献   
28.
植入性药盒系统在中晚期肝脏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沛宏  张福君  黄金华  范卫君  梁贵文 《癌症》2000,19(12):1168-1169
肝脏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已开展20余年,单次化疗栓塞(即TACE)虽有一定疗效,但难以按肿瘤细胞代谢特点及药代动力学用药[1].我们自1997年9月至1999年11月采用导管药盒系统(PCS)植入术治疗各种晚期肝脏肿瘤4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无水乙醇消融(PEA)在复杂性肾脏肿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介入中心10例复杂性肾脏肿瘤患者,其中肾癌7例,肾错构瘤3例,病灶数16个,肿瘤最大径在1.7~8.4 cm,平均3.6cm.在CT引导、局麻下进行经皮穿刺无水乙醇消融治疗,常规行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进行随访评价疗效.结果 10例患者平均每人2次PEA治疗,随访2~26个月,平均18个月.1例孤立肾肾癌患者经2次PEA治疗后,已随访1年9个月未见复发;1例孤立肾多发肾癌患者4次PEA治疗后肾衰死亡;2例肾癌伴腰痛血尿症状经PEA治疗后病灶消融完全,血尿症状缓解;其他3例肾痛患者分别随访18个月、26个月和12个月,1例死于远处转移,其他2例CT复查未见肿瘤进展.2例错构瘤患者均1次PEA治疗后病灶内出血症状消失,分别随访12个月年和22个月病情稳定.1例肾错构瘤患者2次PEA治疗后未再继续治疗.全部患者无一例出现尿瘘、出血、肠穿孔或针道转移等并发症.结论 CT导向下无水乙醇消融治疗对复杂性肾脏肿瘤是一种微创、疗效确切、可供选择的局部治疗方法,但对于孤立肾肾癌,PEA治疗须谨慎.  相似文献   
30.
[目的]纵隔转移淋巴结治疗比较困难.本研究评价CT导向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肿瘤纵隔转移淋巴结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1月至2008年4月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5例经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接受CT导向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纵隔淋巴结的临床资料.转移淋巴结共计16个,直径1.0~4.0 cm;其中直径<2 cm 8个(50%),2~3 cm 6个(37.5%),>3,≤4 cm 2个(12.5%).采用计算机立体定位计划系统计算布源,在CT导向下将(2.2~3.3)×107Mq活度的125Ⅰ粒子相隔1.0~1.5 cm平面播植.手术结束后2~3月复查CT.[结果]治疗前3例有疼痛症状患者中2例于术后5~14 d内疼痛缓解,有效率66.7%.15例患者中淋巴结完全缓解(CR)13例(86.7%);部分缓解(PR)2例(13.3%);总有效率100%.并发症为少量出血3例(20%),少量气胸3例(20%).[结论]CT导向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纵隔转移淋巴结效果好,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