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宝宝的外耳道还远远没有发育成熟,此时外耳道大多呈扁平缝隙状,再加上宝宝外耳道皮肤特别娇嫩,经常掏耳屎就很容易对宝宝的外耳道造成损伤:轻者掏伤外耳道皮肤而引起炎症;严重者可能会损伤鼓膜,从而影响宝宝听力.临床医生还发现,经常掏耳屎,外耳道皮肤因为长期受到刺激而形成外耳道乳状瘤.  相似文献   
92.
医院感染管理是现代医院质量管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医院感染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基于手工的回顾性调查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管理需要。因此提出了一种信息技术,借助于HIS、LIS、RIS、EMR、OT以及物资等系统中的离散数据,通过医院感染监测模型实现对全院病人医院感染主动监测。监测机制具有主动反应的特点,与传统的科室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介入的方式不同,医院感染预警机制通过大量数据的分析,自动锁定医院感染的疑似患者及易感因素,便于管理部门及时主动干预、诊断、治疗、预防和控制。研究成果己在部分医院推广应用,有效地提升了当前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3.
目的 评价含利奈唑胺化疗方案治疗术后耐多药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3年5月至2017年4月北京胸科医院骨科收治的16例耐多药脊柱结核患者,手术后经不含利奈唑胺方案行抗结核药物治疗6个月后无效,后改为含利奈唑胺方案行抗结核药物治疗。通过对比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调整前后的化疗成功率、植骨融合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变化情况,以及与利奈唑胺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含利奈唑胺方案治疗耐多药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含利奈唑胺方案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成功率为75.0%(12/16),治疗失败率为25.0%(4/16);植骨融合率为81.3%(13/16);使用含利奈唑胺方案抗结核药物治疗前VAS得分平均为(5.8±1.4)分;使用含利奈唑胺方案后VAS得分平均为(2.3±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46,P=0.000);12例患者椎体感染及椎旁脓肿逐渐吸收。与利奈唑胺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3%(9/16),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31.3%(5/16),末梢神经炎的发生率43.8%(7/16),贫血的发生率37.5%(6/16),头晕的发生率12.5%(2/16),皮疹的发生率6.3%(1/16)。减少利奈唑胺剂量后,与利奈唑胺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减轻。结论 含利奈唑胺方案治疗耐多药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确切,但与利奈唑胺剂量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94.
范俊  王永彬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4):2199-2200
成为医科院校的窗口和管理部门,对会计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着学校的形象和管理水平的质量。加强会计队伍的建设.我们考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95.
脊柱结核早期误用激素治疗10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误用糖皮质激素对脊柱结核发展及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7例早期误用糖皮质激素的脊柱结核患者的症状、体征、治疗的结果及预后,并与同期收治的215例未用激素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比较。结果:脊柱结核患者早期误用激素可造成患者发热重、脓肿大,病变部位多发及骨破坏加重,需延长抗结核药用药时间、加大用药剂量,术后并发症多,治愈时间延长。结论:脊柱结核患者误用糖皮质激素会促使结核病情加重,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96.
Dai  LY  Jiang  LS  Wang  W  范俊 《结核病与胸部肿瘤》2006,(3):237-237
研究设计 报告单一期自体骨移植与内固定在外科治疗脊柱结核的结果。目的 为了确定内固定在3年以上的脊椎结核病人中根治性清创及植自体骨术后的效果。背景摘要 脊柱结核病人用根治性清创及自体骨移植始终未获成功的治疗,不论后期手术是否做了内固定和融合,虽然大多数外科医生喜欢在后期手术中选择脊柱内固定系统。方法 在前瞻性研究中,作者评估了39例脊柱结核病人(22例男性和17例女性,平均年龄48岁),在进行单一期的根治性清创及植骨手术同时做了内固定手术。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对脊柱结核发展及治疗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7例脊柱结核患者早期误用糖皮质激素与同期215例未用激素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比较其症状、体征、治疗的结果及预后。结果 脊柱结核患者早期误用激素,造成患者发热重、脓肿大,病变部位多发及骨破坏加重,同时需延长用药时间、加大药量,术后并发症多及治愈时间延长。结论 脊柱结核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促使结核病情加重,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98.
目的: 评价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管理模式在膝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骨科,在ERAS管理模式下行膝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手术治疗的患者35例(ERAS组),与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常规围手术期管理模式下连续进行的膝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手术35例(非ERAS组)进行对照研究。对比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刀口一期愈合情况、住院时间;分别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of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评价患者术前与术后8周时疼痛程度与膝关节功能。 结果: ERAS组出血量为(65.0±12.2)ml,较非ERAS组的(125.8±35.0)ml明显减少;ERAS组术后总引流量为(212.9±32.2)ml,较非ERAS组的(408.6±51.9)ml明显减少;ERAS组住院时间为(19.1±2.4)d,较非ERAS组的(28.5±9.7)d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085、-11.203、-3.278,P值均<0.05)。ERAS组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非ERAS组发生2例。ERAS组35例刀口一期愈合,非ERAS组31例。术后8周时,ERAS组VAS评分为(2.6±0.8)分,较术前的(7.7±0.7)分明显降低;HSS评分为(77.4±3.8)分,较术前的(36.5±4.1)分明显提高。ERAS组两种评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419、-29.654,P值均<0.05)。非ERAS组VAS评分为(3.9±1.0)分,较术前的(8.0±0.8)分明显降低;HSS评分为(68.3±5.0)分,较术前的(36.4±4.6)分明显提高,非ERAS组两种评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807、-12.771,P值均<0.05)。术后8周时,ERAS组VAS评分较非ERAS组明显降低,HSS评分较非ERAS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51、4.502,P值均<0.05)。 结论: 膝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手术围手术期应用ERAS 管理,可以减轻术后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减少出血量与引流量,缩短住院时间,达到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
目的建立新疆阿合奇地区柯尔克孜族健康人群胃蛋白酶原参考范围。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对792例健康人群血清中胃蛋白酶原PGⅠ和PGⅡ的含量进行测定,并计算PGⅠ/Ⅱ值。结果 792例健康者血清中的PGⅠ、PGⅡ和PGⅠ/Ⅱ值均呈明显偏态分布。血清中PG含量与年龄无相关性,PGⅠ和PGⅠ/Ⅱ与性别显著相关,但PGⅡ与性别无相关性。血清中PGⅠ、PGⅡ和PGⅠ/Ⅱ的参考范围分别为34.06∽301.24μg/L、小于或等于28.35μg/L、大于或等于3.30。结论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建立适合该地区健康人群血清中胃蛋白酶原参考范围,有利于提高对胃相关疾病的阳性检出率,促进胃蛋白酶原血清学检测在该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耐多药脊柱结核的产生原因及临床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6例耐多药脊柱结核患者的相关资料,男12例,女4例;年龄10~49岁,平均26.6岁;累及椎体44个,平均2.75个。胸椎9例,腰椎2例,胸腰段1例,腰骶椎3例,1例累及跳跃节段(T8,9,T12L1)。合并肺结核5例,结核性胸膜炎4例,结核性脓胸3例,颈部淋巴结核1例,胸骨结核1例,胸壁结核1例;肾病综合征1例。根据药敏试验制订个体化抗结核治疗方案,分析手术次数与过程,经过长期随访判断治疗效果,并分析耐多药产生原因。结果 16例患者中接受1次外科手术者6例;2次外科手术者7例;3次手术者2例,其中1例第3次手术为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再次病灶清除植骨术;4次外科手术者1例,第4次为窦道切除术。随访时间10~60个月,平均28.4个月。通过术后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化疗方案,末次抗结核治疗时间为24个月。2例患者分别在术后22个月和46个月复发并再次手术。截止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处于结核稳定状态。16例患者中2例为初始耐药,14例为获得性耐药,原因为反复多器官结核致数次抗结核治疗失败;经历多次失败手术未调整化疗方案;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而被迫中断化疗等。结论 早期进行结核菌培养并获取药敏试验结果,制定个体化的化疗方案并严密监测药物不良反应,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外科手术是防止和治愈耐多药脊柱结核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