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9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37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1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159篇
内科学   151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7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5篇
外科学   238篇
综合类   426篇
预防医学   173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194篇
中国医学   181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用光敏生物素标记含恶性疟原虫DNA片段的质粒pBF4探针,通过核酸分子杂交试验,探针的敏感性为20pg靶DNA和0.001%原虫血症;并可从多种疟原虫DNA标本中特异地检出恶性疟原虫DNA.显示该探针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检测恶性疟病人血样,与镜检的符合率为95.4%(123/129),表明本探针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35例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紫杉醇(160mg/m^2 dl静滴3h)和表阿霉素(40mg/m^2dl、2静滴)治疗,3周为一个化疗周期。结果35例患者中CR3例,PR15例,总有效率(CR PR)66.7%。主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结论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确切,且毒性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63.
目的评价改良超滤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拟行瓣膜置换术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常规超滤组(CUF组)43例和改良超滤组(MUF组)41例。分别在围术期的不同时间点采集动脉血样监测电解质和血气;监测心排量(CO)、心排指数(CI)、左室每搏做功指数(LVSWI)及平均动脉压(MAP);计算氧合指数并记录相应时间点的气道压。结果 2组患者超滤后CO、CI、LVSWI均显著提高;与CUF组比较,MUF组改善更为明显;术后8~24 h,MUF组氧合指数好于CUF组;MUF组术后24 h尿量、胸腔引流量、呼吸机支持时少于CUF组,2组间气道压和ICU停留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改良超滤用于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可改善术后心肺功能,且效果优于常规超滤。  相似文献   
64.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特别是ICU病房常见革兰阴性细菌分布和耐药表现。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3年来从医院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主要致病菌,采用法国梅里埃API20E.API20NE细菌鉴定试剂盒进行鉴定,并按美国NCCLS药敏指南,采用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3年间前三位的革兰阴性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洋葱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较低的为先锋必/舒巴坦(均值5.5%)和亚胺培南(均值17.8%),对15种常用抗生素药物敏感者不足一半(均值46.8%),大部分细菌呈多重耐药。结论应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全面检测。  相似文献   
65.
患者,女,17岁,因发热、咳嗽、咳痰、咯脓血痰、胸闷、气短一个月,于2004年7月28日住院。患者于两年前出现鼻塞,并逐渐出现脓血涕,一月前着凉后发热,体温最高达41℃,咳嗽、咳痰剧烈,并伴有胸闷、气憋,院外曾抗炎治疗效果不佳故来我院。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36例桡骨远端骨折,X线片显示骨折位置后,采用切开复位术治疗,并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6例患者,优22例,良8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83.3%。骨折愈合时间6~27周,平均8.2周。腕关节背伸平均53.2°(健侧平均值的83.1%),屈曲平均46.2°(健侧平均值的73.3%),旋前平均83.5°(健侧平均值的95.9%),旋后平均80.2°(健侧平均值的92.2%)。术后X线片提示桡骨远端关节面移位在1.5 mm以下,掌倾角8°~17°,尺偏角16°~22°,未见桡骨轴向短缩。术后未见伤口感染、骨折不愈合、钢板断裂、创伤性关节炎等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骨折复位维持良好,腕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辅以早期功能锻炼,患者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在急性脑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E lightspeed 16层螺旋CT扫描机,对经证实的16例急性脑缺血患者先行CT平扫,选定感兴趣区行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经灌注软件处理,计算出局部血容量图(rCBV)、局部血流量图(rCBF)、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P),并与对侧相应脑组织灌注参数进行比较。所有病例均经CT随访或经MRI证实,所有病例联合头颈部CTA扫描。结果16例患者中15例其脑缺血侧rCBF减低,MTT、TP延长,rCBV正常或轻度降低,存在半暗区;4例患者rCBV未显示病灶。1例患者rCBF减低,MTT、TP延长,rCBV明显下降,经随访证实为脑梗死。结论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能早期发现脑缺血灶部位和范围及推测半暗带区域、评估脑缺血预后,是一种最具潜力的脑缺血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8.
关节镜微创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关节镜清理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疗效与相关因素。方法对3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选择性、有限化关节镜清理术。手术包括刨削清理增生肥厚的炎性滑膜组织,修平退变剥脱的软骨创面,切除和修整破损的半月板,取出游离体,髁间窝成型解除撞击和ACL磨损。结果34膝得到6~25个月的随访,平均11个月,按膝关节综合评分表进行评分,优23.5%,良55.9%,可17.7%,差2.9%,优良率79.4%。结论关节镜下选择性、有限化微创清理术治疗骨性关节炎,可有效解除临床症状,改善功能,延缓病程,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整合素α3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手术切除病理学诊断的结肠癌标本80例(男47例,女33例)及淋巴结60枚,淋巴结转移灶40枚和未转移淋巴结20枚.非肿瘤结肠黏膜组织12例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整合素α3的表达情况.结果:结肠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α3亚单位整合素的染色特征发生明显改变,表达程度明显弱于邻近非肿瘤结肠黏膜组和未转移淋巴结(52/80vs12/12,24/40vs18/20,P<0.05).其表达与患者性别和年龄无关.但随肿瘤Dukes分期增加及癌组织分化程度降低其表达逐渐减弱.此外,在发现有淋巴结转移与肝转移病例中,其原发灶整合素α3表达弱于无淋巴结转移与无肝转移病例(25/49vs27/31,1/16vs 51/64,/P<0.05).结论:整合素α3与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程度和病期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0.
目的检测结核杆菌磷酸烯醇型丙酮酸羧激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PEPCK)对BALB/c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选清洁级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只小鼠用表达的PEPCK融合蛋白10μg加弗氏不完全佐剂进行腹腔免疫注射,对照组小鼠仅用弗氏不完全佐剂注射。每隔2w免疫1次,共免疫3次。末次免疫2w后,分别取小鼠脾脏、血清,流式细胞仪检测CD4+和CD8+T细胞,MTT法检测淋巴细胞对刺激的应答水平,ELISA检测血清各种细胞因子及抗PEPCK抗体。结果实验组小鼠的脾脏明显大于对照组小鼠的脾脏,且粘连严重,CD4+T细胞增殖明显(73.5±3.69),CD4+/CD8+比值显著升高(5.1±0.98)(P<0.01);且淋巴细胞的应答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小鼠;实验组小鼠血清中IFN-γ、IL-12和TNF-α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抗体滴度随免疫次数逐步增高。结论结核杆菌PEPCK能够有效的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尤以细胞免疫反应为主,是很好的抗结核候选疫苗分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