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8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0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92.
国际病理生理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Pathophysiology-ISP)于1991年5月28日至6月1日在莫斯科召开成立大会暨学术会议。ISP首届当选主席,G、N、Kryzhanovsky在  相似文献   
93.
在离体大鼠心脏灌流模型上,无钠灌流10分钟后再恢复钠的灌流,导致心脏发生与钙反常相似的病理表现和组织损伤,严重心律紊乱,心功能低下,心脏挛缩,组织蛋白和细胞内酶漏出,心肌钙和钠超负荷,K~+/Na~+比值降低,心肌脂质过氧化产物增加,组织超微结构损伤。无钠灌流同时无钙灌流,心肌的损伤明显减轻,本文对Na~+/Ca~(2+)交换机制在再灌注损伤中的发病学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败血症休克大鼠心肌肌浆网(SR)钙诱发的钙释放(CICR)功能变化。方法:盲肠结扎穿孔法复制大鼠败血症休克;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心肌SR膜;测定SRCICR。结果:由被动和主动负载Ca ̄(2+)的SRCICR在休克早期降低不明显,晚期明显减少,Ca ̄(2+)对CICR作用的K_m值无明显显影响。结论:随着休克进展,心肌SR CICR损伤加重,其受损机理不是由于Ca ̄(2+)与钙释放通道的亲和力改变所致。  相似文献   
95.
目的:在异丙肾上腺素(Iso)导致的心肌肥大纤维化模型上观察了心肌线粒体钙转运功能的变化。方法:大鼠经皮下注射Iso共10天以制备心肌纤维化模型,心肌线粒体以差速离心法分离。结果:心脏重量/体重比值增加40%(P<0.01),心肌胶原含量增加81%(P<0.01),心脏组织呈显著的肥大和纤维化表现。心肌线粒体时间依赖和钙浓度依赖的钙摄取显著低于对照组,其摄取的Vmax较对照组低50%(P<0.01),但Km值无显著差别。Vmax与心脏重量/体重比值呈负相关(r=-0.67,P<0.01)。结论:上述结果提示Iso心肌损伤时,线粒体钙转运能力的降低可能与心肌肥大纤维化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6.
为探讨牛磺酸防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可能性,本文在大鼠离体回肠灌流模型上观察了牛磺酸对内毒素血症和内皮素灌流促进肠道内毒素转移的影响。结果显示,内毒素和内皮素明显促进肠腔内毒素向血循环转移(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85%和187%,(P<0.01)。循环灌流液中加入10mmol/L的牛磺酸可明显抑制内毒素和内皮素引起的肠道内毒素转移(转移率分别降低59%和65%,(P<0.01)并抑制内皮素引起的肠道粘膜组织乳酸脱氢酶释放。本文提示,牛磺酸可能通过其细胞保护机制抑制肠道内毒素转移,对防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P<0.01.(4)组与(2)组相比,(6)组与(5)组相比,+P<0.05;++P<0.013讨论肠道内毒素转移进而导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①,常发生在各种严重疾病情况下(如休克、烧伤、创伤等),并可引起多器管功能衰竭②③。肠道内毒素转移的机制尚不清楚,通常认为与肠粘膜屏障功能和肝脏解毒能力降低有关⑥⑦,我们以前在整体动物进行的研究发现,某些循环因子(如循环内毒素、内皮素等)可促进肠腔内毒素转移,是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重要发病因素⑧⑨。本文在离体回肠灌流模型上也得到类似结果。肠循环灌流牛磺酸(  相似文献   
97.
本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Cr~(3+)(10μg/L~10g/L)在体外均能增强高脂血症大鼠血浆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和肝内皮细胞脂酶(HEL)活性,其作用随Cr~(3+)浓度增高而增强。低、中等浓度Cr~(3+)能加强心脏、脂肪组织和骨骼肌等的脂蛋白脂酶(LPL)作用,尤以中等浓度更为明显,但高浓度却抑制上述组织的LPL活性。  相似文献   
98.
L-精氨酸对大鼠血管损伤后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刘乃奎,李楚文,赵东,常英姿,唐朝枢,苏静怡(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基础研究所,北京100083)经皮穿刺冠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临床措施之一,首次成功率可达90%~95%。然而2...  相似文献   
99.
莨菪类药物的抗休克作用已为大量的临床工作和实验研究所证实,但其作用原理尚未阐明。本工作在家兔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SMAO休克)的模型上,比较了山莨菪碱(654—2)和多巴胺、阿拉明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0.
作者在大鼠的失血性休克模型上观察了肝脏及血浆溶酶体酶的变化以及山莨菪碱对这些变化的影响,结果如下:一、将21只大鼠(体重150~250克)分成三组,①失血组(颈动脉放血至85mmHg维持2小时),②失血 654-2组(1mg/100g体重)。③手术对照组。最初及最大放血量在组①和组②间无明显差别,但失血后的代偿时间在组②较组①明显延长(分别为115.00±9.26与85.00±32.62分,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