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8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0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磷脂脂质体作为载体包裹SOD治疗大鼠肠系膜上动脉闭塞休克,明显抑制动物脂质过氧化物形成,减轻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稳定血压于较好水平。其疗效显著优于单用SOD或SOD+空白脂质体治疗。本实验还观察到休克动物缺血再灌注的小肠对脂质体的摄入成倍增加。实验结果提示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治疗休克或缺血是有前途的。  相似文献   
142.
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醚键磷脂,在休克、炎症、缺血缺氧等病理过程中都具有重要发病学意义,但其作用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本工作在家兔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SMAO休克)模型上,观察家兔血浆PAF活性的动态变化,并比较肠系膜上静脉(SMV)血和右心房混合静脉血血浆PAF活性变化,分析SMAO休克时血浆PAF活性变化的组织来源。  相似文献   
143.
144.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发现再灌注时迅速纠正缺血组织的酸中毒是促进心肌损伤加重的重要因素之一,称为pH反常,因而缺血组织能量代谢障碍与再灌注损伤之间  相似文献   
145.
内毒素或山莨菪碱单独使用均不引起磷脂酰胆碱—磷脂酸—胆固醇脂质体的聚集反应。但内毒素与脂质体预先孵化,明显促进Ca~(2+)引起的脂质体聚集反应,其效应呈剂量依赖关系。山莨菪碱与脂质体预先孵化,对Ca~(2+)引起的脂质体聚集反应无明显影响,但显著抑制内毒素对Ca~(2+)引起的脂质体聚集反应的促进作用。山莨菪碱对内毒素的抑制效应呈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46.
本工作观察654-2及牛磺酸对大鼠晚期感染性休克SR摄钙功能的保护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动物分为3组;①晚期休克组(n=10);盲肠结扎穿孔后20小时,②654-2组(n=7);术后2小时腹腔注射  相似文献   
147.
本工作在胶原活化的大鼠血小板上,观察RGDS肽对血小板聚集、L一精氨酸(L-Arg)转运、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亚硝酸盐(NO2-)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4μg/mL胶原引起血小板聚集时,L-Arg转运增强、NOS活性增高和NO2-含量增加。血小板L-Arg转运的Vmax与NOS活性和NO2-生成呈明显正相关(r=0.8100和0.8343,p<0.01);血小板聚集与NO2-生成亦呈明显正相关(r=0.7660,P<0.05)。RGDS肽200μmol/L凡与胶原共同孵育,可明显抑制胶原引起的血小板聚集、L-Arg转运增强、NOS活性增高和NO2-含量增加。提示,胶原激活的血小板L-Arg/NO途径增加是通过Ⅱb/Ⅲa复合物所介导,RGDS肽可括抗其增加作用。  相似文献   
148.
目的 总结分析门诊输液室潜在护理纠纷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对门诊输液室有可能产生护理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其中包括违反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工作责任心不强、服务意识不够、管理存在不足、未履行知情权和隐私权、结核区与非结核区域不清晰等原因.结果 提出强化门诊护士的法律意识、工作认真细致、加强责任心、严格遵守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医护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重视护理文书的法律效力、尊重病人的权利、改善服务态度等防范对策.结论 门诊输液室是病人救治的重要场所,发生纠纷较多,增强服务意识、注重护理安全管理是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9.
预先反复、短暂缺血可以减轻后续长期缺血所造成组织损伤的现象被称为缺血预适应(ischemicpreconditioning,IPC),包括IPC后即刻出现并持续1~3小时的早期保护和IPC后24小时再度出现并持续72小时的延迟保护作用两个时相。本项目主要研究老年、病变心脏IPC保护特征与规律,研究心脏  相似文献   
150.
为研究缺血小肠的再灌注损伤,阻断家兔SMA血流1小时或35mmHg低压灌流SMA2小时,然后以90mm Hg恒压再灌注2小时。结果发现缺血小肠再灌注后出现逐渐加重的组织损伤,表现为血浆ACP活性、乳酸和镁进行性增加,小肠粘膜出血,小肠绒毛坏死和组织水肿进行性加重,以及体动脉压降低,心肌缺血损伤等。这种再灌注损伤,甚至比小肠持续缺血3小时者更严重。本文对缺血小肠再灌注损伤在休克发病学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