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6篇 |
免费 | 19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5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32篇 |
内科学 | 6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74篇 |
特种医学 | 18篇 |
外科学 | 9篇 |
综合类 | 54篇 |
预防医学 | 22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33篇 |
中国医学 | 37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65年 | 3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23.
目的 对国外药典收载的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的各种有关物质方法进行比较考证,通过优化建立专属性更好的HPLC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HPLC法,色谱柱为苯基柱(4.6mm×50mm,1.8μm),梯度洗脱,流动相A为20mmol·L-1 Na2HPO4水溶液(用磷酸调pH至5.7),流动相B为乙腈;流速为1.2m·min-1;检测波长为238nm;柱温为30℃.结果 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的各个杂质在此色谱条件下能得到有效分离.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的有关物质检查与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4.
本文从新型靶向给药系统-热敏磁性脂质体靶向给药的几个关键之处出发,介绍了目前热敏磁性脂质体的脂质材料、磁性材料、磁定位和电磁波控释研究状况,分析讨论了电磁波在热敏磁性脂质体的磁靶向和药物控释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了测量热敏磁性脂质体的电磁参数和选择合适的电磁波频段用于药物控释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12月在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行中心静脉置管的维持性血透患者92例,分析导管感染率与置管部位、血浆总蛋白水平(TP)、白蛋白水平(ALB)、体质量指数(BMI)、C反应蛋白(CR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表达、合并糖尿病及年龄等因素相关性。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x~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股静脉置管感染率高于颈内静脉,分别为32.6%和12.5%,x~2=6.612,P<0.05。营养指标(TP、ALB、BMI)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导管感染率(P<0.05)。血浆细胞因子水平(CRP、TNF-α、IL-6)的表达对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有早期预测作用(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感染率高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分别为38.3%和17.2%,x~2=6.422,P<0.0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年龄分别为(72.82+14.52)岁和(70.45±13.65)岁,t=-0.218,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与置管部位、营养状况、微炎症状态、合并糖尿病密切相关,早期采取措施预防导管感染可减少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感染的发生,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索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和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该病的病因病机及证候特点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量表的制作方法,制定糖尿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问卷,对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和聚类分析。结果:出现频率大于50%的症状条目中,本虚证表现以气虚和阴虚证为主,标实证表现以内热和痰湿为主;进一步对症状条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2型糖尿病的7个证候类型。结论:2型糖尿病本虚证中,气虚证和阴虚证,阴虚证和阳虚证并见,也有单纯气虚证或单纯阴虚证。标实证中,热证普遍存在,也兼有血瘀证。从症状出发,运用聚类分析进行中医证候研究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7.
创面是一种以皮肤缺损或功能受限为特征的常见外科疾病,针灸在创面修复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梳理针灸促进创面修复的相关机制研究文献,发现针灸可以改善创面血流灌注量、促进血管生成、增加成纤维细胞数量及调节胶原合成;同时针灸可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等炎性因子的释放,上调转化生长因子-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影响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等诸多信号通路促进创面修复。未来应深入研究多机制协同调控中心靶点,重点关注针灸在组织修复中的治疗手段、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28.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威夷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1997,(16)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是通过立体定向的方法,确定颅内靶点(病变或某些正常结构)的空间位置,然后以射线束聚焦照射,精确地摧毁靶点,而正常脑组织受量很少。这一构想是由瑞典Lars Leksell于1951年提出的,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p16^INK4A和p57^KIP2在宫颈脱落细胞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二步法,检测81例不同病变阶段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中p16^INK4A和p57^KIP2的表达。结果:p16^INK4A在ASC—US、低级别上皮内病变(CINⅠ)、高级别上皮内病变(CINⅡ~Ⅲ)和浸润性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1/16)、58.8%(10/17)、89.2%(33/37)和100.0%(11/11),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06,P〈0.001;p57^KIP2在高级别上皮内病变(CINⅡ~Ⅲ)和浸润性癌的阳性表达率为27.1%(13/48),与ASC—US和低级别上皮内病变(CINⅠ)的阳性表达率为69.7%(2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94,P=0.002。结论:p16^INK4A和p57^KIP2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密切相关,p16^INK4A和p57^KIP2可以作为宫颈癌前病变高危人群的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30.
糖尿病肾病不同分期证候演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针对糖尿病肾病(DN)早期、临床期患者,开展糖尿病肾病不同分期证候演变研究。方法:收集早期DN及临床期DN的证候学资料,进行辨证及证素的提炼,对证候及证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病情由早期演变到临床期,体现阴虚内热,热伤气阴病机的症状逐渐减少,阳虚的症状、证素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临床期DN湿浊证素较早期DN逐渐增多。结论:DN病机从早期到临床期呈现气阴两虚发展向阴阳两虚的趋势,血瘀等邪实的证候贯穿早期和临床期,并有加重的趋势,其中湿浊证素较早期DN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