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57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黄蕾  娄新哲  苏盈盈 《中国医刊》2023,(12):1378-1381
目的 评估牙周护理指导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维护期的菌斑控制效果及口腔卫生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牙周护理门诊的慢性牙周炎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在牙周治疗维护后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口腔卫生宣教,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每月于牙周护理门诊进行口腔护理指导。于基线及治疗后3个月复查时对患者进行口腔检查,包括全口Quigley-Hein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软垢指数(debris index,DI)、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探诊后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并通过问卷调查患者在牙周治疗维护后3个月内的口腔卫生习惯及就诊满意度调查。结果 基线时两组的PLI、DI、GI、BI、BOP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治疗后3个月复查时,观察组的PLI、DI、GI、BI及BOP与基线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均较基线时有所升高,且高于观察组...  相似文献   
8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我国口腔医学的发展,要求正畸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并对治疗效果的期望值也较高,这对口腔正畸研究生的临床接诊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就正畸研究生如何提高临床接诊能力进行了探讨,希望对正畸研究生的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3.
N-乙酰半胱氨酸对G/GO诱导hRPE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葡萄糖/葡萄糖氧化酶(G/GO)氧化损伤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RPE)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GO在高糖条件下处理hRPE细胞,建立葡萄糖氧化而损伤细胞的模型。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双氢罗丹明123(DHR)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蛋白表达。结果GO(5-20 mU)处理hRPE细胞6h,可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hRPE细胞的存活率;加入NAC可明显抑制G/GO引起的细胞存活率降低,减少G/GO引起的细胞内ROS堆积以及iNOS蛋白的表达。结论NAC能显著地减轻G/GO对hRPE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ROS的堆积,抑制iNOS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4.
分子生物学作为医学研究生的核心基础课程,对未来医学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科教融合”是高校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战略计划,打造高水平教学质量的突破口。文章阐述了“科教融合”对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并针对现阶段分子生物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科教融合”的理念,开展优化教学内容、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方法相融合、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改革考核方式等四个方面的改革措施。并以2019级吉林大学医学部研究生为对象来实施,结果发现在新“科教融合”的教学模式下,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学成绩及科研能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有效地促进科研与分子生物学教学的相辅相成,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对推动吉林大学医学研究生教育建设和培养创新型和卓越型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5.
目的构建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 (aetivin 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zip, ARIPzip) 真核表达载体,以便进一步探讨其生物学作用。方法从小鼠成纤维细胞3T3中提取HNA,并利用ARIPzip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方法扩增了ARIPzip cDNA,并克隆入pcDNA-Flag载体中,构建重组载体pcDNA-F-ARIPzip。将重组载体转染入HEK293细胞中,并通过免疫印迹方法检测ARIPzip的表达。结果酶切及测序结果显示,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免疫印迹结果显示,瞬时转染重组质粒的HEK293细胞中可有效表达ARIPzip。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ARIPzip真核表达载体,并能够在真核细胞中进行表达,为进一步研究ARIPzip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老年脉络膜转移癌(CM)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3例老年CM的原发肿瘤特点、眼底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原发肿瘤中5例(38%)来源于肺癌,6例(46%)来源于乳腺癌,眼底检查见眼球后极部或视盘周围黄白色或灰黄色圆形扁平隆起,部分病例伴有继发性视网膜脱离。A超显示肿瘤的内反射为中等到高,内部结构不规则。B超、CT显示球壁扁平状隆起肿块或限局性增厚,MRI显示肿块T1W呈高于玻璃体的中高信号,T2W为低信号。FFA表现早期不显荧光,而后逐渐显现斑点状荧光,晚期呈斑驳样荧光。ICGA早期呈弱荧光,而后出现弱的荧光斑点。OCT表现为病灶区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结论原发肿瘤以乳腺癌和肺癌多见,部分病例眼部转移病灶的发现早于原发灶,其中以肺癌多见。影像学检查有助于CM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老年脉络膜转移癌患者眼科影像学检查特点及其在脉络膜转移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13例15眼老年脉络膜转移癌的眼科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包括眼A/B超、FFA及ICGA、CT、 MRI、OCT检查.结果 FFA表现早期不显荧光,而后逐渐显现斑点状荧光,晚期荧光增强融合呈斑驳样.ICGA早期呈弱荧光,而后出现弱的荧光斑点.脉络膜转移癌的A超扫描为中等到高的反射,内部结构不规则.B超显示为扁平隆起的病灶,常有病灶周围视网膜隆起.CT显示球壁扁平状隆起肿块或限局性增厚,MRI显示肿块T1W呈高于玻璃体的中高信号,T2W为低信号.OCT表现为病灶区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结论 眼科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脉络膜转移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以FFA、ICGA、眼A/B超的意义较大,FFA检查在小病灶的早期发现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8.
目的 应用玻璃体切割手术对老年重度玻璃体积血的病因进行分析.方法 分析我院60岁以上老年重度玻璃体积血80例(80眼),术前行B超检查.行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根据术中情况行眼内填充(惰性气体C3F8或硅油).结果 玻璃体积血病因主要为视网膜静脉阻塞(包括分支静脉阻塞和中央静脉阻塞),其次为视网膜裂孔及视网膜脱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其他原因为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等.根据术前B超影像学特点将所有病例分为3组,B超所示与术中所见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基本一致.结论 60岁以上老年重度玻璃体积血的主要病因是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术前B超检查有利于评估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9.
目的 研究老年黄斑变性(AMD)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组织病理变化特点.方法 选择22例AMD病人的CNV膜,光镜和透射电镜下分析CNV膜标本中新生血管的数量、成熟程度、色素细胞的包裹、纤维组织的多少.结果 对比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分期,发现活动期CNV膜:可见大量CNV,无色素性细胞和纤维组织或有少量的色素性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肥大,代谢旺盛,细胞器丰富,血管不成熟.消退期CNV膜:CNV较活动期减少,有较多的色素性细胞、少量的纤维组织 ,血管内皮细胞器、细胞浆较活动期减少,血管腔较宽大.静止期CNV膜:见大量的纤维组织,无CNV、或有极少的CNV,无色素性细胞;少见血管内皮细胞,见大量胶原纤维.结论 AMD中CNV的ICGA不同分期具有相关的组织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90.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又称老年性黄斑变性(Senile maeular degeneration,SMD),是日前幽内外主要的敛盲性眼病之,可因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 neovescularization,CNV)、视网膜色索上皮(RPE)脱离或视网膜病变而造成视力下降或丧失,其中脉络膜新生血管是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凶。由于其确切发病机制不清,目前多数治疗效果并不理想。AMD的确切发生机制不清,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这就为本病的临床研究和疗效观察带来困难。本文就近年来国际老年黄斑变性AMD病闲学研究情况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