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3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目的 研究不同胎龄早产儿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CBF)特点及氨茶碱对早产儿CBF的影响. 方法  46例早产儿分为早产Ⅰ组和早产Ⅱ组.早产Ⅰ组胎龄≤32周,24例;早产Ⅱ组32周<胎龄<36周,22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动态监测早产儿(出生3 d内)在输注氨茶碱前0.5 h,输注完后1、2和6 h双侧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al artery,ACA)及大脑中动脉(media cerebal artery,MCA)的三项脑血流速度(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CBFV)参数即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期末峰值流速(end-diastolic velocity,EDV)和时间平均血流速度(time-mean flow velocity,TMFV)及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同时测量肱动脉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BP)变化.并与20例正常足月儿(对照组)的脑血流参数进行比较. 结果 左侧ACA(L-ACA)、MCA(L-MAC)和右侧ACA(R-ACA)、MCA(R-MAC)的PSV、EDV、TMFV在早产Ⅰ组低于早产Ⅱ组,这两组又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I和RI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同侧MCA的CBFV高于AC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左右两侧MCA和AC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输注完氨茶碱后1和2 h,早产儿ACA和MCA的CBFV均显著下降,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完后6 h CBFV回升至用药前水平,用药前后ACA和MCA的PI或RI无明显改变(P>0.05).输注完后1、2或6 h两组早产儿左侧ACA或MCA的CBFV分别与右侧ACA或MCA的CBFV比较,组内及组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用药前后各时间点肱动脉MA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不同时间点的MABP与双侧ACA、MCA-TMFV之间均不存在直线相关关系(P>0.05). 结论 早产儿CBFV明显低于正常足月儿,CBFV随胎龄增长而增加;早产儿双侧MCA的CBFV显著高于ACA;使用氨茶碱早期可能引起早产儿脑血流波动,临床上应合理用药,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胃肠道外营养对早产儿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影响。【方法】对40例实行胃肠道外营养的早产儿(研究组)及20例未实行胃肠道外营养的早产儿(对照组),各营养成分输入后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体质量增长满意,对照组体质量增长较缓慢,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肌酐与治疗前相比变化不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则各项指标均比治疗前及比研究组明显下降,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胃肠道外营养后研究组CD3、CD4、CD4/CD8、NK细胞增加,(P〈0.05),CD8变化不明显(P〉0.05),而对照组则各项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胃肠道外营养后早产儿CD3、CD4、CD4/CD8、NK细胞增加,免疫能力增强.有利于抵抗外界感染。  相似文献   
53.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生儿败血症为新生儿时期的较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发达国家发病率为0.1%~0.4%,发展中国家为1%~10%,国内病死率为12%~20.5%,发达国家为5%左右.而新生儿败血症表现较不典型,无明显特异性,临床上应引起重视,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因此有必要熟悉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掌握病原菌的构成和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测定不同周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心肌eNOS表达?NO变化及其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 【方法】 阻断和开放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急性心肌 I/R 模型,用TTC 染色,测定大鼠心肌 I/R 后梗死面积;免疫印迹分析测定心肌eNOS表达;形态测定(Morphometric)法测定硝基酪氨酸(Nitrotyrosine,NT)的水平;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结果】 在 STZ 处理后2周,糖尿病组(2WD)心肌梗死面积比相应周期对照组(2WC)明显缩小,STZ 处理后16周(16WD),梗死面积比相应对照组(16WC)增加;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OS)在心肌的表达在 2WD 比 2WC 组增加34%, 然而在 16WD 比 16WC 明显减少;超氧亚硝酸根离子(Peroxynitrite,ONOO-)生成的标志性产物硝基酪氨酸 (nitrotyrosine ,NT) 在 2WD 组中较 2WC 组低约49%,但在 16WD 组中较 16WC 组显著增加;血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 2WD 组中较 2WC 组增高, 但是16WD 组较 16WC 组显著减少?【结论】 STZ 诱导糖尿病早期?晚期对心肌 I/R 损伤呈现相反的作用?这可能是由于早?晚期糖尿病相反的心肌 eNOS 表达及 NO 改变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2004年6月至2006年5月诊治的儿童传单4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传单临床表现多样,除发热,咽峡炎,颈淋巴结肿大常见外,肝肿大(82%),鼻塞(49%)和双眼睑水肿(29%)较多见;传单肝功改变以酶学改变为主,其中以乳酸脱氢酶升高最常见,各年龄组传单患儿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均明显升高;早期检测EBV-IgM总体阳性率为86%,发生EBV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累及多系统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提高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存活率、降低病残率的方法.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8年2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23例出生体质量700~995 g[(880.7±93.7)g]、胎龄25+6~31+4周[(27.2±2.5)周]的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3例患儿存活20例,存活率87%.住院时间63~123 d,平均(76.5±25.1)d,出院体质量2.45~3.90 kg,平均(2.72±0.48)kg.出生时窒息需复苏者18例,占78%;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4例,发生率为61%;15例需气管插管常规机械通气治疗,14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占93%;早期低血压9例,占39%;胆汁淤积5例,发生率为24%;支气管肺发育不良11例,发生率为48%.20例存活出院患儿中,头颅MRI表现双侧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1例;2例3只眼出现视网膜病变.死亡3例.结论 及时恰当的出生时复苏和对各种并发症的正确处理是提高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存活率、降低病残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的因素.方法 选择62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对其生后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测定.结果 不同胎龄早产儿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比较:相对于胎龄≥32周早产儿,胎龄<32周早产儿CD3.CD4细胞减少,CD4/CD8比值下降(P<0.05);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比较:相对于出生体重≥1.5kg早产儿,出生体重<1.5 kg早产儿CD3、CD4细胞减少,CD4/CD8比值下降(P<O.05);早产儿窒息后CD3,CD4细胞减少,CD4/CD8比值下降(P<0.05).结论 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免疫功能越低;窒息缺氧可导致早产儿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丙酮酸乙酯(ethyl pyruvate, EP)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65只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43)、HIBD模型组(n=61)和HIBD+EP处理组(n=61),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EP(50 mg/kg)1次,此后每天1次,3 d后测定脑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脑组织含水量,TUNEL法检测脑组织凋亡细胞数;14 d后检测缺血侧和非缺血侧脑重量以判别脑萎缩程度。结果:HIBD+EP组脑组织SOD活性为(125.78±18.35)×103 U/(g protein),较HIBD模型组[(97.84±15.50)×103 U/(g protein)]明显增强(P<0.05);MDA含量为(4.42±1.04) μmol/(g protein),较HIBD模型组[(6.02±0.89) μmol/(g protein)]明显降低(P<0.05)。此外,HIBD模型组缺血侧(左侧)的脑组织含水量高于非缺血侧(右侧)(P<0.05),EP治疗后两侧的脑组织含水量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EP减轻了缺血侧的脑水肿。同时HIBD+EP组缺血侧脑皮质和海马每个视野的凋亡细胞数目分别为96.63±10.08和41.91±9.96,较模型组(111.54±1.64和51.73±1.77)明显减少,但仍多于假手术组(P<0.05)。HIBD+EP组左脑萎缩程度为(13.25±5.19)%,较HIBD模型组[(20.32±5.10)%]明显减轻(P<0.05)。结论:EP具有抗氧化功能,能减轻脑水肿,减少脑细胞凋亡,减轻脑萎缩,对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了解儿童血流性感染的病原体构成和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从儿童血液标本中培养出的病原体资料,用WHONET 5.4软件分析病原体的构成情况及其药敏情况。结果共培养出病原菌180株,细菌161株:革兰阳性菌94株,其中葡萄球菌69株;革兰阴性菌67株,其中大肠埃希菌25株,革兰阳性菌主要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烷敏感,而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对常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等存在广泛的耐药。真菌有19株,对两性霉素、伊曲康唑、氟康唑等均敏感。结论血流性感染的病原体构成以革兰氏阳性菌占优势,致病的细菌对青霉素类及头孢类抗生素存在较高耐药性,真菌感染有上升趋势,临床上应合理应用抗生素,根据药敏选择药物,减缓耐药的出现。  相似文献   
60.
目的 观察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新生大鼠HIBD的机制。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4~6周龄SD大鼠骨髓MSCs。采用新生7日龄SD大鼠结扎左颈总动脉后低氧暴露2.5h制作HIBD模型。24h 后,MSCs移植组(n=20)经尾静脉注射1×106个MSCs,PBS对照组(n=20)尾静脉注射PBS(0.01ml /g),HIBD手术组(n=20)和正常对照组(n=20)不作注射。采用大鼠改良神经功能损害评分(mNSS)及ELISA法分别检测移植后1、3、7、14d各组大鼠神经功能及脑内GDNF含量。结果 MSCs移植后7、14d,MSCs移植组的神经功能损害评分明显低于PBS对照组和HIE手术组(P<0.05)。制模后,所有HIBD大鼠的GDNF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与PBS对照组和HIE手术组比较,MSCs移植组在各个时间点的GDNF含量升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 MSCs移植可改善HIBD新生大鼠的神经功能,促进脑内GDNF的合成和分泌,从而发挥神经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