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3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目的】测定不同周期STZ诱导糖尿病生存信号改变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阻断和开放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急性心肌I/R模型,用TTC染色,测定大鼠心肌I/R后梗死面积,用免疫印迹法定量分析代表心肌凋亡水平的caspase-3及代表细胞生存信号的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用槽式电泳法测定硝基酪氨酸。【结果】在STZ处理后2周,糖尿病组(2WD)心肌梗死面积比相应周期对照组(2WC)明显缩小,STZ处理后16周(16WD),梗死面积比相应对照组(16WC)增加;P-Akt,在心肌的表达在2WD比2WC组增加35%,在16WD比16WC明显减少;超氧亚硝酸根离子(ONOO^-)生成的标志性产物硝基酪氨酸(NT)在2WD组中较2WC组低约49%,但在16WD组中较16WC组显著增加;在缺血再灌注后,Caspase-3,在2WD组较2WC组中减少,而16WD组caspase-3较16WC组增加。【结论】STZ诱导糖尿病早期、晚期对心肌I/R损伤和细胞凋亡呈现相反的作用,这可能是由于早、晚期糖尿病相反的细胞生存信号改变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益生菌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胃肠功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早产儿60例,随机分入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益生菌制剂(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从生后第2天开始,0.33g/次,2次/天,疗程2周。观察两组早产儿出生后第1、3、7、14天血清胃泌素水平,观察呕吐、腹胀、胃潴留、排便不畅情况,观察体重、头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结果出生后第1、3、7、14天胃泌素水平,治疗组分别为(39.50±8.22)、(39.90±9.20)、(45.80±13.23)、(53.63±15.48)pg/ml,对照组分别为(38.93±9.42)、(39.56±10.55)、(44.80±14.50)、(46.33±10.96)pg/ml,第14天的胃泌素浓度,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呕吐、腹胀、胃潴留、排便不畅的例数,治疗组分别为7、6、5、6例,对照组分别为15、14、12、14例,治疗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第1、3、7、14天体重,治疗组分别为(1269±144)、(1239±146)、(1308±137)、(1426±150)g,对照组分别为(1281±146)、(1285±150)、(1290±149)、(1335±141)g,第14天的体重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第1、3、7、14天头围,治疗组分别为(28.03±1.71)、(28.09±1.53)、(28.21±1.56)、(28.32±1.62)cm,对照组分别为(27.86±1.57)、(27.92±1.55)、(28.04±1.50)、(28.16±1.62)c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治疗组为(6.87±1.33)d,对照组为(7.87±1.91)d,治疗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治疗组为(11.43±2.21)d,对照组为(12.77±2.22)d,治疗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添加益生菌可促进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胃泌素的分泌,促进胃肠功能的成熟;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促进体重增长,缩短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和恢复到出生体重所需时间。  相似文献   
44.
换血疗法在儿科危重症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浩彬 《广东医学》1998,19(6):453-454
换血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近年来有了较大发展。国外已从早期仅用于抢救新生儿溶血病,扩展到应用于多种其他危重疾病的治疗〔’-41。国内较多地区也已开展了换血疗法,我科自1993年2月一lop年10月有对倒重症病例应用换血疗法,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l资料与方法l.l一般资料:本组男15例,女8例。年龄1小时一14岁。新生儿溶血病15例(其中ABO溶血病13例,MN溶血病2例),G6PD缺陷引起的新生儿重度溶血性贫血、高胆红素血症五例,严重感染2例,败血症2例,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3例。1.2临床表现:15例新生儿溶血病肉眼黄疽出…  相似文献   
45.
新生儿罂粟壳中毒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燕云  黎阳  苏浩彬 《广东医学》2002,23(6):590-590
患儿 ,男 ,2 8d。因哭闹伴嘴角抽动4h入院。患儿为第 2胎第 2产 ,足月顺产出生 ,出生后母乳喂养。吃奶好 ,无呕奶 ,大便每 1~ 2d 1次。 3d前患儿出现腹泻 ,大便次数增至 3~ 4次 /d,呈黄色稀水样便 ,无黏液脓血及腥臭味 ,伴低热37 8℃。9h前家人用罂粟壳 1枚半煎水后喂服 ,患儿服药后腹泻止。 4h前出现烦躁哭闹 ,伴嘴角抽动并有频繁吸吮动作 ,但不愿吮奶。服药后至就诊时排尿 1次 ,尿量及次数均较平日明显减少。入院时体查 :体温 37 8℃ ,呼吸 2 4次 /min ,脉搏 16 0次 /min ,体重 5kg,头围 38 5cm。足月儿外貌 ,烦躁哭闹…  相似文献   
46.
窒息缺氧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窒息缺氧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方法 对 10 4例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分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 ,采用微量血胆红素测定方法。结果 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 41 2 % (2 8/ 68)与 11 1% (4 / 3 6) (χ2 =9 98,P =0 0 0 2 ) ;两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最高值分别为 (12 80±4 74)mg/dl与 (9 15± 3 74)mg/dl(P =0 0 0 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与缺氧窒息程度呈负相关 (P =0 0 0 1)。结论 重度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及血清胆红素值明显低于轻度窒息儿。  相似文献   
47.
目的:了解无并发胆红素脑病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啼哭声峰值频率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高胆红素血症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999年~2000年间108例无伴胆红素脑病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及29例正常新生儿的痛性啼哭声峰值频率进行PC机软件频谱分析,根据经皮测定胆红素指数(TcBI)值将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分为3组:A组(TcBI12~17)82例、B组(TcBI 18~19)12例及C组(TcBI>20)14例,分别将各组啼哭声峰值频率与正常新生儿进行比较。结果:随着高胆红素程度(以TcBI值表示)的升高,其啼哭声峰值频率均值亦随之升高,A、B组与正常新生儿啼哭声的峰值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C组在高胆红素血症期间啼哭声的峰值频率与其黄疸消退期啼哭声的峰值频率、及正常新生儿啼哭声的峰值频率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无伴胆红素脑病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啼哭声峰值频率随黄疸程度的加深,可发生相应的可逆性改变,利用计算机频谱分析软件可经济、便利地进行临床频谱分析。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高氧所致慢性肺损伤早产鼠的肺纤维化与p16蛋白的变化情况.方法将120只早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氧CLD 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40只,采用高浓度氧诱导CLD模型,于实验第1、3、7、14、21天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其肺组织Ⅰ型胶原和p16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氧CLD组第14天和第21天肺纤维化评分及Ⅰ型胶原水平增加,p16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产前地塞米松治疗可减轻高氧暴露后早产鼠肺纤维化评分及Ⅰ型胶原水平,但对p16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无影响.结论 高氧诱导早产鼠肺组织p16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CLD肺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有关系.  相似文献   
49.
早产儿静脉营养相关并发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营养液配方和输注技术的不断完善,静脉营养的耐受性得到改进,但由于早产儿肝肺功能、脂质清除及抗氧化能力等不成熟,静脉营养的应用还存在某些争议的问题.  相似文献   
50.
目的 研究不同胎龄早产儿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CBF)特点及氨茶碱对早产儿CBF的影响. 方法  46例早产儿分为早产Ⅰ组和早产Ⅱ组.早产Ⅰ组胎龄≤32周,24例;早产Ⅱ组32周<胎龄<36周,22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动态监测早产儿(出生3 d内)在输注氨茶碱前0.5 h,输注完后1、2和6 h双侧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al artery,ACA)及大脑中动脉(media cerebal artery,MCA)的三项脑血流速度(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CBFV)参数即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期末峰值流速(end-diastolic velocity,EDV)和时间平均血流速度(time-mean flow velocity,TMFV)及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同时测量肱动脉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BP)变化.并与20例正常足月儿(对照组)的脑血流参数进行比较. 结果 左侧ACA(L-ACA)、MCA(L-MAC)和右侧ACA(R-ACA)、MCA(R-MAC)的PSV、EDV、TMFV在早产Ⅰ组低于早产Ⅱ组,这两组又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I和RI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同侧MCA的CBFV高于AC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左右两侧MCA和AC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输注完氨茶碱后1和2 h,早产儿ACA和MCA的CBFV均显著下降,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完后6 h CBFV回升至用药前水平,用药前后ACA和MCA的PI或RI无明显改变(P>0.05).输注完后1、2或6 h两组早产儿左侧ACA或MCA的CBFV分别与右侧ACA或MCA的CBFV比较,组内及组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用药前后各时间点肱动脉MA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不同时间点的MABP与双侧ACA、MCA-TMFV之间均不存在直线相关关系(P>0.05). 结论 早产儿CBFV明显低于正常足月儿,CBFV随胎龄增长而增加;早产儿双侧MCA的CBFV显著高于ACA;使用氨茶碱早期可能引起早产儿脑血流波动,临床上应合理用药,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