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分析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知觉眼位状况以及治疗对知觉眼位的影响。方法 应用视感知觉检查方法检测知觉眼位,比较不同程度的屈光参差弱视患者之间知觉眼位差异,以及治疗后知觉眼位的变化。结果 屈光参差程度大的弱视患者垂直知觉眼位显著大于屈光参差程度小的患者。经过弱视治疗后,水平和垂直知觉眼位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屈光参差的严重程度影响垂直知觉眼位,屈光参差越严重,垂直知觉眼位偏斜越大;弱视治疗后知觉眼位无明显改善,滞后于视力和立体视觉的发育。 相似文献
22.
TGF-β1对老年人牙周膜细胞分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老年人牙周膜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骨钙素分泌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TGF-β1(0.5μg/L,1μg/L,2μg/L)与体外培养的老年人牙周膜细胞-同培养后,采用酶动力学方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骨钙素分泌水平,并与青年人牙周膜细胞进行比较。结果:①在老年组,TGF-β1各浓度组细胞裂解液和培养液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老年组和青年组差值比较,除TGF-β1(0.5μg/L)组细胞培养液外,无论是细胞裂解液还是培养液中碱性磷酸酶活性青年组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P〈0.01)。②在老年组,只有7d时的TGF—β1(0.5μg/L)组骨钙素分泌高于对照组(P〈0.05);在青年组,7d时各组和21d时TGF—β1(1μg/L)组骨钙素分泌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老年组和青年组差值比较,7d时TGF-β1(1μg/L)、(2μg/L)组和21d时的TGF-β1(0.5μg/L)、(1μg/L)组骨钙素分泌青年组明显高于老年组。结论:合适浓度的TGF-β1不仅可以促进青年人而且可以促进老年人牙周膜细胞向成骨样细胞转化,增强其成骨能力;其对青年人牙周膜细胞的作用强于老年人。 相似文献
23.
甲壳胺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壳胺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和分化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原代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采用MTT法、酶动力学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不同浓度甲壳胺(Chitosan,Chi,0.05,0.1,0.2g·L-1)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骨钙素分泌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Chi(0.05g·L-1)和Chi(0.1g·L-1)2组在3,5,7d时A570值均明显升高(P<0.05),Chi(0.2g·L-1)组仅在3d时明显升高(P<0.01);(2)不论是细胞裂解液还是细胞培养液中,甲壳胺均能明显增强牙周膜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3)不同浓度的甲壳胺刺激牙周膜细胞骨钙素分泌量均较对照组高,但只有Chi(0.1g·L-1)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甲壳胺对人牙周膜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4.
Exendin-4对胰岛素抵抗人肝癌HepG2细胞脂代谢相关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xendin-4(Ex-4)对胰岛素抵抗(IR)人肝癌HepG2细胞脂代谢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阐明Ex-4改善IR的作用。方法:选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肝癌HepG2细胞,采用高浓度胰岛素诱导HepG2细胞制备IR模型(HepG2-IR细胞),再将其分为对照组(不含胰岛素的HepG2细胞)、IR组(IR模型,即HepG2-IR细胞)和Ex-4组(IR模型中加入10 nmol·L-1 Ex-4)。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GOD-POD)检测细胞中葡萄糖消耗量,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及胞内脂滴形成情况,应用甘油三酯(TG)试剂盒检测细胞中TG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细胞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和载脂蛋白B100(apoB100)等脂代谢相关因子mRNA表达水平。结果:HepG2细胞建立IR模型后,与对照组比较,IR组HepG2-IR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明显降低(P<0.01);与IR组比较,Ex-4组HepG2-IR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明显增加(P<0.05)。油红O染色法,与对照组比较,IR组细胞含脂率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Ex-4组细胞中含脂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IR组细胞中TG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IR组比较,Ex-4组细胞中TG水平明显降低(P<0.05)。qRT-PCR检测,与对照组比较,IR组细胞中ACC、FAS和SREBP-1c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apoB100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IR组比较,Ex-4组细胞中ACC、FAS和SREBP-1c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apoB100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结论:Ex-4可通过调节人肝癌HepG2细胞脂类代谢相关因子的表达进而改善IR。 相似文献
25.
目的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是常见的涎腺恶性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SACC中表达情况不尽相同。文中系统评价有关SACC组织中VEGF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BioMedical Bibliographic Database,CBMdisc)、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ese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 Database for Chinese Technical Periodicals,VIP)、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2012年1月31日,并辅以文献追溯的方法,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所有相关病例对照研究。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应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病例对照研究,其中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381例,正常涎腺对照8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VEGF在SACC组与正常涎腺对照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3.33,95%CI(6.98,25.45)];VEGF在ACC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97,95%CI(1.60,9.87)];VEGF在ACC临床Ⅰ~Ⅱ期组与临床Ⅲ~Ⅳ期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7,95%CI(0.20,0.67)];VEGF在ACC腺样/管状型组与实性型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5,95%CI(0.07,0.32)];VEGF的表达水平与ACC有无神经侵袭或远处转移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EGF高表达与SACC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型等临床病理特征显著相关,但与神经侵袭、远处转移无关。受纳入文献质量的影响,以上结论需要高质量的病例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6.
目的固定矫治是当前正畸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固定矫治器种类繁多,本研究探讨2种不同固定矫治器在尖牙远移时对龈沟液碱性磷酸酶(gingival crevicular flaid-alkaline phosphatase,GCF-ALP)水平变化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0例男性青少年患者,年龄12~16岁,每例患者随机选取同颌同名牙列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牙列佩戴自锁直丝弓托槽矫治器;对照组牙列佩戴普通结扎式直丝弓托槽。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矫治前、矫治后1 h、24 h、48 h、72 h、168 h及2周GCF-ALP含量水平的变化。结果佩戴自锁直丝弓托槽矫治器牙列的实验组GCF-ALP含量水平在加力72 h开始升高,升高的幅度、速率均高于佩戴普通结扎式直丝弓托槽矫治器的对照组牙列。结论正畸过程中受机械力的作用GCF-ALP水平发生动态变化。使用自锁直丝弓托槽矫治器,摩擦力较小,相对普通结扎式托槽,GCF-ALP含量水平改变较大。 相似文献
27.
目的比较A型肉毒毒素(BTA)注射与手术治疗儿童共同性斜视的疗效。
方法纳入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的共同性斜视患儿14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4例,女性68例;年龄3~15岁,平均年龄(7.2±2.6)岁。按照家属的选择意愿分为注射组和手术组。注射组患儿采用BTA眼外肌注射治疗,手术组患儿采用斜视矫正术治疗。检查并记录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患儿的斜视度、双眼视觉功能以及并发症情况,治疗后6个月患儿的眼位正位率等指标。注射组和手术组患儿斜视度与双眼视觉功能的定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描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组内比较。患儿双眼视觉功能的定性数据,眼位正位率与并发症等指标的描述采用频数和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治疗后6个月,注射组患儿的眼位正位率为58.2%,手术组患儿的眼位正位率为69.3%。两组患儿眼位正位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0,P>0.05)。注射组患儿斜视度绝对值在注射前和注射后6个月分别为(35.23±6.69)△和(12.35±10.16)△;手术组患儿斜视度绝对值在手术前和手术后6个月分别为(35.40±8.74)△和(9.16±9.43)△。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儿斜视度绝对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1.92;P>0.05)。注射组和手术组患儿在治疗后6个月随访时,具有正常同视机Ⅰ级功能(同时视)的分别有25例(占39.1%)和38例(占50.7%);具有正常同视机Ⅱ级功能(融合视)的分别有43例(占67.2%)和70例(占93.3%);具有正常同视机Ⅲ级功能(立体视)的分别有26例(占40.6%)和37例(占49.3%);具有正常近立体视功能的分别有27例(占42.2%)和38例(占50.7%),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增加。治疗后6个月,手术组具有同视机Ⅱ级功能(融合视)患儿的比例高于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2,P<0.05),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88,1.06,0.99;P>0.05)。注射组所有患儿主诉出现复视,16例患儿表现出轻度上睑下垂和结膜下出血,均于随访1~3个月时消失。
结论对于斜视度为中低度数(15△~50△)的患儿,BTA注射与手术治疗儿童共同性斜视在治疗后6个月临床疗效相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应用富血小板血浆与骨髓基质细胞(BMSCs)构建骨髓基质细胞膜片,以及应用骨髓基质细胞膜片与珊瑚支架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方法:将取自同一供体兔的BMSCs与富血小板血浆复合后,共同在体外培养10天,构建出BMSCs膜片,用其包裹珊瑚支架后植入裸鼠背部皮下,另以单纯BMSCs种植到珊瑚支架及以单一珊瑚植入作为对照。术后4周和8周取材,通过组织学观察和组织形态测量分析,评价其成骨情况。采用SPSS1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MSCs与富血小板血浆共同在体外培养10d,可构建出厚约2mm的BMSCs膜片。用其包裹珊瑚支架后植入裸鼠背部皮下4周和8周,在珊瑚表面及其孔洞内有大量软骨和骨质形成.其成骨量明显大于单纯BMSCs种植组。单一珊瑚植入组未见骨或软骨形成。结论:将富血小板血浆与BMSCs复合后共同在体外培养,可构建出具有一定厚度的BMSCs膜片,将此膜片包裹珊瑚支架所形成的膜片一支架复合体具有良好的成骨活性. 相似文献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