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0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分析方法探索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证候疾病信息对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397例确诊为活动期RA的病例来自9个临床中心,随机分成中药治疗组203例和西药治疗组194例。西药治疗方案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和慢作用药,中药治疗包括基础治疗和辨证用药。治疗前后收集患者中医四诊信息和西医疾病诊查指标,治疗效果用美国风湿病学会20%改善标准(theAmericanCollegeofRheu-matology20,ACR20)判断,抽取患者初诊时的信息进行分析,分析方法在SAS8.2上实施。通过单因素探索性分析,计算疗效与变量的比数比,以P<0.2作为入选模型的标准;采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数据分析,以疗效为分层变量,随机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占75%)和验证集(占25%),对分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数据分析模型中,中药治疗组共纳入18个变量,西药治疗组纳入24个变量。中药治疗组中,晨僵、关节肿胀数、免疫球蛋白M、关节压痛数、关节压痛、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和关节疼痛等与疗效正相关,病程和夜尿多与疗效呈负相关。西药治疗组中,血沉、腰膝酸软、苔白、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和关节肿胀等与疗效呈正相关,苔黄、舌红、白细胞检测与疗效呈负相关。在随机选取的验证集患者中,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作用表现为:RA中药治疗方案使用中,可预测20%患者有效率达到90%;RA西药治疗方案使用中,可预测20%患者有效率达到100%。结论:根据证候疾病信息与中西医疗法疗效的临床数据所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能够显示证病信息对疗效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2.
环磷酰胺联合大剂量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狼疮性肾炎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加大剂量黄芪注射液静滴对狼疮性肾炎患者的感染、尿蛋白以及免疫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共选择4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均符合SLE诊断标准且伴有不同程度肾脏损害,中医辨证属气虚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0.8 g环磷酰胺静脉滴注1次/月,并静滴黄芪注射液20 ml,1次/d,连续12 d,休息18 d。对照组单用环磷酰胺0.8 g静脉滴注,1次/月。两组每个疗程均为30 d,连续观察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活动性临床症状积分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感染率为4.35%,对照组感染率为25%。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24 h尿蛋白、CD8、红细胞及白蛋白等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白细胞水平在治疗后虽有下降,但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黄芪注射液加环磷酰胺静脉滴注治疗狼疮性肾炎在降低感染发生率和尿蛋白以及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等方面优于单用环磷酰胺。  相似文献   
83.
痹证必有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雨  薛轶燕  苏励 《陕西中医》2006,27(5):578-579
目的:探讨痹症必有瘀的机理及治疗。方法:搜集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分析痹症必有瘀的理论及用药法则。结论:瘀、痛、痹渐进而成;早期即有瘀,瘀在痹前;中晚期瘀滞,导致畸形;病因病机,处处有瘀;游走性疼痛亦是瘀;对瘀用药除注重传统的祛风、散寒、除湿、养阴,清热,补肾等方法外,还应重视“瘀”的存在。  相似文献   
84.
陈湘君运用扶正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撷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基本病机--肾虚督寒、痰瘀阻络,陈湘君教授主张外寒为主者治疗以温经散寒为主,内寒为主者以温补肾阳为主,化痰活血贯穿始终,而局部僵痛明显者主张内外合治.  相似文献   
85.
自身清颗粒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自身清颗粒治疗轻中活动度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84例轻中度活动性SLE患者分为自身清颗粒结合激素组(治疗组)和羟氯喹结合激素组(对照组)。3月为1疗程,每月观察1次主要症状,并在治疗前后检测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组疗效每月均优于对照组(P<0.05),其临床总有效率在治疗后1月、2月、3月分别为30.95%、66.67%、85.71%。治疗前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改善情况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C3、C4、ESR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善两者相当(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各项安全性指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身清颗粒能有效改善轻中度活动性SLE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各项免疫学指标,并且安全可靠。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中药复方的免疫双向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6.
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因子分析及其与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症状进行因子分析,并探讨其结果与中西药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413例确诊为活动期RA病例来自9个临床中心,采用各中心控制的简单随机化方法分成中药组(209例)和西药组(204例)。西药治疗方案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和慢作用药,中药治疗包括基础治疗和辨证用药。治疗前后收集患者18项常见症状。治疗效果用美国风湿病学会20%改善标准(the Anl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20% improvement,ACR20)判断。应用SAS8.2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症状的分类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各公因子得分变化与疗效关系用方差分析。结果18项症状因子分析得到4个公因子,较好地反映关节局部病情以及中医寒证、虚证、热证的症状;中、西药治疗对反映关节病情的公因子影响一致,均具有改善作用,但中药治疗对虚证症状的公因子改善优于西药组。结论因子分析能够对中医辨证过程中重要因素症状进行分类研究,因子分析结果与传统证候分类有一致性;对公因子与疗效关系的探索,能更好地显示中药疗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87.
目的通过大数据技术研究细辛、泽泻、补骨脂和威灵仙这类被认为具有肾毒性的常用抗风湿中草药,在临床真实使用环境中是否具有肾毒性及与肾毒性的相关因素。方法查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2005年5月20日至2016年10月1日期间,所有使用过上述药物的患者基本信息,以及用药前后的肾功能检查结果、配伍用药情况等共2046万条数据信息,在数据库解决方案搭建上,采用SQL软件从医院现有的各业务系统中调取相关数据,建立分析平台,从而实现大数据的分析。结果在配伍的情况下,四味药物肾毒性发生率分别为,细辛0.89%、泽泻1.32%、补骨脂1.12%、威灵仙1.70%。在单独使用的情况下,细辛肾毒性发生率为3.08%。四味药物的肾功能异常表现均以胱抑素C升高为主,约占异常人数的70%~76%,肾毒性发生率表现出随着患者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泽泻、补骨脂和威灵仙的肾毒性发生率随累计剂量增多而升高,而细辛未出现此情况。结论在临床真实使用环境中,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在君臣佐使配伍理论指导下使用细辛、泽泻、补骨脂和威灵仙这类具有"肾毒性"的药物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益气滋阴祛瘀法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方法:纳入55例阴虚内热、瘀血痹阻证的L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给予益气滋阴祛瘀方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补体(C3、C4)水平;治疗前后记录每个患者的激素使用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激素撤减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SLEDA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减少(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ESR、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lg A、lg G、lg M及补体C3、C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激素撤减率为58.62%,对照组为29.62%,治疗组的激素撤减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激素使用剂量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患者的激素使用剂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滋阴祛瘀方治疗阴虚内热、瘀血痹阻证LN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其尿蛋白水平,并具有良好的辅助撤减激素作用。  相似文献   
89.
活血化瘀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并肺间质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并肺间质病变的疗效。方法:对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进行分组治疗观察,治疗组60例以丹桃化纤饮配合西药治疗,对照组20例单纯西药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的一氧化碳弥散量、动脉氧分压、肺活量及血沉治疗后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达73.33%,显著优于对照组(45.0%)(P<0.01)。结论:运用活血化瘀法为主的丹桃化纤饮治疗肺间质病变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0.
益气清络饮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对照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益气清络饮治疗气虚湿热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与机制。方法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益气清络饮治疗组和雷公藤浸膏片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关节局部症状、握力、ESR、RF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活动性症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总有效率达90%,与对照组相似(P〉0.05),且在降低患者RF,1g、CRP、ESR(P〈0.01)及提高Hb与RBC方面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1),而副作用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清络饮能通过改善患者免疫指标的紊乱,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病情的发展,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