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6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1篇
肿瘤学   4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RGD双模态探针分子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整合素α_vβ_3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其特异性配体RGD(Arg-Gly-Asp)动态监测整合素α_vβ_3的表达情况、定性评估肿瘤血管生成,对肿瘤的良恶性判定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意义。基于RGD肽的分子影像学检查方法是监测整合素α_vβ_3表达的无创新技术,在肿瘤的早期诊断与疗效监测、肿瘤靶向药物的研制以及其他非肿瘤疾病的治疗中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对RGD双模态分子探针在临床前期应用中的研究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2.
目的 探讨MDCT动态增强扫描不同期相测量肝癌与膈肌交界面弓弦比对膈肌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影像学检查提示癌灶与邻近膈肌关系密切的肝癌患者90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53例无膈肌侵犯,37例有膈肌侵犯。分别测量3个期相(平扫、增强扫描动脉期及增强扫描静脉期)CT图像中的弓长(肝癌与膈肌交界面长度)、弦长(与弓长大致平行的肿瘤最大径线),并计算弓弦比。通过分析3个期相所测弓弦比对肝癌膈肌侵犯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并确定诊断阈值。结果 无膈肌侵犯与膈肌侵犯在平扫、增强扫描动脉期及增强扫描静脉期所测弓弦比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示平扫、增强扫描动脉期及增强扫描静脉期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14、0.769、0.893,Z检验示增强扫描静脉期与平扫、增强扫描静脉期与增强扫描动脉期的AUC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取增强扫描静脉期所测弓弦比的阈值为1.07时,其诊断膈肌侵犯的敏感性为89.2%,特异性为84.9%。结论 MDCT动态增强扫描静脉期图像测量肝癌与膈肌交界面弓弦比可以作为评估癌灶侵犯膈肌的一种简便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3.
154.
目的:探讨CT结合内镜检查诊断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均经手术病理检验证实为GIST病人的CT及内镜检查资料.结果:(1)18例GIST的CT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肿瘤,边界清楚,13例平扫及增强密度均匀,强化明显,5例瘤灶内有坏死液化区;肿瘤周围肠管不同程度受压移位或粘连.(2)15例源于胃、十二指肠及结肠的间质瘤均行内镜检查,4例瘤侧胃壁镜下所见黏膜呈外压性改变者未行咬检;11例伴有溃疡形成,溃疡处咬检获取病理组织.(3)18例均行手术后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查,18例CD-117均为阳性,13例CD-34阳性,10例Vimentin阳性.结论:CT与内镜相结合检查,能提高胃、十二指肠及结肠GIST定位、定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5.
目的研究MRI征象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对微血管浸润(MVI)阴性孤立性肝细胞肝癌(HCC)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MVI阴性孤立性HCC患者术前MRI及临床资料,采用SPSS 20.0对术前MRI及临床资料与术后早期复发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73例患者中,术后早期复发者20例,单因素分析结果示复发组与无复发组在性别、年龄、饮酒、肝硬化、肿瘤最大径、瘤内液化坏死、甲胎蛋白(AFP)值、病理分级、Ki-67水平及肝包膜侵犯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边缘、肿瘤包膜及CA125值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示,肿瘤边缘及肿瘤包膜是MVI阴性孤立性HCC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MRI征象及血清CA125对预测MVI阴性孤立性HC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6.
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涉及一系列周期性和复发的情感、躯体及行为症状,其特征性表现为临床症状发生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晚期且在月经出现后不久该症状消失[1,2].据文献报道,PMS在育龄女性的发病率大约30% ~40% [3,4].流行病学调查表明,PMS给患者的日常工作和活动带来了...  相似文献   
157.
目的:分析锥光束乳腺CT(CBBCT)与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搜集2019年7月—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139例乳腺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BBCT及乳腺X线摄影检查.对CBBCT、乳腺X线摄影及二者联合检查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三种检查...  相似文献   
158.
159.
160.
目的通过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与其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以提高CT对GIST的良恶性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GIST病人的CT检查资料,对比其术后良恶性的病理结果,找出其CT的良恶性征象,指导临床治疗。结果6例良性GIST的CT表现为类圆形肿瘤,边界清楚,5例直径小于5cm,5例强化值大于25HU,瘤灶内无出血、坏死,无周围结构侵犯;12例恶性GIST的CT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肿瘤,10例直径大于5cm,9例强化值大于25HU,7例瘤灶内有出血坏死,9例周围侵犯或转移。7例潜在恶性GIST的CT表现介于两者之间。良恶性GIST的大小、平扫密度是否均匀、周围有无侵犯或转移及有无出血或坏死有显著差异(P<0.01)良恶性GIST的强化程度、免疫组化阳性率、细胞类型无显著差异。结论GIST缺乏临床、镜下病理及CT特征,需行免疫组化鉴别,但CT能充分显示病变部位及周围脏器侵犯情况,对GIST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及术后随访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