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59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1篇
肿瘤学   4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非肝动脉供血的形成与肿瘤大小、肿瘤位置、肿瘤包膜和病理分级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手术病理证实的121例HCC患者术前采用64层螺旋CT行动态增强扫描,并通过工作站获取血管重建图像;将全部病例的影像学和病理学信息(CT检查显示的癌灶大小及其位置和包膜、非肝动脉供血的血管情况及肿瘤病理分级等)与手术证实的非肝动脉形成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全组121个癌灶中,手术证实24个癌灶有28支非肝动脉供血血管,发生率为19.8%;CT发现27个癌灶中有30支非肝动脉供血血管。与手术所见进行对照分析,CT检查显示肿瘤非肝动脉供血血管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正确率分别为96.0%、96.9%和96.7%。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及其位置与非肝动脉供血的形成密切相关(P〈0.05),肿瘤包膜完整与否和肿瘤病理分级与非肝动脉供血的形成无相关(P〉0.05)。结论 螺旋CT血管重建可较准确地显示HCC的非肝动脉供血血管;肿瘤位置、肿瘤大小等影像学信息是判断肿瘤有无非肝动脉供血的重要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122.
鼻咽癌多层螺旋CT灌注参数阈值及其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MSCT灌注成像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瘤和局部纤维化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治疗前组46例、放疗后局部复发组14例和放疗后纤维化组17例(3组共77例)进行鼻咽部CT灌注成像扫描,测量各组病灶的灌注参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鼻咽癌治疗前组的灌注参数阈值并评价其对放疗后局部复发瘤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治疗前组和放疗后局部复发组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表面通透性值(PS)均高于放疗后纤维化组,但平均通过时间(MTT)值均低于纤维化组,且统计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组和放疗后局部复发组各灌注值在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鼻咽癌治疗前组的BF、BV、MTT和 PS阈值分别为 210 ml·min-1·100 g-1、8.21 ml/100 g、8.92 s和14 ml·min-1·g-1,各阈值对NPC放疗后局部复发瘤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100%、100%、100%和71.34%,特异性分别 为94.12%、88.24%、35.29%和58.82%.结论 MSCT灌注参数阈值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和局部纤维化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3.
谢东  苏丹柯 《微创医学》2003,22(6):908-911
随着高分辨CT(HRCT)机及螺旋CT(SCT)机的问世,CT在耳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范围越来越大,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4.
CT预测食管癌定位照射野宽度的等剂量曲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用CT影像预测食管癌定位时,照射野宽度等剂量曲线的合理性。方法 以食管腔内为中心分别测量肿瘤向左右、前后外侵的差值及肿瘤外侵的最大宽径,分析测量结果同经典治疗野90%的等剂量曲线的宽径相比较。结果 食管癌肿瘤外侵率达83.3%,淋巴结转移率达31.2%;食管癌肿瘤外侵中82.5%为非对称性外侵;食管癌肿瘤外侵最大宽径≤4.Ocm占83.1%,最大宽径≥4.5cm的占16.9%。结论 以肿瘤为中心或以食管腔为中心,肿瘤是对称性外侵的,此时经典治疗野宽度合理,但对于非对称性肿瘤外侵或肿瘤外侵宽径≥5.Ocm时,经典治疗野宽度的等剂量曲线过于窄小,此时应使用CT影像定位。  相似文献   
125.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病死率约为发病率的1/4。因此,乳腺癌的早期发现、诊断、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起决定作用。而影像学检查在乳腺癌的诊断中占重要地位,是乳腺癌最佳的影像学检测手段。现将乳腺癌的影像诊断检查包括钼靶摄影、超声、热图、CT、MRI、PET等技术在乳腺癌诊断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探讨非肿块型强化的乳腺癌MR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HER-2表达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73例,术前MRI动态增强均表现为非肿块型强化。行DWI扫描(b=0,800 s/mm2),测定病灶的ADC值。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结合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测定HER-2的表达情况,应用t检验、Spearmen秩相关分析病灶的ADC值与HER-2表达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分析获得诊断HER-2阳性表达的最佳阈值。结果 HER-2阳性组ADC值为(1.028±0.171)×10-3 mm2/s,阴性组的ADC值为(0.931±0.176)×10-3 mm2/s,且HER-2阳性组ADC值高于阴性组(t=2.212,P=0.030)。ADC值与HER-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294,P=0.012)。ROC曲线分析得到判断HER-2表达的最佳A DC诊断阈值为0.977×10-3 m m2/s,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8%和67.3%。结论非肿块型强化的乳腺癌的病灶ADC值与HER-2表达呈正相关,可为患者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7.
随着图像融合技术在影像学领域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新的影像技术及成像设备出现。PET/CT将PET和CT两种模态的医学图像进行融合,优势互补,提高了医师诊断疾病的效率及准确率。小波变换在医学图像融合中有重要作用,基于小波变换的算法使融合后图像的细节更加清晰而易于诊断,已成为近年来医学图像融合领域中研究的重点。本文对基于小波变换的PET/CT图像融合算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8.
目的:分析锥光束乳腺CT(CBBCT)与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搜集2019年7月—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139例乳腺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BBCT及乳腺X线摄影检查。对CBBCT、乳腺X线摄影及二者联合检查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结果:CBBCT检查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准确度高于乳腺X线摄影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BBCT和乳腺X线摄影的特异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BCT、乳腺X线摄影及二者联合检查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0(95%CI为0.623~0.917,P<0.001)、0.652(95%CI为0.500~0.804,P<0.05)、0.657(95%CI为0.497~0.817,P<0.05),CBBCT的AUC高于乳腺X线摄影及二者联合检查诊断的AUC,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BBCT对乳腺癌诊断灵敏度、准确度、AUC均高于乳腺X线摄影,将二者联合检查可提高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CBBCT作为一种乳腺成像新技术,可为临床乳腺癌诊断提供更全面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29.
130.
肝脏MSCT去卷积法灌注技术及正常阈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MSCT去卷积法灌注成像技术测定肝脏灌注参数的方法,初步界定其正常阈值。方法21例正常肝脏行MSCT灌注扫描,运用GE CT Perfusion 3软件计算相关参数。结果正常肝脏的BF为(152.37±54.44)m l/m in/100 g,BV(17.81±6.59)m l/100 g,MTT(9.52±3.08)s,HAF 0.20±0.08,IRF To(4.38±2.35)s,HAP(32.49±21.36)m l/m in/100 g,PVP(119.89±37.61)m l/m in/100 g;其正常参考值范围分别为BF(131.93~172.81)m l/m in/100 g,BV(15.33~20.28)m l/100 g,MTT(8.37~10.68)s,HAF 0.17~0.23,IRF To 3.50~5.26 s,HAP 22.76~42.21 m l/m in/100 g,PVP 102.77~137.00 m l/m in/100 g。结论正确的检查方法是肝脏灌注成像的重要保证,制定肝脏CT灌注的正常阈值可为进一步研究肝脏病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