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0篇 |
免费 | 67篇 |
国内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3篇 |
妇产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37篇 |
口腔科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97篇 |
内科学 | 46篇 |
皮肤病学 | 8篇 |
神经病学 | 24篇 |
特种医学 | 17篇 |
外科学 | 81篇 |
综合类 | 207篇 |
预防医学 | 70篇 |
眼科学 | 10篇 |
药学 | 119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96篇 |
肿瘤学 | 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41篇 |
2021年 | 55篇 |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28篇 |
2011年 | 27篇 |
2010年 | 56篇 |
2009年 | 43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目的探讨当归饮子对气血两虚型小鼠迟发型超敏变态反应的影响。方法 SPF级KM小鼠48只,其中40只采用利血平及乙酰苯肼制作动物气血两虚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氯雷他定组、当归饮子高剂量组、当归饮子中剂量组、当归饮子低剂量组,每组8只;另取8只相同标准小鼠作空白组。当归饮子高、中、低剂量组给予小鼠60、30、15 g/kg当归饮子加减方提取浓缩液灌胃,氯雷他定组给予1.66 mg/kg氯雷他定生理盐水溶液灌胃,模型组和空白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给药1周。除空白组外,每只小鼠腹部用1%DNCB溶液均匀涂抹进行致敏,致敏后第5天,将1%DNCB溶液均匀涂抹于小鼠右耳进行攻击,空白组同样涂耳但未致敏,攻击后24 h,测定每组小鼠耳廓肿胀度及抑制率。各组实验动物眼眶取血,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试血清中Ig E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耳肿胀度明显增加,Ig E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氯雷他定组及当归饮子3个剂量组耳肿胀度降低,Ig E水平降低(P<0.05,P<0.01),同时当归饮子高、中剂量组耳肿胀度降低优于氯雷他定组(P<0.05)。用药各组耳廓肿胀度抑制率从高至低依次为:当归饮子高剂量组67.3%,当归饮子中剂量组56.0%,当归饮子低剂量组48.1%,氯雷他定组47.3%。结论当归饮子方能抑制小鼠耳廓肿胀反应,降低血清中Ig E水平,对气血两虚证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3.
雪莲果粉调节大鼠血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雪莲果粉对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及低(3.3g/kg.bw)、中(6.6g/kg.bw)、高(9.9g/kg.bw)3个剂量组,预防性给予受试物,观察实验前后体重、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实验后大鼠血清甘油三酯高剂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雪莲果粉具有调节大鼠血清甘油三酯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益气通阳化瘀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口服;抗凝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3~150 U/次,1次/d,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注射液5 g/L加入50 g/L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1次/d,静脉滴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25 mg/次,2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通阳化瘀汤(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葛根、丹参、川芎、桂枝、檀香、三七粉、怀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片)治疗,水煎,1 d 1剂,分早晚2次口服。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5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52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36例,无效17例,有效率为77.55%。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益气通阳化瘀法原则下运用中药干预心绞痛,能促进临床症状的消失、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更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95.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丙戊酸钠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行丙戊酸钠治疗药物监测的856例患者的监测结果及相关病例资料,统计患者使用丙戊酸钠的剂型、治疗药物监测次数、丙戊酸钠稳态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达标情况、给药剂量调整情况以及与卡马西平、氟康唑、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联用情况等。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分析影响丙戊酸钠稳态血药浓度达标的因素。结果:856例患者共行1 270例次丙戊酸钠治疗药物监测,其中男性407例、女性449例,年龄(38.2±13.8)岁,体质量(52.3±10.0)kg。1 270例次监测中,有554例次的丙戊酸钠稳态血药浓度在50~100μg/mL范围内,达标率为43.6%。多次监测的患者达标率高于单次监测患者,末次监测达标患者的给药剂量高于首次监测达标患者的给药剂量。丙戊酸钠缓释片组患者的达标率高于丙戊酸钠普通片组,未合用卡马西平/氟康唑组患者的达标率高于合用卡马西平组和合用氟康唑组,未合用碳青霉烯类药物组患者的达标率高于合用碳青霉烯类药物组(P均小于0.05)。结论:临床药师应重视丙戊酸钠治疗药物监...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对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CRP-U、PCT、IL-6等指标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1~12月某三甲综合医院呼吸内科病例200例(美罗培南组100例,亚胺培南组100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评价两药的临床疗效及对CRP-U、PCT、IL-6相关指标治疗前后的影响。结果:两种药物选择、用法用量、治疗疗程较合理,治疗后两组CRP-U、PCT、IL-6相关指标值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有效率美罗培南组85%、亚胺培南组78%,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是治疗重症肺炎的重要药物,临床需严格规范与合理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丹酚酸B逆转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时microRNA(miRNA)表达谱的变化。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细胞分为3组:①对照组:未加入丹酚酸B或者TGF-β1;②TGF-β1组: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TGF-β1(浓度为5ng/mL);③丹酚酸B逆转组:在细胞培养基中先TGF-β1(浓度为5ng/mL),48h后HK-2细胞成功诱导EMT后形成的间充质细胞,再更换为TGF-β1(浓度为5ng/mL)和丹酚酸B(50μmol/L)继续培养72h,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基因芯片检测各组细胞miRNA的表达变化。结果:①丹酚酸B具有逆转HK-2细胞EMT的作用;②与正常HK-2细胞比较,TGF-β1组有25种miRNA的表达出现显著改变,其中15种表达下调2倍以上,10种表达上调2倍以上。③与TGF-β1组比较,丹酚酸B逆转组,有44种miRNA的表达出现显著改变,其中24种表达下调2倍以上,20种表达上调2倍以上。④有10种miRNA表达在两组同时出现显著改变,其中8种在TGF-β1组明显下调,而在丹酚酸B逆转组明显上调,1种在TGF-β1组明显上调,而在丹酚酸B逆转组则明显下调。结论:丹酚酸B具有阻止慢性肾脏疾病进行性发展的潜能,而这一作用与其能有效调控mi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8.
99.
100.
引入药品质量风险管理(ICHQ9)理念,尝试建立口服固体制剂生产质量风险评价系统。确定了含量偏离、含量波动等8个风险因素,通过对多批次药品风险因素的考察来计算各企业药品生产风险因子,并进行风险优先数的排列。以此反映药品生产企业工艺稳定性,发掘药品生产过程的潜在风险,旨在前瞻性地发现药品生产环节的隐患,最大程度避免药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