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严重胸部外伤伴多发伤150例临床救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部外伤严重伴多发伤有效救治方法,以提高救治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50例有严重胸部外伤的多发伤患者的损伤情况及抢救治疗措施资料。结果成功救治132例,死亡18例。结论早期诊断、保持呼吸道畅通、积极有效的抗休克治疗、合理掌握优先处理的顺序及时手术、预防ARDS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孤立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bronchioloalveolareareinoma,BAC)的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1986年1月~2007年5月收治的20例孤立结节型BAG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前均未明确诊断,19例行剖胸探查术并行相应肺叶切除,1例长时间误诊而丧失手术机会.20例均经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BAC.结论:BAC发病率低、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纤维支气管镜、痰液细胞学及诊断性穿刺检查对BAC的阳性率低等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14.
及时发现高血压患者,并应用简便、快捷、有效的方法检出高血压高危对象,采取积极的健康教育,合理的非药物治疗措施指导尤为重要。近3年来.我们对社区人群中20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进行了非药物治疗措施的健康指导.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电视胸腔镜并双管冲洗引流治疗急性脓胸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0年以来,我们对20例急性脓胸病人采用了电视胸腔镜清创并留置双胸管、术后胸腔持续冲洗引流的综合治疗方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静脉输液在临床广泛应用,门诊尤其多。但在静脉穿刺过程中,由于选择的浅静脉不适当,造成渗液、漏液现象颇多。为减少渗漏情况发生,提高穿刺成功率,笔者自2004年4月至今,在门诊输液室共观察输液患者386例,并将常用前臂浅静脉分为5种类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心静脉导管在治疗自发性气胸中的应用(附52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中心静脉导管与普通胸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5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47例行普通胸管闭式引流,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中心静脉导管与普通胸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相近,差异无显著性,但普通胸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并发症多。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行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是安全、操作简单、舒适耐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闭合性创伤性膈疝的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闭合性创伤性膈疝临床资料。结果:34例创伤性膈疝均手术治疗,治愈31例,死亡3例。结论:对胸腹部创伤全面细致体格检查及重视X线检查,早期诊断并及时手术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药水蛭素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取小鼠44只、48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1只、12只。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给予活化丹,实验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中药水蛭素。连续灌胃用药5天、8天,小鼠尾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使血流速度减慢,腹腔注射绵羊红细胞(SRBC)进行免疫。取血、离心处理后,显微视像循环仪测定小鼠耳廓动脉的血流变化,分光光度计测定HC50值。结果中药水蛭素能加快小鼠耳廓的血流速度,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的水平。结论中药水蛭素具有促进微循环的作用,同时对小鼠的体液免疫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总结收治12例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误漏诊原因及减少误诊的措施。方法 12例均经超声心电图检查,按‘实用内科学》关于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标准而确诊。结果 12例误漏诊原因:忽视病史采集;物理检查草率行事;思路狭窄,只想到常见病,未考虑较少见病。结论 为避免误漏诊应详细询问病史,牢记本病特点及全面认真物理检查,反复超声心动图及其他检查,如:心电图、X线等,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