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31.
因外伤至下肢大面积损伤并感染的患者,尤其是下肢后方的伤口,换药是医生一项比较大的工程.以往换药需要家属或医务人员提拉患肢,同时要掌握提拉患肢的高度, 过高,消毒液易顺着小腿流向大腿及臀部,污染被服,过低,创面则不易暴露,而换药时间过长,医生、患者均感觉疲劳,难以坚持,这种方法既耗费人力,换药又不彻底,为此,我们自行设计出可调式下肢换药支架,临床应用于33例下肢大面积损伤并感染的患者,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模式.方法:通过对13例膝关节镜手术病人术前和术后的护理观察及护理研究,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结果:13例病人经随访患膝功能明显改善,无感染、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科学有效的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是提高膝关节镜手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3.
34.
35.
小儿静脉留置针部位选择与留置时间的护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小儿静脉留置套管针部位与留置时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小儿外科住院患儿留置针892例,按年龄段分为新生儿、婴幼儿和学龄儿三组,对留置针的部位与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新生儿组头部、上肢静脉留置针时间较下肢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静脉留置针时间为头部>上肢>下肢,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儿组上肢静脉留置针时间略大于下肢,无统计学意义(P>0.05);(2)比较不同年龄组小儿静脉留置针时间,学龄儿>新生儿>婴幼儿,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和要幼儿静脉穿刺部位以头部为最佳,学龄儿应首选上肢;静脉留置针保留最佳时间为96 h左右.  相似文献   
36.
康复训练量化法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训练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睿云  高辉  艾芳  刘胜  何春耒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3):2160-2162
目的 观察康复训练量化法运用于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训练中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为观察组病人制定康复训练量化表并据此指导病人进行量化训练,对照组则按照常规训练法进行训练.所有患者均定期接受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关节活动度(ROM)测量.结果 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关节活动...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不同微生态制剂联合奥沙拉嗪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复发型,活动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60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金双歧组(金双歧+奥沙拉嗪)、美常安组(美常安+奥沙拉嗪)、奥沙拉嗪组(单纯使用奥沙拉嗪),每组20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结肠炎症评分、结肠镜下分级评分及分析粪便菌群,疗程为24个月,随访48个月。粪便菌群分析设正常对照组。结果:金双歧组、美常安组的临床症状评分、结肠炎症评分、结肠镜下分级评分及粪便菌群分析情况均明显优于奥沙拉嗪组,且金双歧组优于美常安组。随访48个月,金双歧组未见复发,美常安组有3例复发,奥沙拉嗪组有18例复发。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奥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奥沙拉嗪。  相似文献   
38.
周艳  艾芳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5):544-546
目的:探讨EB病毒(EBV)抗体检测在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4例EB病毒感染患儿血清样本的抗EBV-CA-IgM、抗EBV-CA-IgG、抗EBV-EA-IgG、抗EBV-NA-IgG及EBV-CA-IgG抗体亲合力。结果:74例EBV感染患儿中各种抗EBV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抗EBV-CA-IgG100%,抗EBV-CA-IgM75.7%,抗EBV-EA-IgG68.9%,抗EBV-NA-IgG23%,抗EBV-CA-IgG为低亲合力抗体患儿57例(77%),有44例(59.4%)抗EBV抗体反应的类型为抗EBV-CA-IgG与抗EBV-CA-IgM均阳性,EBV-NA-IgG阴性且EBV-CA-IgG为低亲合力抗体,是其抗EBV抗体反应的主要类型。结论:EBV四种抗体及亲合力检测能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从而更加准确地判断EBV感染的时期,提高EBV感染相关疾病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股骨干骨折垂直悬吊皮牵引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08例婴幼儿股骨干骨折采用双下肢垂直悬吊皮牵引治疗的护理进行了总结.结果 208例患儿随访1~5年,骨折愈合良好,无旋转畸形,髋、膝关节活动正常,无跛行.结论 优质的护理是影响小儿股骨干骨折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0.
ICU病区患者细菌感染特点及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ICU患者感染病原菌的种类、检出率、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及ICU感染的控制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对ICU患者的标本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与分离,采用美国Microscan-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用NCCLS推荐的表型确证法检测ESBLs和MRS,对分离菌的种类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ICU病区患者以发生呼吸道感染为主,1年内共分离病原菌216株,其中G-杆菌142株,65.7%;G+球菌50株,占23.1%;真菌24株,占11.1%。。G-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28.2%;G+球菌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主,占80.0%,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75.0%。G-杆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对泰能、氧哌嗪青霉素/Tazo、丁胺卡那耐药率较低;G+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辛内吉敏感;白色念珠菌对7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为0~28%。结论 ICU患者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感染菌以G-杆菌多见,多数菌株具高度和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