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1,TGFβ1)及转化生长因子Ⅱ型受体(type II of 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βreceptor,TβRⅡ)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作用及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57例子宫内膜癌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TGFβ和TβRⅡ表达。结果TGFβ1与TβRⅡ在正常子宫内膜及内膜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TGFβ1与TβRⅡ两者表达呈一致性(P>0·05);TGFβ1与TβRⅡ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内膜(P均<0·05);其表达与内膜癌的临床期别、浸润肌壁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呈负相关(P均<0·05),与分化程度则呈正相关(P<0·01)。结论TGFβ1及其受体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TGFβ1及其受体TβRⅡ对评价子宫内膜癌的转移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2.
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升高,特别是以舒张压持续升高为特点的全身性慢性疾病,且难以自愈,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控制,病情大多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最终造成心、脑、肾等脏器的损害。因此,一旦患上了高血压病,就须积极治疗。但是,在治疗中我们常常发现不少人重视药物治疗,忽视生活方式的调整,使得血压控制不理想。其实,许多轻型高血压病人,只要通过调整生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心功能不全患者TNF-α和一氧化碳(NO)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7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CAG及左心室造影测定左室功能。术后每天用Isodet 20mg,共用14d。治疗结束后再行CAG及左心室造影测定左心室功能。观察组病人于第一次CAG前和第二次CAG后分别测定血浆TNF-α、NO的浓度。结果 观察组病人的血浆TNF-α、NO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分析蜂巢皮秒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边缘不清型雀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 0 2 2年 1月-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边缘不清型雀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 C组,每组32例。A组采用强脉冲光治疗,B组采用蜂巢皮秒激光治疗,C组采用蜂巢皮秒激光联合 强脉冲光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PSI评分、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C组治疗后PSI评分低于 A组、B组(P <0.05);C组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B组的78.13%与A组的68.75%(P <0.05);C组并发 症发生率为18.75%,低于B组的25.00%与A组的31.25%(P<0.05)。结论 边缘不清型雀斑应用蜂巢皮秒激 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面部雀斑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5.
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时肠淋巴干结扎对肠道屏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比较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时肠淋巴干结扎与不结扎对肠道屏障的影响,探讨肠道淋巴及肠道屏障功能在危重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假手术组、肠道缺血/再灌注组、肠道缺血/再灌注 淋巴干结扎组。分别检测肠道损伤程度,细菌、内毒素的移位情况及循环中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的水平。结果假手术组、肠道缺血/再灌注组、肠道缺血/再灌注 淋巴干结扎组的黏膜厚度及绒毛高度均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5),肠道缺血/再灌注组、肠道缺血/再灌注 淋巴干结扎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空白组、假手术组未检测到细菌移位,肠道缺血/再灌注组细菌移位率为40%,肠道缺血/再灌注 淋巴干结扎组细菌移位率为20%;内毒素水平肠道缺血/再灌注组最高,肠道缺血/再灌注 淋巴干结扎组较肠道缺血/再灌注组显著降低(P<0.05),但肠道缺血/再灌注组、肠道缺血/再灌注 淋巴干结扎组均较空白组、假手术组增高(P<0.05);肠道缺血/再灌注组、肠道缺血/再灌注 淋巴干结扎组D-乳酸与DAO水平较空白组、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5),且肠道缺血/再灌注组高于肠道缺血/再灌注 淋巴干结扎组(P<0.05)。结论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肠黏膜厚度和绒毛高度显著降低,肠淋巴干结扎对肠道形态虽无明显保护作用,但减少细菌在肠系膜淋巴结的定植并降低血循环中内毒素、D-乳酸与DAO的水平。  相似文献   
46.
冠心病是猝死的最常见病因 ,而室速和 (/或 )室颤是猝死的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埋藏式自动转复除颤器 (ICD)技术于 1 980年应用于临床 ,经历了 4个发展阶段 ,我国从 1 990开始将ICD应用于临床。其主要功能为预防由室速及室颤引起的心性猝死。ICD自应用于临床以来 ,已迅速成为有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首选治疗手段。非开胸的电极系统应用 ,使ICD植入的病残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1 ] 。使室速和 (/或 )室颤引起心性猝死的死亡率从30 %下降为 1 .8%。现把本院 1例ICD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频繁发作 ,导致尖端扭转型室速和阿 -…  相似文献   
47.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代谢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比术后病人应用肠外(parenteral nutrition,PN)与肠内(enteral nutrition,EN)营养支持的代谢效应。20例病人,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对照组)及肠内营养组(研究组)。于手术后第5~11天给病人以传统的标准肠外营养或肠内营养剂爱伦多(Elental)支持。结果:(1)对照组病人的体重下降2.8±0.2kg,研究组病人的体重下降2.1±0.3kg,两组之间有差异(P=0.09)。(2)对照组的累积氮平衡 105.2±9.2mg·kg~(-1)/7d,研究组的累积氮平衡 184.8±33.2mg·kg~(-1)/7d。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3)。(3)血清谷氨酰胺(glutamine)的变化,对照组术前为630±20mmol/L,术后为594±26mmol/L,术后无显著性差异(P=0.55)。(4)血清亚油酸(linolicacid)的变化,对照组术前为101.4±37.7ug/ml,术后116.1±11.2ug/ml,术后血清亚油酸无显著性差异(P=0.65)。研究组术前为151.9±31.2ug/ml,术后101.2±16.5ug/ml,术后有降低,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11)。本研究结果表明,手术后肠功能恢复时,给予肠内营养爱伦多支持比传统的标准肠外营养支持有较好的代谢效应,但必需脂肪酸的补充量尚嫌不足。  相似文献   
48.
前瞻性研究手术后患者应用重组生长激素对氨基酸代谢的影响。两组患者摄入等量的热卡和氮量,研究组术后给生长激素0.15IU/(kg·d),对照组给安慰剂。与手术前比较,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血浆总氨基酸值略有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术后第7天的谷氨酰胺有所下降,而研究组基本维持术前水平。前臂肌的氨基酸“动-静协差”(A-V)研究表明,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的总氨基酸氮和支链氨基酸、谷氨酰胺的“A-V”表现为摄取,而对照组却为释放(总氨基酸氮的“A-V”是十165士61比一398土158μmol/L,P<0.01);给生长激素后,研究组前臂肌肉摄取了更多的氨基酸,而对照组则表现为氨基酸的流失。尿3-甲基组氨酸的排出对照组大于研究组(7.3士1.0比4.4士0.3μmol/(kg·d),P<0.05)。证实手术后应用生长激素能增加前臂肌的氨基酸摄取,减少尿3-甲基组氨酸的排出,同时不会改变血浆氨基酸的平衡。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转染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基因的自体内皮祖细胞移植对慢性心肌缺血血管新生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小型猪外周血中分离培养内皮祖细胞,以腺相关病毒为载体,将aFGF基因导入内皮祖细胞。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经冠状动脉移植转基因内皮祖细胞(EPC-aFGF)、未转基因内皮祖细胞(EPC)和PBS。移植前、后4周分别进行ECT、冠状动脉造影和心室造影以测定心肌血液灌注、侧枝循环和心功能。获取缺血区心肌标本进行α-SMA免疫组化血管染色和Western blot测定aFGF的表达情况。结果移植前各组心肌血液灌注、侧枝循环和心功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移植后4周EPC-aFGF组血液灌注缺损面积较其他组减少(P<0.05),射血分数较其余组增加(P<0.05),侧枝循环呈现增加的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显示EPC-aFGF组血管密度较其他组明显增加(P< 0.05),Western blot测定EPC-aFGF组的缺血心肌内有aFGF的表达。结论转染aFGF基因的自体内皮祖细胞移植可促进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的血管新生,改善心脏功能,为转基因内皮祖细胞移植在治疗性血管新生中的应用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肌动蛋白聚合蛋白(fascin)和CD44V6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6例子宫内膜样腺癌(A组),19例子宫内膜增生症(B组)以及17例正常子宫内膜(C组)组织中fascin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①A组中fascin的表达率(71.74%)明显高于B组(15.79%)及C组(5.88%)(P<0.01).fascin在A组中的表达率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而与肌层浸润深度无关(p>0.05).②A组中CD44V6的表达率(43.48%)明显高于B组(5.26%)及C组(5.88%)(P<0.01).CD44V6在A组中的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肌层浸润深度相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③fascin与CD44V6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53,P<0.05).结论:fascin及CD44V6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