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55篇
药学   16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观察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疗效,为寻找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将107例轻、中度SU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治疗。连续治疗1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尿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1)两组患者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的排尿时间、功能性尿道长、最大尿道关闭压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上升(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是轻、中度女性SUI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使用旋转镍钛锉进行根管治疗时的安全次数,明确护士在根管治疗时对镍钛锉的使用次数进行记录的重要性.方法 选用PorTaper和FlexMaster镍钛锉对200颗离体牙进行根管预备.结果 无论是ProTaper统还是FlexMaster统的镍钛锉,最少使用14次后发生折断,最多使用20次.不同的镍钛锉在正常情况下有95%的可能在使用15-18次时发生折断.结论 每种镍钛锉正常情况下使用最好不超过14次.  相似文献   
73.
临床教学质量监控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教学质控组织系统,制定临床教学各项管理制度,完善教学各环节的质控标准,严格教学质量监控的实施,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几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PGAM1)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PGAM1 对CR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 年3月至2008 年11月间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30例CRC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及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RC组织中PGAM1蛋白的表达,分析PGAM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法比较PGAM1 高表达与低表达患者的OS、PFS 来评价PGAM1 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利用RNA干扰技术分别将si-PGAM1及si-NC 质粒转染至HCT-116和SW480 细胞,WB法检测转染细胞中PGAM1蛋白的表达水平,CCK-8、Transwell 实验分别检测敲低PGAM1对CR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30 例CRC组织中PGAM1阳性染色定位于CRC细胞的细胞质,其中33.3%(10/30 例)呈高表达。虽然PGAM1高表达与CRC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TNM分期无关(均P>0.05),但是PGAM1 高表达与低表达患者相比其OS、PFS 显著缩短。在CRC 细胞中敲低PGAM1 后,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CRC 组织中PGAM1 呈高表达,PGAM1高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敲低PGAM1后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提示PGAM1可能是CRC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5.
目的通过测定老年高血压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探讨血清骨保护素(OPG)水平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和健康对照组40例,并取空腹血为标本。ba PWV的测定采用动脉硬化检测仪(VP-1000(BP203RPEⅡ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OPG水平。结果老年高血压组ba PWV、血清OPG和C反应蛋白(C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1); ba PWV与血清OP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r=0. 531,P<0. 05;以ba PWV为应变量,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钙、钙磷乘积和CRP为自变量,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P、年龄和SBP是影响ba PWV的主要因素。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OPG水平与动脉僵硬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6.
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研究报告   总被引:48,自引:5,他引:43  
目的 监测医院感染率和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床旁调查和在架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所有在调查日中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患者均计入医院感染。结果 本次调查688人,查出医院感染54人、57例次,现患率为7.85%,例次现患率为8.28%,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表浅切口、泌尿道。结论 降低医院感染率必须改善医疗条件,加强无菌技术管理,加强对接受侵入性诊疗患者的护理,保护易感人群不要忽视男性壮年患者。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对高血压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8PWV)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38例高血压并IGT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CT,20例)和常规治疗+EECP组(CT+EECP,18例)。CT+EECP组隔天反搏治疗2h,总共反搏36h,共36d。分别于体外反搏前和反搏后检测baPWV,同时检测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结果CT组和CT+EECP组治疗后baPWV明显下降,分别为1703±213(P〈0.05)和1601±208(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ET均明显下降(74.8±21.3和62.6±20.8,P〈0.05,P〈0.01),NO均明显上升(67.7:1:17.4和78.2±18.2,P〈0.05,P〈0.01).CT+EECP组baPWV和ET下降更为显著,下降幅度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可改善高血压并IGT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管僵硬度,从而改善动脉弹性。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高血压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46例高血压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CT,n=24),常规治疗+EECP组(CT+EECP,n=22)。EECP组隔天反搏治疗2 h,总共反搏36 h,36 d。分别于体外反搏前、反搏后,采用高频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FMD)方法,比较反搏组与非反搏组治疗前后FMD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结果:CT组、CT+EECP组治疗后FMD明显升高,分别为5.15%±1.01%(P〈0.05),7.87%±0.86%(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EECP组NMD也得到改善(P〈0.05),而常规治疗组NMD无显著改善;两组患者经治疗后ET均明显下降(78.55±12.63,60.21±10.58,P〈0.05和P〈0.01)、NO均明显上升(67.88±16.56,82.21±20.12,P〈0.05和P〈0.01);EECP组下降更为显著,下降幅度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79.
本文根据笔者多年规模化开展羊胚胎移植工作的经验体会,就影响羊胚胎移植效果的诸因素,进行了有关供受体羊的选择、品种、年龄、胎次、体重、体况、超排方案、配种、胚胎采集、移植、供受体羊饲养管理等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80.
临床医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课程整合是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在调研国内外课程整合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试点,对学校4个年级10个班的五年制、七年制医学生制订并实施了课程整合“三步走”方案,并于实施后召开了教师、学生座谈会,进行了问卷调查及学生考试成绩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参与改革的师生对课程整合的总体评价予以充分的肯定,实施课程整合班级的学生各学科的考试成绩与普通班学生的考试成绩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通过专家追踪观察,课程整合班学生的临床分析能力和临床诊治水平明显高于普通班学生。整合课程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有利于医学生循证医学理念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