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研究si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对人膀胱癌BIU-87细胞凋亡和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设计并体外转录合成针对hTERT基因的3个特异性siRNA,通过脂质体将siRNA转入BIU-87细胞,分别采用MTT和DNA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siRNA对BIU-87细胞生长抑制率(IR%)和凋亡指数(A100)的影响,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siRNA对hTERT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转染后的siRNA 1~3组的B1U-87细胞的IR(34.62%、62.19%、57.43%)和AI(30.62%、54.26%、51.50%)均分别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46%和5.03%)(均P〈0.05),hTERT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siRNA2~3对BIU-87细胞的IR、AI和hTERT表达的抑制作用均显著高于siRNA1。结论:体外转录合成的siRNA可抑制BIU-87细胞hTERT的表达,诱导BIU-87细胞凋亡,从而抑制BIU-87细胞生长,为siRNA介导的膀胱肿瘤基因沉默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肾上腺髓质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12例均经病理证实为本病。CT扫描为肾上腺区脂肪样低密度类圆形肿块,内见散在点状或索条状较高密度影,增强瘤体内较高密度区轻度强化。术后随访0.5~3年,未见肿瘤复发。2例高血压者术后血压恢复正常。结论肾上腺髓质脂肪瘤患者临床表现和体征无特征性,影像学检查是其诊断的主要手段,开放或腹腔镜下肿瘤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体积较小、无症状者可保守治疗,密切观察随访。该病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重复肾双输尿管畸形(附1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重复肾双输尿管畸形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重复肾双输尿管畸形的临床资料.重复肾均位于肾上极,其中左侧7例,右侧3例,双侧3例.术前均经影像学确诊.9例行后腹腔镜重复肾重复输尿管切除术,4例行后腹腔镜膀胱外黏膜下隧道式抗反流输尿管膀胱再植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 13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单侧手术时间(115±24)min,出血量(48±21)nL,术后住院时间(6.1±1.6)d,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3~12个月,排泄性尿路造影和(或)磁共振尿路成像显示下半正常肾功能良好,原发病的症状均改善.结论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重复肾双输尿管畸形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上腺成熟畸胎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切除肿瘤、术后结合病理证实为肾上腺成熟畸胎瘤患者的临床、影像、病理学特点,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6例患者中,肿块位于左侧肾上腺2例,右侧4例;患侧腰痛3例,体检发现肾上腺肿物3例。6例患者均无高血压史。CT平扫检查示肿物位于肾上腺区域,为椭圆形或哑铃状的囊、实性混合包块,其直径3~6cm,内有钙化灶,多表现为斑块状或弧形,包块内可见脂肪样密度灶。B型超声示肾上腺区囊实性肿物,边界清晰。CT增强后肿物边缘和内部软组织成分可见强化。病理示镜下可见钙化、软骨、脂肪、鳞状上皮及黏液柱状上皮等。6例患者均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中见肿瘤边界清楚,血供不丰富。术后随访1—8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成熟畸胎瘤发生于肾上腺罕见,以女性多见,多发于年轻人,临床症状不典型,对其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肾上腺成熟畸胎瘤宜行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45岁,十五年的因右上腹不适腰酸,在当地B超示“胰腺囊肿”,行R-Y胰腺囊肿内引流术,术后一般情况尚好,出院时觉小便粘稠,混浊伴臭味,小便次数多,大便稀,未作特殊治疗,后渐感到尿量少,口渴,并在术后两月自尿道排出两条回虫,无明显血尿及粪便物,曾在多个医院检查未能明确  相似文献   
16.
解脲支原体感染对男性不育影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男科学的发展 ,对男性不育的病因学的认识不断深化。有关资料表明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realasmUrealyticum ,UU )感染与男性不育症有密切关系〔1〕。我们对 93例前列腺液UU培养阳性的男性不育患者进行精液检测并予治疗对比 ,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材料  93例均为门诊患者 ,婚后 2年以上妻子未孕 ,平均年龄为 32岁± 8岁 ,性功能正常。女方妇科检查无明显病变。1.2 方法1.2 .1 UU培养及检测 肛检按摩前列腺 ,用干燥试管无菌棉签轻轻插入尿道外口蘸取前列腺液 ,立即送培养 ;将前列腺液接种到UU…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腹腔途径和腹膜后途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肾上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2009年收治的直径大于5 cm的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经腹腔途径,14例经腹膜后途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腹膜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优于经腹腔途径(P0.05),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技术娴熟的条件下,腹膜后腹腔镜手术切除较大肾上腺肿瘤安全且患者损伤小、康复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脏结石残留发生的原因,提高。肾结石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肾脏残留性结石的病例资料。本组患者中,既往曾行多次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者16例(21.1%),行开放手术23例(30.3%),行微创经皮。肾镜穿刺取石术(MPCNL)37例(48.6%)。结杲76例患者中,保守治疗5例(6.6oA),ESWL7例(9.2%),MPCNL47例(61.8%),开放手术11例(14.5%),肾切除6例(7.9%)。58例(76.3%)残留结石完全清除,12例(15.8N)仍有结石残留。结论肾脏结石残留的发生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严格掌握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是减少结石残留发生率的重要措施。MPCNL处理复杂的残留结石疗效好,创伤小,是首选措施。  相似文献   
19.
妇产科医源性输尿管损伤1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妇产科手术是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常见原因之一 ,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 ,则预后良好。否则会引起尿外渗 ,腹、盆腔感染 ,肾功能损害 ,严重者危及生命[1] 。本文对合肥地区 1981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因妇产科手术所致输尿管损伤 10 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10 6例中 ,年龄 2 1~ 67岁 ,平均 45岁。输尿管损伤均为下段。手术术式及损伤类型 ,见表 1。1 2 诊断术中诊断 41例 ,为直接发现或表现手术野有较多的“渗出液”或输尿管扩张。术后发现 65例 ,表现为切口大量渗液 ,经膀胱镜逆行造影 …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研究茶多酚的主要植物化学物质成分(-)-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人膀胱癌BIU-87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和细胞问通讯功能的影响,探讨EGCG防治膀胱肿瘤的机制.材料与方法: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膜联蛋白/碘化丙锭双标流式细胞术、RT-PCR、Western印迹和划痕标记荧光染料传输技术,体外观察不同浓度的EGCG(0、5、10、20 mg/L)对BIU-87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凋亡率、Cx43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细胞间间隙连接通讯功能(GJIC)的变化.结果:10 mg/L和20 mg/L的EGCG均能明显抑制BIU-87细胞的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其抑制率分别为(15.67±1.15)%、(18.33±1.53)%,凋亡率分别为(42.00±4.34)%、(27.33±3.21)%.与对照组和5 mg/L EGCG相比,EGCG 10 mg/L和20 mg/L组能显著上调Cx43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并增强细胞间的GJIC功能(P<0.05).EGCG在10~20 mg/L范围内对BIU-87细胞的生长的抑制作用、诱导细胞凋亡和上调Cx43表达的效应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EGCG(10、20 mg/L)能通过有效上调BIU-87细胞Cx43转录水平的表达、增强细胞间隙连接所介导的GJIC功能,从而诱导膀胱肿瘤细胞凋亡,抑制其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