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5篇
  免费   293篇
  国内免费   144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148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296篇
内科学   438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117篇
特种医学   97篇
外科学   118篇
综合类   653篇
预防医学   225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314篇
中国医学   249篇
肿瘤学   4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0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研究靶向性抗肺癌新药ZP-1在不同溶液中的稳定性,为ZP-1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ZP-1分别溶解于0.9%(质量浓度,下同)注射用生理盐水、无菌注射用水、5%(质量浓度,下同)葡萄糖注射液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以上溶液中ZP-1的质量分数变化,以及不同温度下和光照条件下的质量分数变化。结果 ZP-1溶于0.9%注射用生理盐水中,分别于15、25、30℃条件下放置24 h,质量分数分别为99.22%、100.15%、98.96%,稳定性良好;ZP-1在无菌注射用水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稳定性不好,放置24 h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下降为62.40%、68.61%。结论靶向性抗肺癌新药ZP-1在0.9%注射用生理盐水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200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均为择期手术,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主要并发症为切口感染和脂肪液化,观察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后镇痛药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创伤小,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利于患者远期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和研究护理干预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300例COPD患者,根据患者入院编号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改善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且显著提高了护理质量,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较于常规护理有明显提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双室再同步起搏治疗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疗效.  相似文献   
85.
肿瘤释放蛋白(Tumor liberated protein,TIJP)是于1983年由Tarro等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鉴定的肿瘤相关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TAA),于1999年正式命名。目前认为,TLP有可能成为肿瘤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标记物,现将其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6.
87.
88.
目的观察不同的碳水化合物肠内营养液[肠内营养乳剂(TPF-D)和肠内营养混悬液(TPF)]用于早期肠内营养对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影响,探讨其作为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制剂的临床可行性。 方法选入2020年6至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ICU收治的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排标准,最终71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鼻饲TPF-D)和对照组(36例,鼻饲TPF)。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记录患者第1、3、7天每4小时一次血糖数据,并计算平均血糖值(GLUAVE)、平均血糖波动幅度(GLUMAGE);计算治疗后3、7 d胰岛素应用总量;监测患者第1、7天相关营养指标变化,如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记录胃肠道并发症(如反流、呕吐、腹泻、腹胀等)、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 结果(1)2组性别比例、年龄、APACHE 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第1、3、7天GLUAVE及第1、3天GLUMAG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7天GLUMAGE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2±0.08)mmol/L vs(1.56±0.10)mmol/L,t=6.22,P=0.02]。(3)观察组治疗3、7 d胰岛素应用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0.40±39.80)U vs(102.70±49.60)U,t=0.17,P=0.02;(110.50±43.30)U vs(202.80±56.40)U,t=2.52,P=0.01]。(4)2组第1、7天TP、PA、AL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2组胃肠道并发症、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早期营养中,TPF-D较TPF能更好地降低血糖变异性,控制血糖波动幅度,并减少临床中胰岛素用量,但不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全肘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和肘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6年4月至2012年6月,应用半限制型全肘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9例、肘部类风湿关节炎4例。男3例,女10例;50岁1例,大于60岁12例。肱骨远端骨折AO分型C2型3例、C3型6例。其中8例一期行全肘关节置换,1例开放性骨折(Gustilo-AndersonⅠ型)二期行全肘关节置换。4例肘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平均病程7.8年,Mayo分期Ⅲ期1例、Ⅳ期2例、Ⅴ期1例。全部采用铰链式-半限制型假体,以骨水泥固定。结果 手术时间120~180 min,平均150 min;出血量250~550 ml,平均400 ml;住院时间16~55 d,平均30.2 d。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82个月,平均 39.5个月。12例切口一期愈合,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急性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病例病原学检查为阴沟杆菌,经二期手术清理、置管冲洗引流4周,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后痊愈。该例术中截骨时发生肱骨外髁骨折,给予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术后4个月骨性愈合。随访期间全部病例均未发生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7例骨水泥界面出现透光区。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3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84.6%(11/13)。结论 全肘关节置换治疗肘部类风湿关节炎和老年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有效,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遵循手术操作技巧,治疗肘部类风湿关节炎时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90.
目的 分析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误诊断和误放电治疗的原因,寻找解决方法 .方法 34例住院病人,男性24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2.54±11.17)岁.植入单腔ICD(VVI)21例,双腔ICD(DDDR)3例,三腔ICD(CRT-D)10例,平均随访(20.72±16.98)个月.结果 (1)ICD的误诊断和误放电治疗6例(占17.6%),其中单腔ICD 3例,三腔ICD 3例.(2)原因:1例(单腔ICD)对噪音误识别;4例患者是对心房颤动(AF)伴快速心室率的误识别,由于AF的心室率达到心室颤动(VF)检测区的标准,将其识别为VF.1例(V350型,ST.Jude公司)CR-D患者因室上性心动过速(SVT)误电击7次,原因是ICD能正确识别SVT,但出厂设置了对SVT的最长诊断时间为60 s,SVT持续60 s后不消失,ICD自动按室性心动过速设置程序进行治疗,行3阵ATP治疗未转复继续电转复.(3)2例患者在VF区设立了快速室性心动过速(FVT)区,4次AF的心室率达到FVT检测区频率,经1阵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后转复.(4)共误放电40次.单腔ICD患者14次,三腔ICD患者26次.6例患者均发生在短时间内连续电击事件,1例患者曾在3 h内发生7次电击事件.结论 AF伴快速心室率(达到VF区的频率)是各种ICD误识别的主要原因,因此控制AF的心室率是减少ICD不适当治疗的基础.过多的电击治疗会给患者很大的痛苦和恐惧,建议加强药物治疗,必要时行射频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