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通过对45例牙周病活动期及静止期临床症状及微生物的检测,发现牙周病活动期临床表现为牙龈肿痛、出血、患牙松动度增加。龈下菌斑中螺旋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静止期,并与龈沟出血指数(SBI)呈正相关。提示牙周病活动期的诊断依据宜包括临床表现和微生物检测;较客观的诊断指标是螺旋体的检出率和SBI。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用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磨牙游离缺失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5月至2010年8月的56例义齿游离缺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卡环形可摘义齿修复,观察组则应用精密附着体治疗游离缺失,随访两年,对所有患者的主观感觉,临床检查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观察组在舒适度、发音方面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在咀嚼功能和基牙牙周状况方面也较对照组好,差异显著(P<0.05)。结论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末端游离缺损在不影响美观、咬合关系、义齿磨耗的情况下,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发音、咀嚼功能等,值得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免疫组化及定量分析技术 ,研究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 (oralsubmucousfibrosis ,OSF)病变组织中Ⅴ型胶原及纤维连结蛋白 (fibronectin ,FN)的分布、形态及数量变化 ,旨在探讨OSF的病因。1.材料与方法 :标本取自OSF患者颊部病变组织 ,对照组取自无槟榔嗜好的健康人。OSF早、中、晚期及对照组各10例标本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染色 ,图像分析仪下测算V型胶原及FN百分比。2 .结果 :正常口腔颊粘膜中Ⅴ型胶原分布于整个粘膜固有层及粘膜下层 ,近上皮基底膜处及血管壁外周分布较集中 ,呈丝状。O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口腔粘膜下纤维变性(OSF)中胶原堆积的原因。方法 电镜下对OSF患者病变中胶原纤维进行研究,测量胶原原纤维的直径及周期性横纹。结果 ①胶原原纤维的直径:OSF早期原纤维直径与正常无差别、中期、晚期直径逐渐增大;②周期性横纹:OSF早期与正常无差别,中期、晚期逐渐增大。结论 OSF的胶原纤维的形态表现异常,共程度随病变发展而加重。 相似文献
16.
逆行性牙髓炎是晚期牙周炎牙髓病变的急性发作,厌氧菌在其病因学上的作用已有报道[1,2],但螺旋体及其相关性则国内未见报道。本文对30例逆行性牙髓炎的患牙进行了临床检测和微生物的涂片观察,旨在探讨螺旋体在逆行性牙髓炎中的致病作用和感染牙髓的途径,进一步...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OSF)中胶原堆积的原因,电镜下对(OSF)患者病变部位中的成纤维细胞(Fb)的形态学进行研究,并对各阶段的Pb进行计数。结果显示:幼稚的Fb(少分化Fb和幼Fb)在正常及病变各均无差别,肌成纤维细胞在OSF中期增多,纤维细胞在OSF早期减少,中期增加至正常水平,晚期则较其余各期增多,研究结果提示:OSF中的Fb形态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患者袋底微生物的影响。方法:56例牙周炎患者.分成两组。试验组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 。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1个月测定茵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BI),并观察袋底微生物的变化。结果:试验组牙周基础冶疗1周后PLI、PD、BI均明显降低.牙周袋底的球菌比例明显增加,杆菌和螺旋体比例明显降低,对照组PLI、PD、BI均轻度降低。牙周袋底的球菌、杆菌和螺旋体比例无明显改变,两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牙周基础治疗1个月后各项指标与1周时无明显改变。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患者袋底微生物影响明显,通过减少致病菌改善牙周状况。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了解浙江省某戒毒所中男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下简称“强戒人员”)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具备状况,为有效开展相关人群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浙江省拱宸强制隔离戒毒所2021年10月在管强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结果 共调查320名男性强戒人员,总体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具备率为0.94%,平均得分为(44.25±13.11)分;其中,基本理念和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常用养生保健技能和方法三个维度的素养具备率分别为19.06%、11.56%和0,平均得分相应为(24.80±6.50)分、(10.42±4.16)分和(9.08±4.64)分。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戒毒所前职业为公司/企业人员、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上的男性强戒人员,其总体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得分分别高于无业/失业的和小学的人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性强戒人员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极为低下,尤其是低文化程度、职业为无业/失业的男性强戒人员。建议以中医养生保健常用技能和方法作为重点内容,及早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