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一个典型虚寒证家族的体温及植物神经系数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一个典型虚寒证家族的体温以及植物性神经平衡状态,深入研究其先天(遗传)背景的分子生物学表征,用40项虚寒证量表评定该家族成员和对照组的虚寒证症状:积分在19分以下者为非虚寒证,20—49分为虚寒证,50分以上为典型虚寒证。然后测定舌下、腘等7处温度,以及唾液量、血压、呼吸和脉搏间隔等指标,并运用植物神经系数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该家族的典型虚寒证患者和虚寒证患者的虚寒证症状定量同对照组比较均达到极显著性差异(P<0.001)。非虚寒证家族成员与对照组比较也在总症状与虚寒证症状2个指标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该家族的全体成员、虚寒证患者以及非虚寒证个体与对照组比较,植物神经系数值均达到极显著性差异(P<0.001)。家族中虚寒证患者比非虚寒证个体的植物神经系数值略低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除左腘温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右腘温有一定程度低下外,其他5处温度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讨论:上述结果初步表明本文所研究的对象确为典型虚寒证家族。对虚寒证的研究引入经典遗传学家系调查方法以及适宜的当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在家族性聚集的基础上探讨其分子生物学机制,不失为该证研究的一个良好切入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早期介入镜像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病程小于1个月的36例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卒中后规范化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镜像治疗,每次治疗45min,每周治疗5次,持续治疗3周;对照组则辅以与观察组相同时间、相同强度但无镜像反射面的运动训练。于治疗前、治疗后、出院后随访1个月及2个月时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Wolf运动评价量表(WFMT)、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runnstrom分期和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对患者偏瘫侧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经治疗后2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经3周治疗及出院后随访1个月、2个月时其上肢FMA评分均明显改善(均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出院后随访1个月及2个月时其WMFT评分也明显增高(均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随访2个月时其下肢FMA评分和FAC分级指数均明显进步(均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随访1个月、2个月时其上肢Brunnstrom分期也明显改善(均P<0.05),但下肢Brunnstrom分期与同期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经3周治疗后、出院后随访1个月、2个月时其上肢及下肢MAS评级指数均无明显改善(均P>0.05)。 结论 早期介入镜像疗法能明显加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及手功能恢复进程,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亦有改善作用,该疗法值得在脑卒中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住院病人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外的许多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能增加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并促进康复[1].Leiniger认为关爱是人类生存、健康和提高病人适应能力及促进康复的重要因素,提供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价值的护理服务是护理人员必备的最有价值的品质[2].  相似文献   
14.
宣降肺气方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宣降肺气方结合西药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肺心病 )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 :6 2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各 31例 ,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宣降肺气方 ,对照组单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后 10 d测定两组患者血浆内皮素 1(ET 1)水平及血气分析等指标 ,并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 6 7.74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4 1.94 % (P<0 .0 5 ) ;两组治疗后的 ET 1水平、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 .0 5或 P<0 .0 1) ,但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 (P均 <0 .0 5 )。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宣降肺气方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 ,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 (Nif)对野百合碱 (MCT)诱发慢性炎性肺动脉高压的防治作用。方法 3 3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肺动脉高压模型组、Nif治疗组 ,每组 11只。予MCT (5 0mg/kg)制做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后 ,分别给Nif组及模型组大鼠连续灌胃Nif(2 0mg/kg·d)和等量生理盐水 2 1d。采用改良右心导管术测定肺血流动力学参数 ;处死大鼠后 ,称量肺湿重 (wW )、右心室自由壁 (RV)和左心室加室间隔 (LV S)重 ,计算右心肥厚指数 (RV/LV S)。结果Nif能明显降低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及RV/LV S(P <0 0 1) ,但对wW无明显影响 (P >0 0 5 )。结论长期使用Nif能有效防治MCT所致肺动脉高压 ,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背景:目前关于药物阻止或延缓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的破坏,减轻疼痛的治疗研究较多,但是,有氧运动训练结合药物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有何影响?目的:应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专业量表评估有氧运动训练结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的效应.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及风湿病科.对象: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风湿病科2003-12/2004-07收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48例.纳入126例,男24例,女102例,均自愿参加.随机分为有氧训练组85例和对照组41例.方法:有氧训练组在接受以甲氨蝶呤为主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4次/周的有氧运动训练,30 min/次,共12周.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运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在治疗前以及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测评方法:生活质量量表中每一问题按1~5分五级评分,计算各亚表分值,应用极距加权法得出生活质量总分.为消除治疗前初始值的影响,两组间生活质量的比较采用改善值[即(治疗前值-治疗后值)]和改善百分率[即(改善值/治疗前值)&;#215;100%].主要观察指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共有患者148例,纳入126例,进入结果分析126例.①有氧训练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有氧训练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健康自我认识、总体生活质量与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有氧训练组:17,19,14,20,1.8分;对照组:17.5,20,14,21,1.7分,P>0.05).②有氧训练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有氧训练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健康自我认识、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有氧训练组:3.5,2.0,3.0,20,3.4分;对照组:2.0,1.4,1.6,0,2.0分,P<0.05).③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有氧训练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健康自我认识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12%~28%),优于对照组.结论:有氧运动训练较单纯药物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心理及健康自我认识能力有明显改善,提高了患者的关节活动功能和运动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压氧综合药物、物理治疗等对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vegetativestate,PVS)的促醒作用。方法沪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02-07/2004-07住院的50例PVS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综合治疗组(高压氧组)和单纯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前者接受高压氧结合常规治疗,后者仅接受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进行PVS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高压氧组治疗后有效率达81%(21/26),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对PVS有明显的促醒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小腿截肢是通过外科手段去除足部和踝关节,留下部分胫骨和腓骨。迄今为止,已有大量的人群接受了下肢截肢手术,肢体的缺失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的不便和挑战,进而导致社会、心理等一系列问题。在下肢截肢人群中,以小腿截肢者居多。小腿截肢的主要原因有血管疾病、创伤、肿瘤和先天缺损。其中,血管疾病占据第一位,创伤占据第二位。不同原因导致的截肢也会影响术后功能的恢复。资料显示,创伤造成的小腿截肢的生理功能要优于糖尿病或血  相似文献   
19.
脑梗死患者救治成功后,常遗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在我国其致残率高达80%,降低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行研发的可穿戴振动反馈训练系统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平衡及行走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5)与观察组(n=25),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患肢关节松动、肌力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和平衡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每日增加1h的可穿戴振动反馈训练,每周5天,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上每日自行步行训练1h,每周5天。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膝关节主动角度重现法(active angel repositioning,AAR)、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Berg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GAITRITE步态分析获得的步幅和步速值和等速运动中角速度为60°/s时的患侧膝关节屈伸肌群的峰力矩(peak torque,PT)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AR(30°)、AAR(60°)、Lysholm评分、BBS,以及步幅和步速、伸膝PT、屈膝PT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BBS、步幅和步速、伸膝PT、屈膝PT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提高,AAR(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