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30篇
神经病学   55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脑梗死可导致不可逆性神经元网络破坏和胶质细胞脱失,并伴有相应神经功能缺损,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随着干细胞的发现和对其研究的日益深入,应用干细胞治疗卒中展现了诱人的前景。由于临床上使用胚胎干细胞存在伦理学和法律问题,因此成体干细胞成为干细胞研究中较为合适的材料。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在神经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寻找到提高神经内科临床见习教学质量的科学方法。方法本文论述了PBL教学法的概念、PBL教学法的优点以及P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选择我校2010级临床神经病学专业实习学生40人,将全部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位20人,对照组采用的教学方法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的教学方法为PBL教学法。结果实验组临床神经病学专业实习学生的实践成绩(79.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神经病学专业实习学生的实践成绩(70.5分)(P<0.05),两组实习学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临床神经病学专业实习学生的理论成绩(73.2分)与对照组临床神经病学专业实习学生的理论成绩(74.5分)相近,无明显的差异性。结论 PBL教学法有利于提高临床神经病学专业实习学生考试成绩,特别是实践成绩。PBL教学法有利于让见习生尽早熟悉临床实践知识,尽快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了神经内科临床教学效果,为拓展专业知识面,提高专业技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BL教学法值得在临床见习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 以新发突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为重点,通过重点监测场所和重点人群,实现传染病多点触发监测。方法 运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设以患者疾病档案为核心的传染病智能信息中枢,构建传染病监测预警与态势推演核心能力,进行传染病预警信号重要性预测评估。结果 系统覆盖全市1 425家基层医疗机构、18家等级医院、2 580+学校、4 134家药店、4家实验室以及医保购药和民政部门,检测覆盖55种传染病,6大症候群监测信号,自上线以来,主动报卡提醒12.1万次,新增报卡5.4万余例,多源监测3 525.6万次,疾病建档1 444.2万份等。结论 通过扩宽监测内容和渠道范围,实现对传染病早期监测、辅助排查及多模态可视化预警,构建多点触发机制,将监测关口前移。  相似文献   
34.
绿色荧光蛋白作为神经干细胞示踪标记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腺病毒感染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后的荧光稳定性和持久性及其对N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讨利用其作为NSCs示踪标记的可行性.方法利用GFP-腺病毒空载体感染NSCs(NSCs-GFP),经G418筛选并连续传代,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未感染NSCs和感染NSCs的形态以及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感染NSCs及其诱导分化后的GFP表达情况;并检测NSCs-GFP的细胞活性和细胞周期.调整GFP标记神经干细胞浓度为1×105/μl,将其植入大鼠侧脑室内,观察其在脑内的表达.结果未感染NSCs和感染NSCs的形态学、细胞活性和细胞周期等无明显差异(P>0.05).GFP在诱导分化后的NSCs-GFP子代细胞中有高表达,并且第1代和第20代NSCs-GFP的绿色荧光无明显差别.在植入侧侧脑室周围可见绿色荧光的强表达,且持续时间较长.结论 GFP荧光稳定持久,对转染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无明显影响,并且移植后的荧光呈长时间强表达,因此可以将其作为神经干细胞的示踪标记,这将有利于神经干细胞移植后的可塑性研究.  相似文献   
35.
李隆龄  李长清  虞乐华  秦燕  胡长林 《重庆医学》2007,36(13):1236-1238
目的 评价移动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5年1~1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03例.他们随机分配到移动卒中单元和普通治疗小组进行治疗.观察比较6个月随访期间神经系统功能(NIHSS评分)、生活自理能力(BI评分)和残障水平(OHS评分).结果 移动卒中单元组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BI评分和OHS评分明显好于普通治疗组.结论 与普通治疗组比较,移动卒中单元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残障水平.  相似文献   
36.
水蛭地龙提取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及疗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水蛭地龙提取液(extractliquorfromhirudoandearthworm,ELHE)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40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静脉给予ELHE(20ml+等渗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2周)。观察2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剂(PAI1),以及血栓烷B2(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lα的变化。结果ELHE组患者经过14d治疗,其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由9.4±4.0下降为3.3±1.2,Barthel指数由25.9±4.6升高为67.4±2.8,APTT、PT分别由(28.2±3.8)s、(12.2±3.5)s延长为(42.0±5.2)s、(19.5±2.1)s,血浆tPA含量及活性分别由(10.1±1.2)μg/L、(0.27±0.03)KIU/L升高为(15.3±2.1)μg/L、(0.57±0.12)KIU/L,血浆PAI1含量及活性由(47.8±4.6)μg/L和(0.77±0.12)KAU/L下降为(44.2±3.0)μg/L和(0.68±0.11)KAU/L,血栓烷B2由(228.4±48.9)ng/L降低为(152.7±44.4)ng/L,6KetoPGF1a由(21.9±6.3)ng/L升高为(33.8±6.4)n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ELHE具有明显抗凝、促纤溶、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循  相似文献   
37.
补体与脑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相当复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补体在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脑组织自身可合成补体,脑组织损伤时脑内补体激活,导致一系列损伤。本文就脑内补体的来源、激活、损伤机制及其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8.
大鼠脑梗死早期亚临床发作及胶质谷氨酸转运体-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早期亚临床发作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监测大鼠脑电活动,检测海马组织中胶质谷氨酸转运体-1(GLT-1)的表达。结果大鼠脑梗死后样放电的发生率为27·4%,亚临床发作组海马CA1区和CA3区GLT-1免疫表达[分别为(344·5±35·0)μm2和(360·4±13·5)μm2]显著低于非亚临床发作组[CA1区和CA3区分别为(447·0±22·8)μm2和(402·3±28·5)μm2],而两组GLT-1在齿状回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脑梗死后可出现样放电,并与海马组织中CA1区和CA3区GLT-1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39.
40.
余震  胡长林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3):3663-3664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最早由美国教授Barrows于20世纪60年代首创,后来经过不断完善,PBL逐渐推广到全世界。PBL理论强调把学习设置到真实、复杂、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习者围绕着问题结合小组讨论,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问题、获得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从而形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