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8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25篇 |
内科学 | 30篇 |
神经病学 | 55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综合类 | 69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药学 | 12篇 |
中国医学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3年 | 3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癫疒间 是以神经元阵发性异常放电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患。遗传学研究认为 ,无论是原发性癫疒间 或某些继发性癫疒间都与遗传因素有关[1,2 ] ,越来越多的原发性癫 疒间 、癫 疒间 综合征的基因位点被准确定位 ,突变的基因序列被分离、克隆 ,为癫疒间 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1990年 ,Anderson等[3 ] 成功进行了世界上首例腺苷脱氨酸缺陷症患儿的基因治疗 ,标志着基因治疗时代的开始 ,癫疒间 的基因治疗研究也相继展开 ,现复习有关内容如下。1 基因治疗方法及途径基因治疗是通过一定方法将特定的外源性治疗基因导入患者特定靶细胞 ,纠正和补… 相似文献
112.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肾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发肾损害是临床常见并发症,发生率11.2%[1],已引起临床医生及研究者的重视。一般认为肾动脉硬化是其主要发病基础。各种因素造成肾脏血液循环障碍。肾血流量减少和肾排泄功能异常是主要发病机制,临床上将其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外源性主要是药物引起,国内外有较多报道,本文仅就ACVD患者内源性肾损害及其机制进行概述。l 发病基础 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是ACVD的危险因素之一,而肾脏也是高血压损害的靶器官,长期血压高,可使肾脏细小动脉硬化,逐渐影响肾脏功能。有资料显示40岁以上的脑… 相似文献
113.
114.
目的探讨慢性酒精中毒的临床表现类型、诊断与治疗。方法对43例慢性酒精中毒神经系统损害病人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慢性酒精中毒性神经系统损害多发生于饮用高度白酒半年以上,酒量>250ml/d者。其中大脑损害者居首位,继发小脑变性者次之,周围神经损害发生率较低。结论戒酒与早期诊治是治疗关键。有长期饮高度酒史,不能以其他疾病解释的精神症状,特别人格改变应考虑慢性酒精中毒性神经损害诊断。 相似文献
115.
清除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正> 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根本措施在于促进血肿尽早吸收、控制脑水肿、减轻或逆转血肿周围脑组织损伤。目前临床上内科治疗尚缺乏促进血肿迅速溶解吸收的有效药物,基本上属对症治疗,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近年随着CT的广泛应用,显微外科,立体定向等技术的发展,使手术更加安全、精细,对正常组织损伤小,高血压脑出血趋向于外科清除血肿治疗,国外一组资料显示死亡率为23%~52%。外科治疗死亡率悬殊与病例选择、治疗方式,治疗时机等诸多因素有关,现就高血压脑出血血清除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6.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治疗脑出血(ICH)后新生血管的变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血肿周围组织的表达.方法本实验采用新鲜未肝素化自体血制作兔ICH模型,以单纯脑出血为对照组,治疗组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手术后分为4个不同时间点(6、24、72、168h)观察新生血管的变化及用免疫组化方法动态观察ICH后VEGF蛋白表达的变化,并于显微镜下行计算机图象扫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ICH后治疗组从第3天开始微血管再生直到第7天,而对照组到第7天微血管仅有少量再生.ICH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肿周围脑组织VEGF蛋白均是随时间延长从弱到强表达,1d时有少量表达,3d时明显表达,到第7天时达高峰.而治疗组较对照组各时点表达明显增强,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治疗可明显促进血肿周围脑组织VEGF蛋白表达,并促进了血肿周围脑组织的血管再生和侧支循环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探讨微创血肿抽吸治疗脑出血兔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变化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分别进行血肿体积、Zea Longa评分、血清NSE浓度检测.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3、7 d血肿体积明显缩小(P<0.001),神经功能缺失体征评分差异显著(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3、7 d血清NSE水平显著降低(均P<0.001);③血清NSE浓度既与血肿体积呈正相关,也与预后呈正相关.结论 早期微创血肿抽吸治疗可显著降低血肿体积和血清NSE水平,改善预后.提示NSE是预测早期神经功能损害和恢复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18.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进行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60例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疏血通注射液静滴,2组疗程均为14d.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2组神经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明显提高急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9.
甘草总黄酮对脑缺血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一氧化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甘草总黄酮对大鼠局灶脑缺血的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右侧中动脉(MCA)缺血再灌注模型,并用三种不同剂量的甘草总黄酮灌服。测定缺血2小时再灌注24小时时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血清和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及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甘草总黄酮能促进大鼠MCA缺血再灌注24小时后神经功能恢复,减轻脑水肿,减少神经元脱失,能明显降低血清、脑组织中NO含量,能显著降低血清NSE。结论甘草总黄酮能减轻缺血性脑损害,保护脑组织。 相似文献
120.
党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改善能量代谢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 生理盐水组,缺血再灌注 党参组,缺血再灌注 CoQ10组。其中缺血再灌注 生理盐水组、缺血再灌注 党参组、缺血再灌注 CoQ10组分别连续5d灌胃口服生理盐水、党参浸提液、CoQ10混悬液。采用阻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和尾部放血,并重复缺血再灌注的脑缺血模型,分别于缺血后3,6,12h断头取脑,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脑组织中ATP含量、比色法测定Na^ ,K^ —ATPase活性。结果 生理盐水对照组中大鼠脑组织ATP含量、Na^ ,K^ —ATPase活性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党参组、CoQ10组中大鼠脑组织ATP含量、Na^ ,K^ —ATPase活性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且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党参可改善缺血再灌注脑细胞能量代谢,具有脑保护作用,作用效果与CoQ10相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