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0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3篇 |
临床医学 | 14篇 |
内科学 | 82篇 |
皮肤病学 | 21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34篇 |
预防医学 | 30篇 |
药学 | 9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2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5篇 |
1994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在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及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在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及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磷酸化后的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在氨基半乳糖(D-GalN)或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以及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肝脏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D-GalN/LPS诱导C57BL/6小鼠构建急性肝衰竭模型,分别在给药0、0.5、1、2、4、6、8 h设立实验组,每组4只,处死小鼠取肝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肝组织结构的病理变化,分别运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半定量检测及免疫组化染色定位检测肝组织中p-p38MAPK的表达;同时对照研究p-p38MAPK在HBV-ACLF、乙型肝炎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p38MAPK在肝衰竭小鼠肝组织匀浆中的表达随时间变化持续增高,给药6 h组半定量分析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27,P=0.034)。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随存活时间的延长,小鼠肝组织炎症程度逐渐加重,炎症早期主要为窦细胞表达p-p38MAPK,随着肝组织损害加重,肝细胞表达p-p38MAPK渐多,坏死肝组织附近分布大量p-p38MAPK阳性肝细胞;正常人肝组织中p-p38MAPK的表达量很低,CHB患者肝组织内可见浸润淋巴细胞及肝细胞表达p-p38MAPK,并且随病程进展呈增多趋势,与临床观察病变程度逐渐加重相一致。结论 D-GalN/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中,p-p38MAPK表达随肝组织损害加重,表明其在肝衰竭病变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在HBV-ACLF患者致病过程中,p-p38MAPK信号通路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急诊胃镜对肝硬化合并出血治疗价值。方法将118例患肝硬化出血患者随机为急诊胃镜组(A、B、C组)及非急诊胃镜组(D组),A组患者在入院后6 h和内行胃镜检查,B组患者在入院后6~12 h内行胃镜检查,C组患者入院后12~48 h内行胃镜检查,D组患者在入院后48 h后行胃镜检查,四组均酌情进行胃镜下治疗;评价四组患者的再出血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住院期间输血量及总住院费。结果急诊胃镜组与非急诊胃镜组在再出血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胃镜组间A组与C组在再出血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在住院期间输血量、住院天数及花费等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输血量、住院天数及总住院费用方面均明显低于C组和D组。结论肝硬化出血尽早给予急诊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时间是影响患者止血效果及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中高度依赖病房(HDU)和普通病房中重症肝病(SLD)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CU)重返率的差异, 反映HDU在SLD患者诊疗管理中的作用。方法连续纳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ICU从2017年7月至2021年12月降阶梯至HDU及普通病房的重症肝病患者, 比较两组间的主要肝功能指标、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等, 分析转入不同病房的SL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ICU重返率等的差异, 阐明HDU病房在SLD患者等级病房管理中的作用;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ROC), 探讨基线MELD评分界定HDU收治范围的可行性。结果 SLD患者转入HDU时国际标准化比值、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MELD评分等水平均显著高于转入普通病房组(P值均< 0.05)。转入HDU组中有70.7%的SLD患者MELD评分> 17, 而普通病房组中有61.9%的SLD患者MELD评分≤17。本队列总体ICU重返率为11.4%, 按照MELD评分四分位数P75分组, MELD评分>23的SLD患者ICU重返率(20.0%)显著高于MELD评分≤23的SLD患者(8.6... 相似文献
35.
36.
肝血管瘤(hepatic hemangioma)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发病率在0.35%~2.00%之间[1],且多为海绵状血管瘤。国外学者认为瘤体直径>4cm或>5cm的血管瘤为巨大肝血管瘤,国内部分学者认为其标准应该>10cm[2]。手术切除仍是现阶段治疗此病的最佳手段[3]。但肝脏巨大血管瘤外科治疗复杂,手术难度大,出血风险高,使手术护理难度 相似文献
37.
慢性磷中毒患者血清酶学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慢性磷中毒患者血清酶学的含量变化,探讨其在慢性磷中毒发病中的作用。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慢性磷中毒患者血清中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B(CK-MB)、亮氨酸氨基肽酶(LAP)、α1-抗胰蛋白酶(α1-AT)和前白蛋白(PA)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磷中毒组与对照组比较,除PA明显下降外(P<0.01),其他各指标均明显升高(P<0.01)。分层分析,重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慢性磷中毒患者的血清酶测定,可以了解磷对肝脏的损伤程度和范围,对慢性磷中毒的防治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8.
胡瑾华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91,(5)
本文对三组(各4名)肝移植后病人中头孢噻肟及活性代谢物脱乙酰头孢噻肟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分组为1.肝移植术后恢复阶段,2.同种移植后无功能状态,3.同种移植后排斥反应阶段。所有病人接受1.0 相似文献
39.
胡瑾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13,(11):877-878
目的:探讨甘露糖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n,MBL)的含量在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80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中甘露糖凝集素的含量。结果与结论80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患者血浆甘露糖凝集素含量的平均值为(1036.13±143.20)μg/L;健康对照组平均值为(2183.25±862.78)μg/L。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患者血清MBL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BL含量降低与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相关,检测血清MBL水平可作为诊断该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0.